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修练,应该从“估值”开始》
第30节

作者: 回形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2-20 12:35:48

  宋代是最早用“中央关系”,取代“地方共存关系”的朝代。
  先说宋代是一个思维相当内敛的时代;宋代的政治,也就是一种最心不在焉的政治了。
  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好像对执掌中华国家是一件挺受之有愧、逼不得已的事。所以北宋一朝,是出了最多“艺术家皇帝”的,宋太宗赵炅和宋徽宗赵佶都算是历史上排得上名头的“大艺术家”了。
  这两人中间的5位皇帝: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倒是有为的皇帝,任用的官僚也都是有抱负有能力的,故还算有所作为。
  但这种“有所作为”,是以几乎放弃放任“地方管治”为代价取得的。
  咱们看宋代的版图,是咱中国有史以来的中央大帝国最小型化、最袖珍化的版图了。

  整个宋代,除了宋真宗还提起过心肝打了一回辽国,立志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之外,宋代就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国土战争”。
  这次由宋真宗亲征,打得漂亮的战争,最终竟以宋每年给辽绢廿万匹,银十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的条件,订下了“澶渊之盟”,算是开启了宋代“以金钱换和平”的国策。
  甚至,宋代还心不在焉到哪个地方发生了乱子,就完全放弃管治,还美其名为“羁糜”——反正你别障着朕有和平、搞艺术就成。
  所以看宋代的政治,是很搞笑的:朝中有良相,就兴;朝中乱哄哄,就完蛋。
  偏偏神、哲两宗,就围绕着“变法”产生了严重的党争,而这种来自于“中央的大战略”,根本无法与地方治理契合,反倒造成了“中央”与“地方”的深刻矛盾;丧失了勇气和智慧的皇帝,又猜忌心日重,国家与社会很快就丧失发展方向了。
  宋徽宗不再想过这种没方向的日子了,就干脆撒手不管,只沉迷于艺术之中,很快就被金兵逮了去。
  宋高宗赵构南渡长江建立南宋政权后,这种内敛猜忌之风不改,还亲手扼杀了“地方”的兴起——就是那场“风波亭事件”了。
  北宋覆亡后,地方诸豪处于长期对“大王国”的响往,还是力图复国的。
  岳飞也是这种地方诸豪之一,他捐家业兴兵,还在背上刺了“精忠报国”4字,敢打敢拼的,宿敌金人不可挡。可就是偏偏犯了宋皇室的忌讳——他们对外敌压迫不是很在意,认为是他们的命;却偏偏对长期熏染而成的民间骠悍是很忌讳的。
  所以十三道金牌招回了正准备乘胜进军的岳家军,还在风波亭中残杀了岳飞父子这俩“刺头”。
  岳飞是亡于秦桧之手,还是亡于赵构之手?这一向是历史上的一道谜题。
  现在就可以看得很明白了:当然是亡于赵构之手啦。
  从此,赵家天下就是皇帝带着一群“条条”大臣,完全脱离地方管治的“空心皇帝”了——虽然宋一代,老百姓们都是对国家很忠勇的,每每皇家出了神马大事,老百姓都起兵“勤王”。可是宋皇家就每每对不起这些忠勇的老百姓,连流亡到福建了,也不忘对帮助资助过自身的当地大户人家进行剿杀。
  在这种放弃地方治理而导致“空心化”的政治体制下,宋不亡,是不可能的事。
日期:2011-12-26 18:23:16

  (接上节)
  与宋代中央帝国最袖珍的国土版图比划起来,元代大帝国的版图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版图。
  正是因为其大,也因为这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拥有资源最为丰厚的时代,加上草原民族心胸的疏阔,这竟然成为了一个“无法构建体制”的朝代。

  先是以严格的“等级制”治理:蒙古人为理所当然的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包括西域、西夏、回回在内的色目人;第三等级包括契丹、女真、渤海人在内的汉人;第四等级则是原南宋境内的南人。
  这种“等级制”思维虽然贯彻元朝始终,但越来越遭遇到现实的反弹。
  最先遇到的反弹,是来自于宗教方面的。
  那时的蒙古人纯朴,也就宗教信仰浓厚,算是个“见庙就拜,遇神定树”的民族,在广泛吸纳西域佛教等宗教的同时,也由于历史渊薮,对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全真派顶礼有加。
  几乎可以说,道教全真派对这个草原民族认识和融入中华文化,并极大地减除了成吉思汗之后的杀伐之气,是起到了功不可没作用的。
  道教全真派还在这种政治影响力当中,引入了中国的远古科技,使得元代的数学、建筑等自然科学学科有了一个“小兴盛期”。
  中华道教这种影响力甚至影响了元世祖忽必烈最初政治架构的建立。元朝初年的政治,得“南人”程钜夫、赵孟畹仁孔逯Σ簧伲笔闭庑┦孔迦耸慷蓟旧象菩胖谢澜獭T谠跗诶嗡娜位实酃僭钡某填曳颍虺⒆喑碌奈寮拢嚎瓶佳〗喜抛樱好晒僭被ネǎ⒐僭闭ǹ己酥贫龋蕴霸咄鞣ㄕ吒璩痛Γ宦加玫慕瞎僭庇Ψ⒏欢ǖ馁郝唬蛊浒残奈⒎瘛庑┮饧捕啾怀⒉赡伞�

  但是,元朝从建立之初到覆亡之日,始终处于深刻的文化纠结之中,连元仁宗延佑初年恢复的科举考试,也把蒙古人、色目人和汉人、南人分为右左两榜。以后,元代科考只举行了16次,录取的人数也比宋代少得多。
  且元代科考以程朱理学的“新儒学”为其“官学”定纲。
  咱们知道,中国传统儒学是以个人修养为其最高目标的,还以为个人修养好了,成“圣人”了,再去治世就一天光晒,天下就太平清明,中国传统儒家也就最反对以“制”应对、管理天下事的。所以中国传统儒家们老要求世人“提高素质”,谁都得努力实现“圣人化”,都形成强迫性焦虑的心理症状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也就几乎个个都是“紧张大师”了。
  这种“等级治世”的基础理念,再加上中国传统儒家“无制化”的理论体系,基本上从思想观念上,就表明这个草原民族在治世上,基本上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

  这种文化上的混乱和悖论,终于在1323年这一年全面爆发,并使本该在鼎盛期的元朝,一下子陷于全面的政治混乱、社会混乱当中。
  1323年,元朝大贵族铁木迭儿的家族势力,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个叫“南坡”的地方,成功刺杀了前来避暑的元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
  这之后,元朝就进入了一个政治混乱期,皇族与贵族是你来俺往,打得个不可开交。
  最搞的是,在1328年这一年,就连续换了三位皇帝四任执政者。连元文宗这种国家执政官,都成为了下毒害兄的江湖小瘪三。
  就这样,在沦为全面“无制化”的情况下,元朝政治惨成江湖地,上位人只讲个不择手段的“狠”字。
  社会与国家不解体,才怪呢。
  1351年,白莲教率先起义。这个曾经有过最大的国土版图,也有横扫世界之“白鹿苍狼”雄师的元朝,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日期:2011-12-26 19:04:39

  (接上节)
  这里补充一点国际方面的对比资料。
  也正是在咱们元初起,英伦那里出了一件看似很普通的事:一帮子掌管民间仲裁的“法官”,在英国掌玺大臣(今天的首相)的组织下,竟然挺“自觉”地集聚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敏寺)里,对他们日常的判案进行交流和研讨。
  在那之前,英国也是个“无制”的时代,皇权也老与贵族和民众们搞冲突的。
  这种关于“法律”的研讨,也就在这种混乱的年代中坚持了整整400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