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47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很明显,在这个各方利益激烈博弈的大环境里,这位砖家也必然会有些身不由己。想必是既得利益集团希望通过这位砖家在百姓中常年积累的好口碑,让其充当自身利益的代言人。而这位砖家,尽管心里面也许存在着一些障碍,但显然最终还是屈服了。做了下三滥的事情。
我们可以从这位砖家散见于自身言论里的种种自相矛盾的表述中,看出她内心深处的挣扎 --- 一面是利益,一面是正义以及多年苦心经营的“良心”品牌。到底应该如何取舍?好在利益的施予方往往是经济学的白痴,那我就干脆正反两面儿都说,相信明白人自会明白的。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行为,其实用心之良苦,真的很值得同情 --- 一方面要回报利益的施予者,一方面却又放不下“砖家”的自尊、架子和那已经形同虚设的“底线”。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不过如此了。
日期:2012-04-16 21:44:32
最后,需要再强调一遍的是,庙堂中人,一定要保持住强大的神经和清醒的头脑,万万不可被这些无聊的砖家叫兽们的坑爹言论带进沟里。这一点,迄今为止庙堂中人表现得相当不错,希望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千百万双百姓的眼睛在看,这一次,绝对不能再伤百姓的心了。
道理很简单,对于执政者来说,“来自百姓的信赖”可以说是执政能否成功的命根子。百姓越信赖,政策落地的“灵敏度”就越高,见效就越快,效果就越大,执政的成本就越低;反之,百姓越不信赖,政策落地的“灵敏度”就越低,见效就越慢,效果就越小,执政成本就越高。
这是一条执政的铁律,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眼前就有活生生的例子,中国在三年前那场席卷世界的经济金融危机中之所以能够第一个成功地走了出来,就在于“百姓信赖政府”,所以让政府的政策迅速落了地,开了花,结了果;反之,美国之所以数度祭出“量化宽松”的狠招儿,向实体经济中狂撒钞票可就是死不见效,日本之所以连续二十年实行“零利率政策”,恨不得驾着直升机往大街上洒钱也没能走出经济萎靡不振的怪圈,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百姓不信政府”,所以甭管你鼓捣出多少政策来,这些政策也照样落不了地,开不了花,结不了果,让你楞没脾气。
所有这些发生在别人和自己身上的历史,绝不能让它们仅仅变成“历史”。
这是庙堂中人,乃至全体国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切记!切记!
作于2012-4-16
附:叶檀:中国的房价收入比不真实
2012年04月13日 07:1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叶檀
房地产有泡沫吗?按照租售比、房价收入比以及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例,毫无疑问,中国房地产有泡沫。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指出,目前的房价与居民的收入不匹配。但是,中国住房价格泡沫挤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必须建立中国自己的房价收入比与租售比的标准,用国外的标准或者用失真的数据人云亦云难免产生失误,甚至影响中国房地产改革大局。
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到6倍为合理区间。这一比例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专家在进行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研究时,提出的一个世界银行认为“比较理想”的比例。
一些中国房地产研究机构认为,中国房价收入比应回到公认标准,比世界银行认可的理想状态更高一些。今年3月6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布报告指出,2011年,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回落至7.50,接近6~7的合理区间。大型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均明显偏高,排名前五位的深圳、杭州、北京、厦门、上海,2011年房价收入比分别达到15.60、14.10、12.94、12.48、12.40。原来房价收入比相对较低的重庆、沈阳等城市,也逐渐超过了全国(7.5)的总体水平。表面上看,房价收入比正在回归合理范围,但这一较为乐观的数据显然未能说服大众。
其他机构的推测要悲观得多。3月22日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发布的 《房地产买卖行为与房地产政策》调查研究结果推算,我国城镇房价收入比为12.07,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25.25。相比其他国际大城市,房价高到离谱,因为伦敦房价收入比仅为6.9,首尔为7.7,纽约为7.9。
房价收入比相差如此之远,说明在推算房价收入比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与真实的数据来源。按照此等数据,根本不可能定出客观的现实与务实的政策。
国际上通用的房价收入比的计算方式,是以住宅套价的中值,除以家庭年收入的中值,而后得出新建房、二手房、所有住宅房价收入比的中值。家庭年收入指全部家庭成员的年度税前收入,通常包括夫妇二人,家庭年收入同样取中值。选取的住宅是新建住房、旧有住宅等。数据通常比较准确,因为根据纳税情况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收入,而旧有住宅等不可能存在阴阳合同等数据造假情况。
按照北京统计信息网的数据,2011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03元,同比上升13.2%。另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11年新建商品住宅市场成交均价为21585元/平方米。按照一家三口、户均购房100平方米计,房价收入比约为21.87,这是一个可怕的充满泡沫的数字。
北京房地产并未真正的市场化,属于非典型性市场,房价收入比不能做准,从土地用途看,豪华经适房、单位房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官员与企业主灰色收入主要集中在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上,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能做准。也就是说,房价、收入等数据都值得怀疑。
相比而言,深圳房价在一段时间内较为理性,居民构成多以移民为主,市场色彩较浓。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公布了2011年深圳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报告: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5元,以同比增长12.7%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首位。1月12日,深圳市市长许勤在深圳“两会”记者会上称,2011年1~12月深圳全市新建商品住房均价19469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97%。按照户均3人,每户购房100平方米计,房价收入比为17.77,远远偏离了市场可以接受的正常值。
这可能仍然不是真实的数据。我国的收入统计中遗漏了灰色收入这部分,并且在年轻人购买房产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得到家族资助,导致我国购房中现金支付率居高不下。因此,如果我们计入另一家庭的支付能力,以户均5人计,深圳房价收入比为10.67左右,高于正常水平线,何况我们用的是可支配收入,而不是薪酬,因此偏离得不算太远。
研究金融的朋友发来短信,指出各国的主要指标不同。除了房价收入比外,还有首付对收入比的指标,以及每月支付负担对收入比,即每月实际支付购房金额对可支配收入,在英国较为适用,考虑到中国房贷利率随利率改变浮动,英国的办法对中国可能适用。以后专文另述。
我们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的房价收入比高于国际水准,确实存在泡沫,但泡沫不像数据所体现的那么大。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最可怕的是一小部分高收入阶层有能力在房地产大举投资,推高房价收入比,并且由于缺乏房产税、真正的资本利得税等,导致房地产市场失控。普通购房者遭受高房价之害,社会因此郁积不满。
日期:2012-04-16 21:48:23
写在《炮灰是个好东西》一文的后面
《炮灰是个好东西》一文写于2012年2月下旬(两会前夕。上海宣布所谓“新政”,继许多二三线小城市之后公然跳出来与中央的调控政策叫板的时候),此文写就的区区一周之后,既富有戏剧性,又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上海的新政被中央叫停(这之前,几乎所有和中央玩躲猫猫游戏的地方“新政”全部被叫停)。这段小插曲又一次彰显了中央的决心,也间接地印证了此文的预见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