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中国向左,欧洲向右》
第19节

作者: 伦敦街头的流浪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3-23 10:38:42
  1. 军事家窝阔台汗(上)
  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了汗位,这位大汗的智慧完全不输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统治者。继承父亲遗志的窝阔台把征服世界当做毕生的事业。
  与成吉思汗不同,继承汗位与庞大帝国的窝阔台汗并没有凄惨的童年与父仇的煎熬,因此较少地受到复仇欲望的驱使,他的征服战争只是一种事业,因而能够更多地利用理智,而不掺杂个人感情,战争更加注重战略。为此,身为游牧民族的窝阔台汗史无前例地在蒙古草原中部的哈拉和林建立首都,他坐镇其中全面布局,同时指挥多场战争,而成吉思汗每次出征则要带上所有的士兵,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这位从小跟随自己的父亲出征的大汗在与其他文明的碰撞中耳濡目染,从而较小地受到游牧民族原始冲动的支配。

  1216年,金国就在蒙军的进攻下只剩下黄河以南的一小片土地,但次年蒙古便于花刺子模沙朝发生了商业纠纷,而暂缓蒙金战争,第一次西征东返后,蒙古继续进行对金国的复仇大业。
  1227年,蒙古首先灭亡了金国的盟友西夏,1231年,击败高丽崔氏王朝,这样,金国便被孤立起来。1232年,蒙古大军开始全力灭金。在战争中,窝阔台汗一改往日不降屠城的作风,从而保存了交战国的经济和文化。蒙古大军逼近金朝新都汴京后并没有马上进攻,而是迫使周围州县的难免逃至汴京,城中人口激增,新增人口不能依靠正常渠道获得食物,于是便偷盗或打劫,致使城内百姓相互为敌,不战而乱。仅仅到了1233年2月,汴京失守,金哀宗不得不逃至蔡州。蒙古军攻克汴京后,首领速不台希望屠城泄愤,就像成吉思汗时代对金朝旧都的做法一样,以此祭奠战争中死伤的兵将。更为理性的窝阔台汗最终没有允许速不台的这一请求,而是听取一位重要谋士的建议,对汴京实现和平统治。这位谋士便是从成吉思汗时起开始出仕蒙古的耶律楚材。

  与成吉思汗一样,窝阔台汗在治国方面非常善用人才。随着征服战争的日益扩大,帝国的版图也在不断延伸,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国不断向蒙古称臣,这些国家需要一种与蒙古国截然不同的统治方式。在蒙古草原进行的本族部落战争中,战胜方会掠夺战败方的牛羊和一切财富,并使敌人的随从成为效忠自己的战士和牧民,如果不追随自己的,便将其杀害。然而,对于农耕国的征服,蒙古人固然可以掠夺他们的财富,但却不能迫使他们离开自己的土地成为四处游荡的骑兵,于是,更多的受复仇驱使的成吉思汗领导的战争往往会对战败国进行屠城,以此实现对人民的占有,金朝旧都以及花刺子模撒马尔罕均遭遇了这样的大屠杀。

  日期:2013-03-26 09:00:34
  窝阔台即位后,面对这位更加理智的大汗,一直效忠蒙古的耶律楚材力谏说,将士辛苦奋战为的就是土地和人民,屠城会导致得地无民,没有人民就不会有人向朝廷交纳赋税,军队会白辛苦一场,而且奇工巧匠,大富之家都集中在汴京,屠城便会一无所获。虽然这一提议与蒙古昔日的作风完全不同,对本族的人民和财产均由所有权的大汗并不怎样理解税收的意义,但耶律楚材仍然恳请大汗避免屠城。早在1230年,大臣别迭向大汗建议将帝国征服的版图中的汉人驱逐,把汉人的耕地变为牧场,深受中原儒家思想影响的汉化谋士耶律楚材就请求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冶铁,山泽之利,这样每年可获得赋税白银50万两,帛8万匹,粟40多万石,这些收入足以支持窝阔台南征金朝的军队所需。

  面对由原始向文明统治方式的转变,极具智慧的窝阔台汗同意了耶律楚材的主张。同年农历十一月,窝阔台汗批准了耶律楚材在黄河以北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设立十路征收课税使,并选用儒士作为课税官。1231年,窝阔台汗到达云中查看课税成果,十路课税使将当年征收的汉地税赋簿册和金帛陈于大汗面前,面对想象不到的巨量财富,窝阔台汗非常高兴,当日设立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位同宰相,并任命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从此,窝阔台汗吸收中原文明,聘用儒士以儒治国。当耶律楚材反对屠城时,窝阔台汗自然也同意,蒙古帝国因此获得了大量税收。

  1234年,南宋与蒙古结为同盟国,双方约定联合抗金,战争胜利后瓜分金国领地,河南以南分给南宋。2月,同盟军合力向金国残余势力进攻,金朝最后一个据点蔡州失守,金国灭亡。历经23年,蒙古人终于完成了复仇大业,而蒙古也因此从一个无名小国摇身变为超级大国。
  但令蒙古没想到的是,灭亡金朝后南宋违背早年定下的和约,不但越界到河南以北,还派兵攻打蒙军。于是,蒙宋战争全面爆发。1235年,蒙军全面攻宋,1236年9月,蒙军再次兵分三路对宋进攻,但因为南宋河流交错,天气湿热,蒙古骑兵并不适合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所以未能取得实际性进展,但在西方的战场上,蒙古大军却取得了节节胜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