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特新汗王巴图尔的蒙古汗号为“达延鄂齐尔汗”,从此在清朝史料中他通常被称为“达延鄂齐尔汗”,或简称“达延汗”。
“达延”通常认为是“大元”的谐音,蒙古贵族中取这个尊号的很多,比如北元中兴之主巴图蒙克,汗号就是“达延车臣汗”。“鄂齐尔”,则是蒙语“金刚”的意思,与藏语中的“多吉”对应。“达延鄂齐尔汗”,合起来就是“大元金刚汗”。
对达赖喇嘛的这一决定,蒙古王公中显然反对者众多,他们不能公开驳神王的面子,但却以实际表现做了无声的抗议。达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达延汗的继位大典过于冷清,他在自传中写道:“好像只是集中了一堆乐器、旗帜,丝毫没有热烈气氛。所有的蒙古王公都显得有气无力,无精打采。”
而在随后举行的为新汗王祈福的大法会上,达延汗的弟弟们都没出席,在场的多是西藏人,外来贵宾只有寥寥数人且都是远道而来,包括来自北京的朝廷特使,来自新疆的卫拉特蒙古杜尔伯特部使者,以及来自俄国伏尔加河流域的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使者。
【待续】
日期:2014-07-25 07:58:16
【第二部 统治西藏的蒙古人——和硕特汗国风云】
《三、同室操戈》(中)
为了平息蒙古贵族们的不满情绪,达赖喇嘛不得不下令将各地方和各寺院献给达延汗的礼品,分赏给汗王的弟弟和侄子们。正所谓打一巴掌揉三揉,做为不能登上汗王宝座的补偿,当年的十一月,五世达赖喇嘛又赠予六王子多尔济“达赖洪台吉”的名号,还送给他衣冠、弓箭囊、宝剑等许多行头,以在固始汗儿子之间取得平衡。
“洪台吉”又写做“珲台吉”,据说来源于汉语的“皇太子”,通常是做为副汗的称号,也就是说达赖喇嘛除了立巴图尔为汗外,同时还给他树立了一个对手。
在此多说一句,后来雍正初年,固始汗的孙子、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布藏丹津在青海造反,所用的头衔正是这个“达赖洪台吉”——这意味着反叛者已恢复蒙古旧称,不再以清廷臣子自居,史载他们“俱令呼旧日名号,一概不许称呼王、贝勒、贝子、公封号。”
经过这么一翻折腾,达延汗在兄弟们中的威望,自然一落千丈,面对着虎视眈眈的弟弟达赖洪台吉,他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依赖达赖喇嘛。不过在达延汗统治时期,达赖喇嘛的地位虽然已经今非昔比,但他还只能以宗教顾问的身份来影响汗国的决策。
因为达延汗本人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常驻西藏,据记载他每年也就来拉萨一个月主持一些必要的仪式,其余时间都住在水草丰美的青海,西藏的行政大权,其实掌握在当年固始汗任命的第司索南绕丹手中。
这个索南绕丹很有意思,本来的身份是达赖的“强佐”即大管家,他历事四世、五世两代达赖,掌握着教内财政大权,根基极其深厚,当然对黄教集团的决策有很大影响力,在五世达赖成年前,索南绕丹可以说是仅次于罗桑曲结(四世班禅)的黄教二号人物。当年蒙古军席卷康区以后,达赖喇嘛怕引狼入室尾大不掉,不想让固始汗继续前进,为此他甚至打算同老对头藏巴汗及嘎玛巴法王谈判停战。
但索南绕丹却不顾主子的反对,执意请和硕特蒙古人进军西藏本土,这才有了后来蒙古人如狂飙般席卷全藏,彻底摧毁藏巴汗政权的一幕。从有关史料分析,所谓达赖喇嘛让和硕特蒙古进攻藏巴汗的法旨,很有可能是索南绕丹搞的矫诏。
夺取西藏政权后,固始汗投桃报李,以达赖喇嘛的名义正式任命索南绕丹为和硕特汗国的首任第司。“第司”又有“第巴”、“第斯”等多种译法,这是一个古老的西藏头衔,大致意思是“首领”,但具体范围可大可小,小到村子里的头人,中到各处地方官员,大到统治全藏的法王,都可以称为第司,这里的语义相当于汗国的宰相或执政官。
后人认为,固始汗任命索南绕丹为第司,也就是掌握了主要的人事任命权,因为索南热丹在政治态度上可以说一直是依靠固始汗的,在格鲁派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他同蒙古和硕特人在政治上的联系,要比五世达赖喇嘛密切得多。
在和硕特汗国这个蒙藏联合政权中,各方有着比较明确的分工,固始汗抓全面工作并分管军事,第司索南绕丹主管政务也就是汗国的日常治理,而宗教事务则由名义上的最高领袖达赖喇嘛负责。虽然五世达赖除了管理黄教僧人和寺院外,在固始汗的支持下又取得了对其他教派寺院的管理权,使得手中的宗教权力成为自己后来扩大势力的基础,但正所谓“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最重要的军政大权都不沾边,年富力强的西藏神王肯定过得相当憋屈。
固始汗死后,和硕特汗国群龙无首,西藏便成了第司索南绕丹与神王五世达赖的政教二人转,前者虽然在名义上是后者的下属,但却牢牢把握着西藏的行政权力,达赖喇嘛仍旧只能对政坛施加间接影响,只要索南绕丹还在,出头之日便遥遥无期。
但好运气来了谁也挡不住,公元1658年3月,达延汗继任和硕特部汗王刚两个月,西藏强势人物索南饶丹就因病去世。索南饶丹的病与出征不丹有关,那还是在固始汗刚死后的公元1656年,当时黄教把持的西藏与主巴噶举派(白教的一支)统治的不丹互相看不顺眼,彼此视为异端,为了暂时平息汗位继承引发的内部争端,固始汗的儿子们决定联合对不丹发动圣战,第司索南绕丹也率军参战,并组织西藏地方为蒙藏联军提供后勤支援。
西藏军队开始进展顺利,于1656年7月攻入不丹东部门域的本塘。但是,不丹的气候与西藏完全不同,相对要湿热许多,联军的许多官兵没多久便患了病,索南饶丹病得尤其厉害,不得不返回拉萨休养。他一走,联军的后勤供应很快出了问题,陷入不利境地,被迫与不丹军开始了拉锯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病死,蒙藏联军渐渐难以忍受,于是藏传佛教萨迦派(俗称花教)法王出面调解,交战双方达成了停战,西藏军队灰溜溜地撤离不丹。
后人认为,与不丹的战争是进兵藏区以来,和硕特蒙古军第一次遭到重大损失并且未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他们战无不胜的神话就此破灭,汗廷的威望在藏人心中也开始下降。
索南绕丹死后,五世达赖感到把行政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的时机已经到来。他首先利用达延汗刚刚继位威望不足,没法立即任命新第司的机会,说服汗王同意暂时不要公布索南饶丹之死,隐瞒期限为一年。有这一年时间,五世达赖似乎就可以上下其手翻云覆雨了。和硕特新汗王虽然在战场上是一把好手,在政治上却毫无主见,加之严重缺乏行政管理经验,只能被黄教集团牵着鼻子走,使得五世达赖得以顺利实现人事任免制度方面的改变。
但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达赖喇嘛仍没有足够的力量掌控全局,黄教集团内部为了任命谁做第司,爆发了激烈的争执。
【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