《神魔竞舞戚继光》
第25节

作者: 轩辕鸿鸣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7-02 11:31:46
  这下群臣急了,京城什么情况还不知道,要是耽误了时间被政敌江彬一派另立皇帝就满盘皆输,于是纷纷向小皇帝进谏,希望他能从大局出发,但小皇帝对因为幼年所受教育,对名分看得极重,前两条路线死活不同意。
  最后两边折中,采取乘车骑马从安陆出发,经河南省南阳府地界,再经开封府所辖的均州、郑州、卫州新乡县、卫辉府,从广平府磁州出河南,经真定府赵州入河北,经正定府至通州,然后进京。这套方案得到了朱厚璁的认可。方才启程。
  这天是四月二十二日,从安陆到北京整整用了30天时间。这才来到皇城根下的正阳门(今称前门)。
  据说当年建筑正阳门箭楼时,永乐皇帝前来视察,发现正阳门箭楼的楼顶并未如他所望的那般高大壮观,便龙颜大怒,限令一月内将正阳门箭楼的楼顶改建得高大气派,否则予以治罪。工匠们殚思竭虑却无计可施,惶恐地面等待被治罪。一日,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前来乞求工匠们为他的咸菜加点盐。此后数日,他不断地前来请求工匠们给他的咸菜添“盐”。终于有个工匠受到了启发,添“盐”不就是为楼顶添“檐”的意思吗?按照这个思路,工匠们为正阳门箭楼的楼顶添加了一周飞檐,使得箭楼的楼顶变得高大华贵,并使整个正阳门箭楼的整体规模显得巍峨壮丽。永乐皇帝见之,惊为神来之笔,便“龙颜大悦”。并且传谕后世子孙,但凡登基都要从此门而入,否则其位不正。

  日期:2013-07-02 11:32:18
  朱厚熜正了正衣襟,意气风发地想阔步前行,没想到被当头浇了冷水。
  礼部员外郎杨应奎宣旨,不得从此过,请走东安门,到文华殿暂住。
  兴致正高的朱厚熜立刻晴转多云。

  首先这前来城外迎引自己的仅是五品员外郎,官阶太低,对自己太不尊重!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走东安门,居文华殿,这不是迎皇太子的规矩吗?武宗皇帝是我哥,不是我老子,立刻拒绝,并且表态, “遗诏是让本王来嗣皇帝之位,做君主的,又不是来给皇帝做儿子的,岂能以此规格来迎接本王?”坚持要走正阳门。
  礼部官员无奈,只得回去禀报位居一品的内阁大学士首辅杨廷和。
  而此时的杨首辅早就率领文武百官经在东安门外等着呢,一听礼官杨应奎说兴王爷不同意以太子之礼入宫!坚持走正阳门。并且拿出遗诏,坚称自己是按规矩办事。
  杨廷和听完立刻哭笑不得,哪有什么遗诏,武宗走的突然根本就没留下任何遗言,都是自己起草的假圣旨,他当然记得很清:

  日期:2013-07-02 11:32:40
  “朕绍承宗丕业,十有七年,深惟有孤先帝付托,惟在继统有人,宗社生民有赖。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聪明仁孝,德器夙成,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与内外文武群臣合谋同词,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
  自己一时性急,行文不紧,结果这里被小皇帝抓了个空挡。
  要是一个月前得杨廷和,也许就此事算数了,但此时和一月前相比,他已如日中天,目空一起。

  因为此刻他已铲除了江彬(其实所谓江彬谋反,也并无证据,只是江彬人缘太差,飞扬跋扈,将江彬铲除,杨廷和此举倒是颇得人心官心),又有拥立新皇之功,再加上张太后口谕:一如廷和请,事乃定!(只要是杨廷和说的,就定下来)威望之高亘古绝今,这下当着百官面子被辱立刻下不来台,
  虽然“兄终弟及”确属事实,但假若更改了事先定好的仪程,这不说明内阁的政策朝令夕改?自己这个内阁首辅见识浅薄,才庸无能吗?况且自己拥立外藩继位本就是想将小皇帝掌控在掌股之中,于是立刻说道:“今即称其帝,后何以再加其冕?”(现在就自称皇帝,以后怎么加冕)仍要按既定的皇太子礼仪行事,并且强硬地表示,张弓岂有回头箭?
  日期:2013-07-02 11:32:59
  可是朱厚熜却偏偏来了个回头箭。
  在看到去而复返的大臣们态度卓绝地让自己先走东安门,行太子之礼。
  于是朱厚熜叹了口气。“好吧,我不去正阳门了。”
  看来新皇帝准备屈服。群臣个个喜上眉梢,可还没来得及庆祝胜利,就听到了一句震碎门牙的话:
  “正阳门不去了,东安门我也不去了,我要回安陆老家。”
  皇帝不做可以,太子坚决不做,立刻掉头,要回老家。
  这可是史书第一壮阳之举,现代社会为了个事业编制科级干部,多少人会砸锅卖铁乱抛妻弃子乱认爹娘祖宗,而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却将天子之位视若无物,你可以说他涉世不深,不知轻重,但却不可否认,这份纯真才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匮乏的。

  接下来便是集体沉默,看着朱厚熜蔑视的眼神和渐远的身影,大臣们被彻底制服了,旧皇已死,新皇不干,北京城内陷入了空前的恐慌。
  请来的皇帝不做了,这可急坏了百官,更惊动了后宫,张太后传来谕旨:天位岂可久虚?嗣君暂居行殿吧,然后让百官劝进。
  这等于打了个圆场,在形式上确认朱厚熜为皇帝,然后再按皇帝的仪式让朱厚熜入宫。
  日期:2013-07-02 11:33:26
  这等于打了个圆场,在形式上确认朱厚熜为皇帝,然后再按皇帝的仪式让朱厚熜入宫。

  有了台阶下,杨首辅自然见好就收,但心中早已盘算好让朱厚熜屈服的招数。
  双方第一回合较量到此为止。
  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正午,百官朝服入宫,先在奉天殿外面朝贺,行五拜三稽首之礼。
  鸿胪寺官请升殿,少年朱厚熜头戴金冠,身着龙袍,步伐稳健,从中门步入奉天殿,然后缓缓登上了正大光明殿上的皇帝宝座。然后万鞭齐鸣,百官侧门入殿上表,行礼。据史载,此时:“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仙乐声中,绣袄锦衣扶御驾。珍珠帘卷,黄金殿上现金光;白玉阶前放异彩,隐隐净鞭三声响,层层文武两班齐。”

  此时的嘉靖正式登基,他才只有十四岁,正是挥霍青春嬉戏玩闹的年华,却不得不以双肩扛起帝国的重任。更为残酷的是,他上任伊始,就要和几十年宦海沉浮的老江湖们斗智斗勇。虽说,年轻没有失败,可政治不是体育,从不按年龄吨位进行分级比赛,嘉靖不能失败,失败,他就是沉默的羔羊,成功,他就是英武的君王。
  真正的较量现在开始。
  日期:2013-07-02 11:34:14
  首先是年号问题,首辅杨廷和和礼部尚书毛澄早就议好了年号,叫:绍治。“绍”为继续、继承之意,也就是要新皇承继先帝之统的意思。
  自然,以自我为中心的朱厚熜当然没有同意。力主自己的年号自己做主,改年号为嘉靖,这“嘉靖”二字出于《尚书》中,周公在《无逸》中述“无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惑怨。”(不敢荒废政事和贪图安逸,全力勤政,安定天下。让普通百姓和文武大臣,没有谁怨恨他)表明了革除前朝弊政,自成一体的决心。
  可惜的是,从以后的事态看,这也不过是个少年初恋时说的絮絮情话罢了,只图嘴上痛快,并不想真心负责,只不过他把初恋对象从少女变成了国家。
  首辅杨廷和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和他当面冲突,并非他愿意放权,而是在登基诏书上嘉靖做了明智的让步。

  诏书里特别强调,帝少,尚须亲贤佐助,杨廷和以内阁首辅大臣兼尚书房总师傅,加授太子太保。杨所举荐的人全部加官进爵。
  而杨首辅对这一切封赏也毫不客套,他公开说:“自信可辅太平,重振大明王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