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战略的大视角解析『道德经』》
第4节

作者: 老夫无奈
收藏本书TXT下载

  解15

  自本章起,详细阐述什么是道。“吾不知其谁之子”是强调道产生在天地之前,天地也是按照道的准则运行;“似或存”不是老子对道的存在与否并不确定,而是指道本身就在每个人和万物身边,可以观察、琢磨、触摸、提炼,并拿来作为生存的指导。或者说,有心则有道,无心则无道,关键是人们愿不愿意去观察和体验,愿不愿意把古今之变上升到事理之常这个并不需要多少智慧的认知层次。

  日期:2014-01-08 08:28:19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①,以万物为刍狗②;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③乎?虚而不屈④,动而俞出⑤。多闻数穷⑥,不若守于中⑦。
  注释
  ①天地不仁:大自然是没有什么仁义可讲的,它只按自然准则——道——办事,因为道也是它的祖先(第四章“象帝之先”),这里暗示国家管理只需要按大自然的准则办事即可,大喊大叫“仁义”、“恩德”,本身带有欺骗性。

  ②刍狗:草扎成的狗,古代用于祭祀,祭祀结束,烧掉、丢弃。
  ③橐龠:tuó yuè,古代的风箱。
  ④屈:穷尽。
  ⑥多闻数穷:听到看到很多关于国家管理的新花样而最后都束手无策走向覆亡的事例;了解很多因挑战无为而失去生存权的史实。
  ⑦守于中:坚守在道的中间。
  翻译
  大自然不讲究什么仁义,它只把世间万物当成刍狗;圣人也不应该拿仁义来忽悠民众,他也(只需要按道的准则行事),把(自己和)老百姓都当成刍狗。苍天和大地之间,不正像一个风箱吗?它内部空虚而包容,风力却没有穷尽,越是来回抽动,它的风量就越大。那些层出不穷的政治、经济、军事花样,到最后只能使自己失去生存权,还不如坚守在道的准则中(可靠)。

  解16
  本章接着上章的“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深入阐释道的根本作用:不要介入和挑战准则,连天地也是按照道这个准则来行事的。那些企图搞出新花样的政治、经济、军事作为,到后来只能证明自己在最高准则面前“数穷”,除了交出执政权,还会交出生存权。本章是对第二章“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具体表述,把“无为”推到了一个政权生死攸关的高度。毫无疑问,“不要介入和挑战准则”,就是“无为”的最基本内涵。

  日期:2014-01-10 14:56:19
  @老夫无奈 第六章
  原文
  谷神①不死,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④,用之不堇⑤。

  注释
  ①谷神:见《道德经》注释①。
  ②玄牝:可持续生存的根本;最高生存战略。
  ③玄牝之门:同第一章“众妙之门”,生生不息的窍要、枢纽之所在。
  ④其若存:同第四章“似或存”。
  ⑤堇:尽。
  翻译
  道的准则(和这个准则)使自己持续生存的神妙作用是永远不会衰竭的,这(应该也必须)是人类永续生存的最高战略。这个最高战略的枢纽,就是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悠长啊,它好像就伴随在我们身边,(使我们可以随时触摸、领悟)它用之不尽的威力和神奇。
  解17
  从“不死”到“绵绵”、“用之不堇”,本章专门强调“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并且永远准的自身生存硬道理,不允许对它的原则有任何的怀疑和挑战,正面回应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和第五章“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日期:2014-01-12 19:40:02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①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②而身先③,外其身④而身存⑤。非以其无私⑥邪?故能成其私⑦。
  注释
  ①自生:不把自己的生存利益放在前面而把万物的生存利益放在首位;同第二章“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②后其身:把自身的生存利益放在后面;其:政权、领袖、权力者。
  ③身先: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最好的保障。
  ④外其身:把自身的生存利益置之度外。
  ⑤身存:执政权、生存权得到了保障。
  ⑥无私:没有私欲。
  ⑦成其私:实现了最大的生存目标;同第二章“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翻译
  天的存在绵长,地的存在永久。天地能够长久的原因,是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才实现了自己的永续生存。所以说,拥有优秀文化战略的政权和领袖,把自身的利益放在了后面,这才使自己拥有的国家管理地位不可动摇,(所以说),政权和权力者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一旁(而专注于民众利益的最大化),这才会使自己的执政权、生存权得到(可持续的)保障。这难道不是依靠它和他们的无私吗?(正因为自己的无私),才成就了他们可持续执政和持续生存的最大战略目标。

  解18
  本章具体解析第一章“为而弗志,功成而弗居”,在老子看来,纯粹的“无私”,完全不考虑自身的生存和生活利益,根本就不存在于人性和人类社会中,对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政权来说,让自己可持续生存,都是自身最大的利益和根本目标。但是,老子看到的所有政权都“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其根本原因,是思维模式、思想方法出了毛病,用来获取利益和走向终极目标的所作所为,都是利用权势巧取豪夺敲诈盘剥,在政权的“十种选择”(见第二章结构图)中全部选择了交出生存权,想不“恶已”,根本不可能。

  那么,要想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自己的永续生存——这都是私欲——那就要换个角度、换个思维逻辑、换个思想方法:用奉献自己来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把自己的生存权融化在全心全意、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里,让“天下乐推而不厌”(六十六章)。诚如此,老百姓在外敌和内敌面前牢牢地站在自己一边,人民把对自己生存权的保障权,持久地“乐推而不厌”地交给了国家管理者,那么,自己的执政权和生存权,还会有问题吗?本章以天和地为喻,来阐释政权怎么才是、怎么才能“夫唯弗居,是以弗去”,也就是八十一章的结语所揭示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就战略而言,思想有高度和深度,思想又深受思想方法的制约,正确的思想,需要正确的思想方法付诸实施。“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并不深奥,比之于“道”,甚至显得简单、一目了然,只是提供了一个思想的方法、思维的模式,但是,老子身前身后,人类历史上的无数个政权和领袖,无数个权势利益集团,在其上升时期,也许采用过这种思维模式,但一旦政权到手,一旦觉得自己足够强大了,一旦受到眼前利益的诱惑,无不变得吃相难看,大家的共同的点是:我们美国人绝对不会为自己的生存方式道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