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中国向左,欧洲向右》
第18节

作者: 伦敦街头的流浪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17 09:51:29
  在这种政治经济环境中,中国的意识形态也进行了深刻的探索,朱熹在研究古人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并发扬了理学。这种学说以儒教思想为基础,然后融入佛学和道家思想,将理学注入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儒教的创始人孔子认为“每日三省吾身”可以克服欲望的诱惑,更为激烈的孟子则直接说完全受欲望控制的人与禽兽无异,是“非人也”,如果孔孟只是简单地否定了欲望,但以人性为基础的“仁”对这种天性还是给予一定的包容和理解,禁欲色彩也不浓烈,并主张通过后天的习惯和修养来成为“君子”和“圣人”,那么,宋朝的理学则决绝地大声发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并学习佛教基督教等宗教手段,彻底地提出了“禁欲主义”。这种主张的舆论效果与基督教的“原罪说”完全无异,理学虽然没有将人生而具有的欲望定义为“罪”,但却与基督教一样,认为如果无法收敛私欲便会偏离天道即基督教所讲的如果无法赎罪便无法得到“天父”的救赎,并通过按照理学圣经《论语》等言行来成为“圣人”即基督教所讲的按照《圣经》来赎罪进入天堂。早在朱熹之前,程颢和程颐便提出“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并称“无人欲即皆天理”。这种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并融入佛,道等思想为其服务的理学以“圣人”为目标,以“禁欲”为手段,辅助以宗教色彩发展出了完善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此,佛,道学说再也不会挑战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后人的研究也只是对儒家思想的新解释。这种严肃的思想主张与严格要求尊卑有别的宗法体制十分适应,因此,宋以后七百年间,理学一直被奉为正统。

  被后世的统治阶级奉为思想工具的理学所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实际是由朱熹扭曲的性格造成的,这位自命不凡的狂人四处推销自己的思想产品,虽然最终谋得官职,但却急功近利,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地想要表现自我,并以极端的狭隘和自私与自己的主张背道而驰,其言行不一为自己观点中的“伪君子”做了最好的诠释,因此出仕的时间并不长,自负与挫败让他的性格极为扭曲,并标榜自己为“圣人”来慰藉自己出仕不利的挫败感。在担任提举浙东刑狱期间,他用一种极为扭曲的心理给皇帝上奏书,声称凡有狱讼,必先论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之分,而后听其曲直之辞。凡以下犯上,以卑凌尊者,虽直不右;其不直者,罪加凡人之坐。这套理论是多么契合尊卑有别中央集权的帝制中国!在这种严厉的舆论圣经面前,宋朝之后再也没有像李白一样敢于将诗词与个性融合并宣称“我本楚狂人”的诗人了。在此期间,他还迷恋上了著名学者唐仲友的情人严蕊,表白后遭到拒绝。于是,以“灭人欲”为推销产品的朱熹便将人欲的阴暗面发挥到了极致,他把严蕊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并逼迫她陷害自己的情敌唐仲友,甚至不惜动用各种残忍的酷刑,无奈将唐仲友引为知己的严蕊宁死不屈,恼羞成怒的朱熹便将此事闹大,最后迫使唐仲友与自己被双双免职。这位狂人更对“风水”表现出一种近乎疯狂的迷信,他曾三迁父坟,母亲,妻子,长子及自己的坟墓均由他亲自选址。

  在这位性格扭曲的狂人的意识形态控制下,中国在宋朝之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这不仅表现在文化上,更表现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的萌芽靠的是资本的逐利天性,正是商人对利益的向往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然而,鼓吹人的自私之理与道难一的理学彻底扼杀了人的天性,资本主义还未萌芽就受到舆论最为致命的攻击,人文主义被理学彻底捆绑并扼杀的中国从此向左走向负数。而此时的欧洲,正在孕育人文主义,下一个世纪,人文主义刚诞生便一飞冲天,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思想枷锁,商业文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日期:2013-03-20 12:02:15
  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子孙继承了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并以征服世界为己任,不断将欧洲与亚洲的土地和人民纳入蒙古的统治,帝国全胜时期领土面积从波兰延伸到日本海,从俄罗斯延伸到黄河流域,然而,1260年,帝国的命运却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西征的使命就此搁浅,内部战争取而代之,那么,这个庞大的帝国为何最终未能征服世界?并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分裂?它又将给世界造成怎样的影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