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商父》
第31节

作者: 不在此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观鱼略一迟疑,立刻答应道:“好。”

  胡光墉又对刘庆生说:“庆生,你让车夫备车,咱们一起去。”
  刘庆生答应一声,转身去准备。
  朱其昂倒是被弄得一头雾水,他先是看了一眼朱其诏,然后问胡光墉:“雪公,咱们这是要去哪?”
  胡光墉笑了笑,讳莫如深地说:“到了你就知道了。”
  ……
  日期:2012-09-24 16:16:53

  “盛大哥,我家少爷来了。”房门被推开,珊瑚的脸上挂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盛宣怀急忙站起身,朝珊瑚身后望去:一位方二十,身着一袭白衣的绝色美女,跟在珊瑚的身后,落落大方地迈步进屋。
  盛宣怀不禁呆住了:“你……你是……”
  白衣女子一见盛宣怀一头雾水的模样,先是扑哧一笑,随后一拱手,模仿男人的模样:“盛大人,不认得我了?”
  “你是——吴明小弟。”盛宣怀惊诧地望着眼前的白衣女子。
  白衣女子和珊瑚不由相视一笑。

  盛宣怀也蓦然间明白了一切,他又指了一下珊瑚,恍然大悟道:“原来你们二人都是女儿身!”
  白衣女子莞尔一笑:“没想到,当日居然瞒过了盛大人。”
  盛宣怀又问道:“那想必吴明,也绝非小弟的真名吧?”
  白衣女子摆出一副老私塾先生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说:“盛大人难道看不出吴明者,乃无名氏之意?”
  珊瑚望着二人,忍不住笑着说:“你们就别一口一个大人,一个小弟的叫了,我这在一旁听着都快累得睡过去了。”
  盛宣怀和白衣女子听珊瑚这么一说,各自相视一笑,不免都有了种一见如故的感觉。
  “大哥,这是我家小姐——刁玉蓉,我们这都叫她玉姑娘,你就叫她玉儿吧。”珊瑚一把把白衣女子拉到盛宣怀跟前,扮了一个鬼脸。
  “玉姑娘?”盛宣怀又露出一脸惊异之色,“这么说,小弟,不,不是小弟……玉姑娘岂非就是这鉴宝楼的主人?”
  “没想到吧?”珊瑚快人快语地答了一声,便又对刁玉蓉说,“小姐,你也跟我一样,就叫盛大人大哥吧。”

  “大哥在上,请受小妹一拜。”刁玉蓉这回以女子的姿态恭敬地道了一个万福。
  盛宣怀也起身还礼:“玉儿,在赈灾局那日多亏你了,盛宣怀在此谢过!”
  “大哥快别这么说。”刁玉蓉急忙摆手道,“那日我和珊瑚确是为捐款而去,只是恰巧碰上大哥在那儿。”
  “你们慢慢聊,我去准备些酒菜。”珊瑚对他们二人说了一句,然后就像一只小燕子似的飞了出去。
  两人各自坐下,盛宣怀首先开口说:“我这次来,一是为当面道谢,二是要兑现当日的那个承诺。”

  刁玉蓉的大眼睛眨了眨:“小妹驽钝,一时想不起,当日……大哥有何承诺?”
  盛宣怀郑重说:“小兄此次亲赴直隶灾区,将所募赈款尽行发放受困之民。扪心而问,尚能惠及极贫,且毫无中饱私囊,浮认冒领之弊。”
  刁玉蓉望着盛宣怀,眼里闪着一种异样之色,幽幽地说:“大哥比之当日,消瘦了许多。”
  盛宣怀叹了一口气:“我国地域广阔,若只是靠现行的官捐与义捐这两路,恐怕是只能是越走越窄,治标而不能治本。”
  刁玉蓉想了想说:“当今朝廷不是在一些受灾的县镇实行‘以工代赈’吗?不知此法成效如何?”

  盛宣怀说:“以工代赈仍是官府出面,动用灾民的劳力进行赈济,只能解燃眉之急。而中国积贫积困久矣,受灾之地必然府库空虚,如此便无力支付灾民的工钱,虽有亦等同于无。到最后,还是要向江、浙、闽、粤这样的富庶之省伸手。”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刁玉蓉微蹙着双眉,“如何能让灾民自救,这才是最为妥善完备的法子。”
  “不错。小弟说的,正是我心中所想。”盛宣怀轻拍了一下桌案,笑望着刁玉蓉,他见刁玉蓉一脸怪笑地望着自己时,猛然意识到原来说走了嘴,忙自嘲地解释,“一时叫顺了口,还真难改。”
  这时,珊瑚和两名手托餐盘的侍女推门进来:“快趁热吃吧,光说话添不饱肚子。”
  “你这个小妮子,也给我老老实实地坐这,跟我们一块吃。”刁玉蓉一把拉过珊瑚的手,冲着盛宣怀嫣然一笑,“我和珊瑚从小一块长大,情同姐妹。”

  盛宣怀笑道:“这丫头鬼灵精怪的,只要一听她说话,想不开心都不行。”
  珊瑚一脸坏笑地望着盛宣怀,凑到他耳旁低声说,“盛大哥的心里是不是特别想让我走啊?”
  “你要是这么说,现在就是想走都不成了。”盛宣怀先哈哈一笑,随即起身拽过一把椅子,“快坐吧,看看吃饭能不能堵得上你的嘴。”
  珊瑚吐了一下舌头:“那我得先让厨房去一趟。”
  盛宣怀和刁玉蓉莫名地对视了一眼,又同时望向珊瑚。
  珊瑚露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指了一下桌上摆的菜,吞吞吐吐地说:“这些都不够我一个人吃的,我自然要让厨房再多加两个菜。”

  刁玉蓉和盛宣怀又是相视一望,不禁笑出声来。
  ……
  日期:2012-09-25 09:07:59
  杭州城的涌金门外,一处约十亩的空地上,众多的工匠们正挥汗如雨地兴造着几处房屋。此时已初具模样,从远处望去,规模宏大,甚是壮观。
  胡光墉用手指了一下,对朱其昂说:“云甫兄看到的,就是日后我要开设的药号……那边是膏药胶厂。”
  刘庆生在一旁说:“雪公已为其命名为‘胡庆余堂’。”

  朱其昂点头称赞说:“好名字。《周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雪公向来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正是‘积善’和‘余庆’最佳之诠注。”
  朱其诏看到眼前的一幕似乎有些震惊,忍不住问道:“雪公这么大的手笔,一定投入不菲吧?”
  刘庆生说:“翼甫⑵好眼力,买地、建屋、开号的钱虽然没有细算,但绝不低于30万两。”
  朱其昂心中不由一震:“雪公果然是大手笔。”
  胡光墉若无其事地说:“药号的格局已初具雏形,云甫兄,我带你们四处看看。”

  “好,就让我们兄弟也看看眼。”
  “请!”
  几个人转了一圈,胡光墉边走边对朱其昂说:“明人面前不说暗话。二位的来意我心里清楚,之所以请二位来此,是想告诉云甫兄,不是我不想投资招商局,而是资本大多都让我投在了这上面。”
  刘庆生好像深谙胡光墉的意思,他也在一边补充道:“待厂屋建成之后,雪公还想购进洋机器,主要想借鉴西洋的方法来生产成药,这无疑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这大半辈子还真就是跟药有缘。太平盛世卖膏补药,要是赶上乱世当口,就卖救命药。谁要是真能把药的生意琢磨透,也够他吃上一辈子的。”胡光墉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云甫兄,年岁不绕人呐!现在我手头的银号、钱庄,再加上这药号的生意搞得我头有两个大,要是能再年轻十岁就好喽。”
  朱其昂已经听懂了胡光墉的弦外之音,虽然心里大有不甘,但还是强作笑意:“雪公想做的事,任多少人拦也拦不住。若是不想做的事,就算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你都不会去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