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系列:明末清初的草原记忆》
第13节

作者: 京华烟云AMIP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封号基本沿用了明帝国当年册封嘎玛巴法王“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的后半部分,但也有所区别,尤其是“所领天下释教”这几个字很有意思,显然帝国政府是不打算承认达赖喇嘛在藏传佛教之外的宗教管辖权,因此才在“领”字前加了限定词“所”。
  中途收到皇帝派人送来的金册、金印,达赖喇嘛相当高兴,立即给顺治写了篇诗歌体的颂词表示感谢,并在此诗上盖了自己的新公章献给皇帝。达赖显然十分珍视这个印章,后来在其真正执掌黄教政权的日子里,凡颁布重要的命令和告示,他都要启用此印,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西藏神王在临终前留下的遗嘱中,除了按上自己的双手掌印以资证明,还特意加盖了这方金印。
  至于固始汗,则欣然笑纳了封号和众多礼物,他随后给顺治复信,表示:“汗统驭万民至大海之滨,今仍念及并赐给金册金印,我等甚为嘉悦。”信中的“汗”指的是清朝皇帝,他不仅是定居者天子,还是游牧人的大汗,蒙古人通常尊其为“博格达汗”,这就意味着固始汗已经正式承认顺治身为大汗的权威。由于该信乃是蒙古文写就,显然比后世的汉文史料更有说服力。
  当然了,成为清帝国藩属的和硕特汗国仍具有极大的自主权,汗王更像是朝鲜李朝、安南后黎朝的君主,或者织田帐下德川那样的盟友,而不是皇帝委任的地方官。这种特殊地位,用清廷自己的话说,就是“庶邦君长”——在颁发给固始汗的委任状也就是金册上,顺治写道:“帝王经纶大业,务安劝庶邦,使德教加于四海。庶邦君长,能度势审时,归诚向化,朝廷必加旌异,以示怀柔。”对皇帝来说,只要你能“归诚向化”,剩下的事咱都好商量。

  尽管固始汗在的时候,他其实是以小弟的身份来履行对老大的尊敬,但是他离世之后,事情很快就变得不一样了。
  获得清廷封号仅三年,这位和硕特汗国的创建者就病死了。固始汗子孙兴旺,他有多个老婆,但具体数目在各种蒙藏史料里说法不一,《安多政教史》说是三个,《蒙古册府》说是两个,《五世达赖喇嘛传》则说是四个,而儿子的数量则相当一致——蒙藏史料都说,他的这些老婆一共生了十个儿子。因此,这位蒙古汗王死后,他那份硕大的产业如何分配,就成了让他的这些老婆、儿子们吵翻天的头等问题。

  【待续】
  日期:2014-07-22 11:27:43

  【第二部 统治西藏的蒙古人——和硕特汗国风云】
  《三、同室操戈》(上)
  从清朝以及西藏方面的史料来看,固始汗生前并没有留下遗嘱,或者说起码没有留下明确的政治遗嘱。况且按照游牧人的传统,继承权多是有力者得之,除非可汗生前就指定好继承人,并且趁自己还活着刻意为其配置势力,扶上马再送一程才行,但显然,固始汗并没有这么做。
  固始汗的大儿子巴图尔台吉,当年曾是父亲攻掠青藏高原的重要助手,不过后来和硕特汗廷迁往拉萨,巴图台和弟弟们都留在了青海,直到得知父亲驾崩的噩耗。由于长子巴图尔并没有明确的汗位继承权,固始汗的十个儿子,除了早已过继给固始汗大哥拜巴嘎斯汗、留在新疆的四子达赖乌巴外,为争夺老爹留下的遗产立刻打得不可开交。
  固始汗去世后将近四年,和硕特汗国都没有产生新的汗王,汗国对外宣称是由势力最强大的两位台吉——固始汗的长子巴图尔和第六子多尔济——联合主持西藏的政务,但实际上,这两人很可能根本无法共事,整日里争来斗去,而他俩的兄弟们则各自站队,彼此间党同伐异。
  不仅如此,争斗还很快扩大化了。不久以后,清帝国甘肃巡抚收到叶尔羌汗国的投诉,说青海和硕特蒙古人打算袭击叶尔羌派往帝国朝贡的使团,为首的劫匪正是固始汗的一个孙子。
  叶尔羌汗国是当年蒙古帝国中察合台汗国的延续,欧洲人因其统治中心在今天新疆南部的喀什,故称它为喀什噶尔汗国,而中亚穆斯林因其汗王具有成吉思汗家族血统,故称它为蒙兀儿斯坦国。当时,叶尔羌汗王阿不杜拉刚刚认了清帝做老大,结果第一次遣使朝贡,就遇到了和硕特人打劫。
  收到投诉,甘肃巡抚立即命令清军出动,沿途保护叶尔羌使团,同时严密戒备和硕特人的动向,见无机可乘,固始汗的孙子不得不悻悻而退。随后,帝国政府向青海和硕特蒙古下达了一道措辞严厉的诏书,说你们这些家伙不守规矩,多次进入内地抢掠,甚至还敢对抗官军,据边防官员统计竟然先后有二十多次,可谓屡教不改。现在,帝国专门让特派员去青海给和硕特各部划分边界,今后你们只能在自己部落的领地内活动,一旦越界将严惩不贷。

  在此期间,清廷也接到了五世达赖喇嘛的报告,说固始汗死后他的儿子们内讧争斗,已经导致和硕特汗国出现了严重危机。帝国政府意识到,平息汗国内部矛盾已经刻不容缓,否则这个重要的藩属将不可避免地土崩瓦解。而很显然,此时最适合调停固始汗这些儿子之间争端的人选,有且只有一个,他就是始终处于超然地位的五世达赖喇嘛,和硕特蒙古人的精神领袖。
  在清廷的支持下,五世达赖终于出手。他的第一招就极其狠辣,要求固始汗的儿子们将庞大的青海领地,划分为左右两翼分别管理,理由是避免他们为划分牧地发生纠纷。根据藏文史料记载,对于这个提议,长子巴图尔很可能表示服从,但六子多尔济却不同意,而是提出要按自己的想法划分,于是五世达赖喇嘛亲自出马,从蒙古将他召至自己驻锡的拉萨哲蚌寺“郑重劝说”。具体如何劝说不得而知,估计是连哄带威胁,最终多尔济勉强服从了五世达赖喇嘛的决定。

  从此以后,青海和硕特蒙古就分为了左右两翼。和硕特左翼辖区自西宁边外东科尔寺起,沿波罗充可克河北岸(即湟水上游)、青海湖北部、布哈河、布隆吉尔河至额济纳河为界,也就是今天青海省海北州、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河西祁连山草原及额济纳河流域这一大片地方。
  和硕特右翼的地盘则东自栋科尔寺,西至噶斯池,南自松潘边外漳腊营,北至波罗充可克河南岸,也就是包括今青海省海南、黄南、玉树、果洛等州及柴达木盆地东南部这一大片地方。就这样,仅通过三寸不烂之舌,黄教神王就将原本一个整体的和硕特蒙古分成了互不隶属的两边,便于自己各个击破。
  政治斗争的精髓就在于拉一派打一派,如果没有派别,那就要人为地制造派别。经过此事,五世达赖已经看出来大王子巴图尔比六王子多尔济更好控制,西藏神王终于旗帜鲜明地表态,他支持巴图尔继承和硕特汗位,急于稳定汗国政局的清帝国自然不会反对。
  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正月初五,在五世达赖喇嘛的主持下,黄教僧俗于圣城拉萨举行了巴图尔的即位典礼,达赖喇嘛赠予巴图尔“丹增多吉杰布”的正式尊号,意为“护教金刚法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