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中国向左,欧洲向右》
第10节

作者: 伦敦街头的流浪猫
收藏本书TXT下载
  然而,改革的叫停并没有缓解社会矛盾,改革派再次呼吁变法,纠结的宋哲宗将改革派称为元丰党人,保守派称为元祐党人,如果两派之前还只是暗中较劲的话,那么在此之后,他们便把斗争搬到了台面,开始在光天化日下较量,而宋朝也从此陷入了两党相争的泥淖中不能自拔。1094年,改革派重新得势,宋哲宗开始召回改革派,1100年,宋徽宗即位,并同时启用改革派和保守派,从此,宋朝便在变不不变中痛苦挣扎,左右彷徨,而分成两派的文官集团则完全不关心帝国的死活,更不关心百姓的疾苦,他们只会谁得宠而明争暗斗,磨刀霍霍。与此同时,北方的女真族已经悄然崛起,并说服宋朝联手灭辽,然而,这个代辽兴起的敌人却更加强大,屡次北伐金朝的宋朝军队从未取得实际进展并逐渐败下阵来,以至于在1127年,金朝大军攻破宋朝首都开封,并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宋政府不得不南迁至临安。

  然而,南迁的宋朝继续着北宋的社会矛盾和内部斗争,以至于金朝也被灭亡时,宋皇帝还在为两党的斗争艰难地左右平衡。
  日期:2012-12-04 20:16:03
  草原苍狼对欧亚大陆旧有秩序带来的冲击(上)
  成为成吉思汗之后的铁木真,很快消灭了本族内的最后一个敌人,然而,对于一个征服者来说,这绝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南方的女真政权曾经消灭了蒙古的红族,并夺取了蒙古的大片土地,那么,消灭了国内敌人的成吉思汗便开始集中向外部敌人复仇。然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原始而野蛮,想要取得与文明国家的战争胜利单靠勇气与草原单调的智慧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懂得文明国的战略战术,这样才能在世界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惜才与包容弥补了成吉思汗草率上单调的生存智慧的不足。与耶律阿海的相识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早在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之前,具有危机意识的金朝已经预感到这位勇士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强劲敌人,如果不被他消灭,那就只能与他结盟,所以,金朝在1203年派出使者耶律阿海,想要与铁木真建立友好的国际关系。
  然而,耶律阿海本为蒙古红族人,当他与铁木真相遇时,被他的魅力所征服,他转而背叛金朝,投靠铁木真,铁木真也极为欣赏耶律阿海的智慧,并毫不计较他曾出仕金朝的过往,毫不怀疑地对他委以重任,引为自己的心腹谋臣,两人共议复仇大计。
  在耶律阿海的帮助下,还未成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就在1205年讨伐了西南方的敌人——西夏,1210年,西夏被迫求和,承认蒙古为其宗主国。而征服西夏后,以及后期对其他国家的征服战争中,成吉思汗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夺走当地的人才,因此,出身与草原且从未受过教育的成吉思汗身边聚集了大批谋士和匠人,西夏的造弓匠,宋朝的医生等纷纷为蒙古效力。而成吉思汗也以博大的胸襟接纳了他们,他不问出身和信仰,只尊重知识,对有技术和智慧的人一律加以重用,并得到帝国莫大的尊重。1208年,信奉佛教的耶律楚材被引荐给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的成吉思汗仍然以及其包容和诚恳的态度接纳了他,之后,耶律楚材为蒙古帝国的巩固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成吉思汗惜才和包容的美名传到了邻近各国的百姓中,许多他国的人才纷纷主动投靠他,在对金朝的战争中,就有许多金朝将领主动向他投诚,这无疑为蒙古帝国的称霸世界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而蒙古帝国从未有过的统一局面和对西夏战争的胜利使得成吉思汗的自信急剧膨胀,这大大刺激了成吉思汗的复仇决心和征服欲望,无论多么强大的敌人,他都敢于挑战,已经成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他要把蒙古变成世界舞台的主角,世界都要倾听蒙古的声音,诸国都要归附蒙古的版图。
  1211年,成吉思汗在参谋耶律阿海的建议下,率兵大肆入侵金朝,并在野狐岭成功击败四十万金军。1214年,金朝首都被迫南迁至汴京,成吉思汗趁机攻打金朝的旧都中都(今北京)。然而,横在蒙古大军面前的,却是一道坚固的长城,只要蒙古士兵一靠近,就被长城之上的金军射杀,这道坚固的防线显然是草原骑兵所从未经历过的,也不是草原战术所能攻破的,这时候,就显出了人才的重要性。

  在长期学习汉文化的耶律阿海的主张下,蒙古大军并没有急于进攻北京城,而是在城外就地扎营,切断了北京城的供给。在蒙古征服世界的几场决定性胜利中,耶律阿海的这一战略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攻打伊斯兰最强大的国家花刺子模首都撒马尔罕时,面对占据着山坡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穆斯林大军,蒙古军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他们切断了撒马尔罕的水管。

  北京城在饥饿中坚守了两个月后已经不战而乱,开始时大量百姓因为食物匮乏而成为贼匪,靠抢劫和偷窃其他百姓的粮食为生,然而,当其他百姓也无米下粥的时候,人们开始死于饥饿,并被同样饥饿的同胞吃掉,人吃人成了曾经最为富庶的北京城内最常见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同样饥饿的官兵已经毫无战斗力,且不时遭到饥饿的百姓的打劫,城内一片混乱。

  这时,成吉思汗在耶律阿海的指点下开始发动最为猛烈的攻击,他们从汉人工匠那里学会了投石器,在长城外向内投掷大量巨石,被当做肉盾的战俘趁机爬山梯子翻越长城,然后出动精锐部队将金兵消灭。北京城被他们轻而易举地攻占。就是用这种聪明的战略,在诸多谋臣的帮助下,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先后征服了欧亚大陆上最大的政权。

  1217年,蒙古大军继续入侵金朝,到1227年时,金朝只剩下黄河以南的小部分领土。
  1218年,蒙古大军平定西域灭西辽(波斯)帝国。
  1219年,蒙古大军继续向西挺进,收编五万突厥军。
  1220年,蒙古大军进攻最为强大的的穆斯林王朝花刺子模,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将这个基督教欧洲最为强大的敌人消灭掉。花刺子模政府逃亡至里海一小岛,摩柯末在此病死,而成吉思汗的军队也一路追到追击。
  1221年,蒙古大军为了追杀逃至印度河流域的花刺子模继任统治者扎兰丁,将势力扩展到这里、
  1223年,向北挺进追杀摩柯末的蒙古大军荡平了沿途经过的高加索山和东欧钦察草原,继续并向北挺进攻打黑海北岸的克里木半岛。
  当然,在征服战争中,除了人才的因素之外,游牧民族的天生好战也是蒙古军队成功的重要原因。在西征的过程中,蒙古大军赶着几十万只羊和马,浩浩荡荡而又从容自然地向西前进,他们随时可以扎营,又随时可以前进,这种军事生活跟他们的日常生活完全没有两样,在他们看来,蒙古西征并不是去打仗,而更像是整个民族的大迁徙。而游牧民族也从来没有乡土观念,用他们的话说,哪里有草原,他们就可以在哪里安家。这种不断迁徙的生活习惯无疑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

  日期:2012-12-10 13:14:14
  草原苍狼对欧亚大陆旧有秩序带来的冲击(下)
  如果成吉思汗仅仅是一位征服者,他的名字还不至于在如此广大的世界范围内口口相传,他同时还是一位英明的统治者。成吉思汗首先废除了蒙古草原一直存在的以出身论社会地位的世袭制,而以功绩封赏臣民,这使平民之子也有了成为贵族的可能性。1204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千户制,将蒙古民众划分为九十五个千户,由千户那颜管制,这使蒙古草原第一次实现将所有牧民以军事方式编制起来,每个千户都是一个有纪律有组织的小团体,告别了草原过去松散的随意状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