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日记:三国原来可以这样读》
第21节

作者: 口合口合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08 13:37:08
  二十 益德的经历(下)
  “益德你继续说,云长是吃不到猪肉的命,操着吃牛肉人的心,咱不用管他。”大哥如是说道。
  “嗯嗯。”益德接着说道,“就在陈留王‘慰问’了群臣后,突然不知从哪冒出了一个老头,他一边走过去想要牵皇上的马,一边还对董卓说道:‘这里没你什么事,你可以走了。’”
  “靠,这谁啊?”我问道。
  “我当时也问了身边的人,有个当官的以为我和董卓是一伙的,于是战战兢兢地告诉我说那老家伙叫崔烈……大哥,崔烈是谁啊?”
  “哼,一个死不要脸的家伙。”大哥轻蔑地说道,“这厮以前号称‘河北名士’,也是我们涿郡的人。城头那块最大的别墅群你们还记得吧?那就是他们崔家的地儿。其实呢,他的名气也就是靠着家里的关系到处做官得来的,跟这个官二代称兄道弟,跟那个富三代拜把结交,没什么真才干。你们是不知道,这哥们还有段无比搞笑的故事呢!”

  “什么故事?”
  “崔烈几十岁的时候已经做很大的官了,但左搞右搞都混不上三公的位置,这让他怎么也想不通。后来有人提醒他才知道,这年头,要做三公,非得掏腰包不可。按理说崔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犯不着做这种下贱的勾当。但崔烈就是官瘾大,恰逢朝廷佳节特价,官职打折,于是他便花了五百万钱买了个总理当了。”
  “五百万?我去……”我和益德都不敢想象这么多钱长什么样子。
  “还没完了。”大哥接着说道,“本来这事已经过了的,不过一次上朝,先帝一看司徒的职务这么风光,当即便后悔贱卖了。你们猜怎么着?先帝竟然当场感慨道:‘早知道就卖他一千万钱了!’”
  “本来这事只是风言风语,没有被证实。但现在皇上在朝堂上亲口说出了此事,瞬间崔烈的人品就暴跌,街头小巷都说他晚节不保,为官不正。有一次崔烈实在受不了了,于是问儿子外面人是怎么评价自己的,没想到他儿子也是小不正经,竟然答道:‘老爹你没做总理前大家都说你好,现在大家反而不赞美你了。’崔烈听了当然不舒服啊,可是他还是问道:‘为什么呢?’儿子说:‘因为嫌弃钱臭啊!’”

  “崔烈听了可气愤啊!当场就要打儿子,儿子一溜烟就跑开了,老爹则在后面骂道:‘死兵卒!父亲打就跑,这是孝子吗。’他儿子当时也是虎贲中郎将的高官,所以崔烈说他是‘死兵卒’。儿子一听,玩笑道:‘当年舜被他爸家暴,小打就跑,大打就逃,大家还不是说他是孝子!’崔烈听了这才作罢。”
  我们听了都捧腹大笑起来,这小子,真机灵啊!
  “崔烈这般耍官威,董卓没有反应?”回到主题,大哥问益德道。
  “哪没有啊!”益德继续说道,“他一把挡住崔烈,然后大骂道:‘老子为了救驾,不舍昼夜地跑了三百余里,叫我滚?信不信我砍了你脑袋!’”
  不知怎么,我听了这话有种大快人心的感觉。
  大哥的表情却十分严肃,他问道:“那……然后呢?”
  “然后,然后董卓就带着军队护驾回帝都咯。”益德说道,“我于是趁着夜高风黑的,偷偷溜了回来。话说大哥啊,我看董卓对别的领导都还算客气,为什么对崔烈那么凶啊?”
  “因为累嘛!”我插嘴道,“没日没夜跑三百余里,确实挺费劲的。”
  “不,没那么简单。”大哥说道,“董卓是谁?并州牧而已。崔烈是谁?做过总理,也做过军委副主席,两人差了不止一点点。他敢这么凶恶,我觉得是出自两个理由。”
  “哪两个?”我是一个都没想到,大哥居然能成双,真不愧是大哥啊!
  “首先,就算没别的,于情于理崔烈都该骂,尤其是被董卓骂。”
  “为什么?”我们都问道。

  “因为董卓是陇西人啊!前几年西北叛乱,朝廷应付得有些吃力,先帝召开中央会议的时候崔烈在上面大放厥词,说要彻底放弃陇西地区。”
  “啊?这不是右倾投降主义吗?”我说道,“总理说这样的话,太不像话了!”
  “就是就是。”益德也附和道,“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可侵犯,这是我小学就知道的道理,怎么他个当大领导的反而不知道呢?”
  “因为你一无所有,所以无所谓失去。”大哥说道,“领土与主权完整?话虽这么说没错但要维护这些,你以为不要成本啊?你们俩,一个中农,一个小商贩,打不打仗都是要纳税和服徭役兵役的,这时候确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崔烈这种人家就不一样了。”
  “国家不打仗则以,一打就要全面调动社会资源,届时政府就要向他们这些大财主家要钱要人,凭什么啊?关中本地的土豪就算了,毕竟仗是在自家底盘这,不打就真要无家可归了。但是关东的呢?崔烈家住在涿郡,跟陇西差了十万八千里距离,他的想法很简单:凭什么我要为了跟我毛线关系都没有的关中地区付出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这群人自己不要脸说起来还一套一套的,他们的理由是:能不打仗就不要打嘛!打仗总之是凶险的事情,陇西也不是什么好地方,丢了就丢了呗!保住那些富庶的地方不就行了!”

  “这……”
  其实我觉得这话也有些道理,但是又觉得不对,所以最终没有说出来。但益德是个直肠子人,他当即接话道:“他这话,听着似乎也有道理啊!”
  “确实有道理。”大哥这话让我大吃一惊,还好后面加了一个但是,“但是,富庶不富庶,岂是现在能说清楚的?倒退几百年,涿郡也是个鸟不大便的地方,现在还不也人模狗样了?有谶纬还说涿郡、吴郡和交州千余年后将比帝都还发达呢!陇西虽然是落后了一点,但落后就应该被放弃?落后地区的人民不是人民?”
  “你屁股一坐脑袋一拍,说放弃就放弃,人家陇西本地的人们怎么办?放弃?迁回内陆?他们本来就是因为内陆人多了才一代一代迁到陇西的,你现在要人家背井离乡,人家不骂你王八蛋才怪呢!”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不要以为这种思想只有大人物才有,其实它渗透进了每个国民的心底。举个例子,你们看现在这么多人都往帝都涌,一些帝都的人就不满地说外地人破坏了帝都的环境和文化,拉低了帝都人民的素质。但话又说回来了,人家要是不把你当回事,不往你这里涌,你能炒那么高的房价?你能享受那么多的优惠?只想拿好处而不想付出,这难道应该吗?”
  “那当时朝中应该有人反对他吧?”我问道。
  “确实有。”大哥冷笑道,“不过只有一个人。”
  “才一个?”我有些吃惊。

  “你想想,关东的人多些还是关中的?”大哥说道,“那个人也是凉州的,他的名字你们应该都听过,就是傅燮。唉,一个好人啊!”
  傅燮我知道,黄巾之乱中皇甫嵩将军手下第一猛将,为人刚正不阿,后来因为得罪了宦官而被贬到关中戍守,为边章、韩遂叛军所杀。
  “所谓的得罪了宦官,呵呵,那只是一方面。傅燮当年直接在朝堂上要斩掉崔烈以谢天下,这种人谁看得惯?想贬他出去的何止是十常侍,起码崔烈这位名士也是其中之一吧!”
  我默然地低下了头,无言以对。

  “那第二个理由是什么?”益德追问道。
  “前天十常侍才杀的大将军,董卓却说他日夜兼程跑了三百余里,这难道正常吗?”大哥问道。
  “确实哦。”我恍然大悟道,“莫非他能未卜先知?”
  “当然不是。”大哥说道,“这是一种非人的政治天赋。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大将军和十常侍即将摊牌,但包括我在内的人们也只是简单认为阉党会被轻易扫平。董卓这么急着进京,我觉得就是他猜到了此事不会这么简单,这才快马加鞭前进,希望能浑水摸鱼,不然怎么能解释他能这么及时救驾?人家丁原来得比他早得多,怎么没见他出来救驾?”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我承认董卓比我厉害,所以我猜不到他在想什么。不过既然他现在掌握了皇上,那这朝廷就注定要不太平了。”
  “啊?那我们怎么办?”益德问道。
  “我们也昼夜不息地去下密吧,不能留在这是非之地了。”大哥整了整衣裳,说道,“等我们自己是大人物的时候再来趟这些浑水吧!”
  虽然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但我坚信,大哥一定会有办法的。至于我?跟着走就是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