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战略的大视角解析『道德经』》
第5节

作者: 老夫无奈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很正常,根本就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这就是人类历史数千年如一日的“古今之变”和“古今不变”,老子在第二十三章这么说:“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覆亡和阎罗殿不嫌弃恶鬼,看来还张开双臂热烈欢迎——“乐得之”,从来没听说过恶鬼撑破了阎罗殿的传奇,也没听说过阎罗殿拒绝恶鬼入境的八卦。
  人们也许不得不承认,在政权和某些重大利益是不是能够到手还具有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只是他们机会性的策略和选项,从来没有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更遑论上升到文化战略的高度了。
  日期:2014-01-19 20:10:39

  第八章
  原文
  上善①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④;心,善渊⑤;与,善仁⑥;言,善信⑦;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⑧,故无尤⑨。
  注释
  ①上善:最高明的文化战略、最高明的国家战略、最高明的生存战略。
  ②处众人之所恶:处在别人不喜欢的位置;同七十八章“受国之垢”,“受国不祥”。
  ③几于道:差不多达到了道的标准。
  ④善地:包容天下之地、海纳百川之地;“众人之所恶”之地;与“大邦者下流”的“下流”同义。

  ⑤善渊:最高明最包容的战略谋划,可参照四十九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⑥善仁:最高明的普惠原则;仁:二人,这里指人人。
  ⑦善信:最底层最大多数人群的最大信任。
  ⑧不争:不和民众争利;同第一章“为而弗志”、“功成而弗居”、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⑨无尤:没有过失、没有罪错。

  翻译
  最高明的国家战略就像水一样。水善于给世间万物带来生存之利而不跟世间万物争夺生存空间,永远是处在别人不愿意居处的低下位置,所以说,水的行为差不多就是符合“道”的准则了。居处,善于选择低位;胸怀,善于包容一切;给予,善于普惠大众;言辞,善于信守承诺;治国,善于把日常管理和终极目标完美结合;作为,善于调动任何积极因素(特别是善于凝聚各类优秀人才的向心力);行为,善于把握最恰当的时机。(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只有政权和权势集团从根本上不与民争利这个大原则的规范之内,(正因为如此),政权和权势集团才不会出现交出执政权和生存权的危机。

  日期:2014-01-19 21:00:57
  续上
  解19
  老子是主张天地“不仁”,圣人也“不仁”的,这里的“与,善仁”,不是天地不仁的“仁”,而是众人,社会大众。

  日期:2014-01-19 21:27:34
  续上
  解20
  本章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七项,可以称之为政权是否拥有生命力的七大标志:
  居:政权和权力者从文化上、心理上、客观上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置于“善地”则长生,置于它处则在一定时段内交出执政权甚至生存权。
  心:政权和权力者奉行什么样的国家战略,有什么样的文化取向,“善渊”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善于敲诈搜刮,则在一定时段内交出执政权甚至生存权。
  与:政权和权力者对社会资源的分配采取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善仁”——损有余补不足则人民“乐推而不厌”,损不足奉有余则在一定时段内交出执政权甚至生存权。
  言:政权和权力者必须把自己提倡什么样的道德取向、政策取向向人民交代清楚,并严格规范体制内所有成员的日常行政行为,言而无信、声东击西、欺诈糊弄,都意味着在一定时段内交出执政权甚至生存权。
  政:政权和权力者做到了“居,善地”——心理上甘居“下流”;“心,善渊”——文化上明白自己的永续生存完全依赖于自己对人民的无私奉献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与,善仁”——战略上始终把最底层最广大的民众的利益当成自己的最高利益;“言,善信”——作为上坚持政治清明、操作透明、利害分明、奉献彻底,就是“政,善治”,诚如此,执政权和生存权都不可能交出来。

  事:政权和权力者拥有优秀的可以使自己持续生存的战略思想,并不代表就拥有优秀的战略作为能力,把天下最优秀的人才网罗在国家战略和人民利益的大架构中,让他们的利益和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高度一致,和国家、民族的永续生存目标同向,就是“事,善能”;“罗其英雄,则敌国穷”,优秀人才的整体叛离——离心倾向,就是一个政权交出执政权甚而生存权的初级阶段,优秀人才的整体聚拢——向心倾向,就是一个政权生命力旺盛的基本标志。

  动:政权和权力者必须明白自己的任何作为都必须规范在客观条件允许和把握最佳机会的范畴内,“善时而动”则从胜利走向胜利,应动而不动,应不动而乱动,国家管理混乱、政策颁布实施的漏洞和贻害长远,尽管这仅仅属于较低层面的战略作为范围,其引出的混乱达到一定程度,也足以对政权的生存造成挑战。
  日期:2014-01-19 22:22:39
  解21
  第七、第八两章用天、地、水,反复比喻“道”在国家管理层面的根本内涵,就是政权和权力者应该和必须奉行的“不争”原则(不争就是无为),就是因利人而利己,利己在利人中获得最佳体现和最大回报。当在人民的最大利益面前“不争”、服务和奉献变成一个政权和权力者的文化认同和思维定式,那些军事战略、经贸战略、政治战略、地缘战略,就只是对付国界之外的“毒虫”、“猛兽”、“攫鸟”的简单工具,诚如此,它们也就不那么容易成为一个让整个国家头重脚轻的学域和一种让整个国家头重脚轻的显学了。

  日期:2014-01-20 21:29:26
  续上
  解22
  第四到第八章,为《道经》的第二个论证层次,回答“道”在国家管理层面的实质,就是用不争换取存在,用奉献换取长生。这里,已经超出了大自然“无名”状态下万物的生存现状,上升到心理上、文化上、理性的、哲学状态下的生存战略。这才是“有名”的全部内涵,换言之,“有名”之所以“非常名”,是因为它包涵了人类关于生存和永续生存的文化攀升和哲学思辨。
  天地“不自生”而永在、水不争而“无尤”,并非其主观意识,也不是战略,只是物之本性,而人的本性则善恶同处一体,善柔弱而恶僵硬,人类以“无名”为准则,从文化的高度把“不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当成生存战略,既是性之善对性之恶的胜利,更是实现“大私”的必由之路。毫无疑问,一个政权和领袖群体,能够长久保持这种可持续生存的战略,首先要和自己与生俱来的性之恶进行无休无止的艰苦缠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