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王朝--袁世凯是怎样炼成的》
第10节

作者: 洹上野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那个男子十几岁就能结婚的年代,十七岁绝对谈不上小,皇室更不用说了,多尔衮十一岁就结了婚,顺治帝十三岁时就有了大皇子,牛人啊,有些天赋不佩服不行。
  自古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洞房花烛,而新婚才几个月的袁世凯没有在家长待,第二年一开春他就回到了北京,接着求取他的科举功名。

  值得插述的一件事是,就在袁保中去世一年之后的1875年,有着袁氏家族最佳掌门称号的家族奠基人郭老太太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九周岁,依照惯例,这一年清廷还给她送去了百岁贺礼,不想却是最后一次。为了表达对这位伟大女性的尊敬,我们分析一下她对袁家的作用。
  先从袁世凯说起。由于袁父多子,小四先是过继给叔叔袁保庆,叔叔去世后又跟着堂叔袁保恒,堂叔去世后又得助于另外一个堂叔袁保龄,这几个叔叔也都用尽精力对其培养教育。在袁世凯不断被“接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道理,袁家之所以兴盛,除了族人的奋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和睦。
  这无疑是一个家族的正能量。因为没有分家的缘故,身为家族长老的郭老太太其中必然会起到一定的凝聚作用,打比方来说,即使家族内部不和自扫门前雪,掌家的郭氏为了后嗣的前程,会先开个家庭会议,现在你大伯你爹和两位哥哥都不在了,眼看着后继无人,无论怎么着,你也要给我带他们出去长长见识。同意了当然一切没事,要是不同意,老太太定的家法也不是闹着玩的。
  当然,袁氏家族自始至终都比较团结,袁家是大户,媳妇也多是门当户对的大户人家,无论妯娌婆媳还是兄弟姐妹,都还算和睦孝顺,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再说了,郭氏能以一人之力将家族带向辉煌,有这样的能力和素养,郭老太太就不是个一般的老太太,即使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事情,只要有她在,有她出面,再难断的家庭琐事都能迎刃而解。所以,这个庞大的家族能够屹立几十年而不倒是有原因的,与老太太和她固定下来的家族传统密不可分。

  据记载,晚年的郭氏生活态度比较低调,尽管是沐浴皇恩的一品诰命夫人,却没有丢掉简朴二字,不但自己只穿布衣,还要求全家上下凡是在老家生活的也必须低调,袁氏后来归隐洹上“养疴”期间也是以布衣示人,严守着这项家风。据说安享天伦的郭老太太还喜欢吃斋念佛,每逢天灾或无收之年就会在自家门前生起灶台,施粥给排着长队的乡邻,乐善好施之名在方圆几十里颇得称道。如此积德行善,周穷恤匮,联系到老袁后来的青云直上,大概就是所谓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吧。

  在有些袁传的描写中,袁氏一族成了横行一方鱼肉乡里的恶霸之家,揣度起来多少有些牵强,有一个历经艰辛最后过上好日子的老人监管着这个家庭,再怎么不济,也不致沦落到地方恶霸的地步。这是题外话。
  袁世凯到达北京的几个月后,河南大旱,袁保恒被调往原籍帮办赈灾事宜,出于对晚辈的锻炼培养,也为了让小四见识民间疾苦,袁保恒这次又带上了他。

  日期:2013-10-29 22:57:26
  三 曾是文艺小青年
  来到省会开封,袁世凯第一次与劳苦大众有了亲密接触,让他没想到的是,世间竟然还有人吃人的现象发生,并且在手足之间,这一切,怎么和自己从小到大接触的世界不一样了呢?这让他的小心脏有点难以接受,他很难过,也很震惊,这一天,他写了一封信,他把所有难以置信的所见所闻都写在了信中,邮给了家中的二姐。
  在袁世凯的心目中,他这位二姐有着无人替代的位置,因为她不是一个寻常女子,是那个时代里标准的优秀女子典范,至于如何“标准”,后面再详细介绍。
  民间遭受到这么大的灾难,朝廷是坐视不管的吗?也许袁世凯会这样问,他并不知道上面拨放的赈灾款项已经被官员一层一层剥离殆尽,中饱了他们的私囊,百姓只剩下遭殃。那么,贪完了该干正事了吧,嗯,按程序是这样,他们干正事的方式就是,应付。小小的袁世凯见识过官场,但没有见识得这么到位,这也算官场现形记了。
  袁保恒在开封兢兢业业,赈灾基金里没有钱,他就拿自己的钱垫上,别人都歇下了,他仍不知疲惫。一个翰林,来到书房他专心致学,跨上战马他奋力杀敌,身赴灾区他全心系民,作为官吏他无愧于心,所有这些,为的不光是职业精神,更是一个读书人所悟到的“修齐治平”的真正灵魂。在有些意识形态严重偏离到一定境界的袁氏传记中,袁甲三两代人的“戡乱”被评论得一无是处,又是鲜血染红又是***的,那么试问,作为一个臣子,面对同样株连众多生灵的烧抢和杀戮,他应该去做的,是出于本分地尽力效忠,还是归流于那些所谓的革命行动中,联手扩大水深火热的势力范围呢?

  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自古如此。反过来说,即使如“阶级立场派”所言,他们加入了“谋逆”的革命行列,那么,身为百年后的我们和若干“历史评论者”会不会再去“深刻解读”和“鞭挞”这种悖乎伦理“大逆不道”呢?他们会不会仍然会被贴上为人不齿的“叛徒”标签呢?
  答案是肯定的。背负叛徒之名遗臭万年者,不乏其人,尤其在“政治道德”面前。袁世凯就是一例。
  当然,以上论点要在民族融合的框架之内,楼主不会把汉满单独拉出来谈。
  既已如此,不知这“***”三个字怎么来的,放在民族大团结的框架内讨论,如果以所谓无产阶级来界定起义性质的话,那后宫佳丽三千(此处为实数,历史上有此待遇者怕是仅洪某一人而已)的洪天王,不知道比清廷的皇帝要腐败多少倍,以及“无产阶级”出身的某无冕帝王建国后的独裁程度,我们的所谓历史评论者们在为统治者唱赞歌的同时,是不是比我们更为清楚呢?

  是不是每个朝代末期的所谓垂死挣扎和孱弱的镇压,都是***呢?
  如果是,那也是反了历史的车轮。
  可是,存在即合理,不亡即天意,气数未尽而已,自是历史的车轮使之,又何谈***之说呢?反的又是谁的革命呢?
  中国历史,历来都是一个佃户打倒地主之后,造就一个新的地主。

  看来,有人是被洗脑洗糊涂了,不然就是老糊涂了。
  继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袁保恒在亲力亲为的同时,并没有忘记锻炼这位侄子,“有密要事案,均令往查,参佐一切”。袁世凯虽然只是实习,但作为一个不在编的临时工,他并没有做出今天的“临时工”干的事,相反还勤勤恳恳,工作责任心极强,大冬天手都冻裂了依然干劲儿十足,毫不“渎职”,(驱驰于冰天雪地之中,手足冻裂,毫无懈意)仅从这一点讲,就比当时灾区的那些官员强上百倍。
  电视剧里坏人一般都相对长寿,好人则死得慷慨悲壮,生活中也类似如此。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