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修练,应该从“估值”开始》
第29节作者:
回形镳 日期:2011-12-17 15:01:32
(接上节)
关于“条块关系”,这是近千年来,中国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了。
这还是问题中的老大,是造成后三个问题的源头:
“条块关系”解决好了,咱们就算是在莫名其妙、难得糊涂中,咱们这个社会也有了莫名其妙的“发展”;但在中国近千年的政治实践史中,条块之间的关系却总是以矛盾的“常态”存续着,几乎就没有过消停过,老造成咱老百姓所说的“神仙打架”局面,最终搞到社会与国家一地鸡毛鸭血,趋向于全面解构,形成“一盘散沙”的局面。
到这个时候,这个国家就剩一层光鲜覆于表面,是经不起任何外面的一指之力的。
那么,这种“条块关系”是怎么在历史上形成的呢?咱们又怎样看待这种“条块关系”?又有什么方法去使“条块关系”能够扎实地为民众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从而使咱们这个最古老的文明重涣生机,重新活泼健康地发展?
咱们先从历史上的某一天开始说起。
公元755年12月16日,北京城西南一声冲天号炮响起,15万精锐的唐军全体反叛,在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统领之下,如狼似虎地向西迅猛扑去。
唐代诗人白居易把这个场面曾之为:“渔阳颦鼓动地来”。
唐朝的军队实在是很强悍的,历经李世民、李靖、李勣那样的兵学大师的粹炼,早已把唐军精炼成中国历史上堪称天下无敌的军队之一。何况这是手握天下1/3兵权的安禄山公然反叛?
历经8年的“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唐朝政治政权上大地震,是不用细说的了。反正大伙都知道从那会起,唐朝就从盛转衰,并由一个完整的中央帝国转为全面割据,直至形成“五代十国”那种局面。
但也只有很少人知道,“安史之乱”还造成了中国政治思维的“弱态化”、“内敛化”,直至改写了后来上千年的整部中国政治史。
所以,咱们不妨也把“安史之乱”,比喻成中国政治学史上的一次9级以上的“超强地震”,是使中国整个政治结构和政权形式产生严重“位移”和“逆转”的超级人祸。
——比汉元帝和王莽带来“文化位移和逆转”那次强震,来得还厉害。
日期:2011-12-18 19:51:30
而制度和体制的构建,又是从双边和多边的“有效规则”开始的。
即要开辟一条渠道的话,首先要开展利益各方的谈判,将各自的收益和责任趋向于“稳定化”——这是一种很艰苦的“精算”过程,商人们说的“先小人,后君子”就是这个意思。利益双方或多方都很“小人”地计算俺这一方能获利多少,能干多少事承担多大的责任。一觉得自嘎在这种未来规则中要吃亏,就立马提出,就是退出规则也在所不惜。
这种“小人”达成的规则,就有利于未来规则的稳定和有效执行。
商业谈判中,万不可扮君子,谦和礼让的——这样会导致双方和多方的权责地法厘清,后来一定多苏州屎的。
所以要讲感情以后再说,在商业谈判中就千万不要讲感情,多使用“合理冲撞”也无所谓。
日期:2011-12-20 00:04:50
《周易》里有一卦,叫“涣”,就是讲“办公室政治”是怎样导致一个格局涣散的。
《周易》里的结论很搞笑:“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如果办公室政治成为了主流,还是让其垮掉就算了。这种垮掉是一件很好的事,没啥可惜的。
这竟然与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是同一个口吻。
谁叫“坎卦”里,就已说明了“习坎,有孚,维心享,行有尚”——面对各种不确定的事物,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和练习,才能使咱们的事业有个公平正义的效果,行为才能有绩效。
面临险地还很开心,脚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坎下巽上为“涣卦”),不涣散才假。
日期:2011-12-20 00:29:56
(接上节)
中国政治史近千年来最大的“位移和逆转”,就是多了“条”这种政治关系。
俺曾经在另一篇贴子里说过,咱们的国家形式起源于“结盟”这种政治文明方式。也就是说,从黄帝轩辕氏开始,直至唐末,“结盟”的政治形式始终未变。
这是因为咱们国土地形复杂,文化形式多元化,生存生活生产的形式也多样化。“结盟”这种方式,使这些多元化和多样化得以相互尊重,因而天子所代表的“中央大帝国”就有了很强的吸附性。
——不是没有诸侯割据的年代,但割着割着,大伙觉得生产经济不那么便利了,相互的互补性也消失了,就又记起对方的好来了,就又希望“王者归来”、“王道重复”了,大型中央帝国也就被重构重建了。
这样,咱们这种“结盟”政治文明方式一直沿延了四千年。
咱们从最早的中国“法学”一直沿续到唐代的《唐六律》里,都发现咱们与中东那些大文明的法律核心思想“以眼还眼”,有着完全迥异的原则,就是咱们的法学核心,强调的是“各种文化的相互包容和尊重”。
这使得4000年以来,中国文化始终表现表达出一种巨大的包容性,有些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伤害的民族,比方说“羌”、“突厥”等,汉、唐两个大帝国在将之击溃后,并不是采取“灭族”的方式,而是将之容纳到中华体系中来。这种少数民族政策,是与宋后完全迥异的。
这是最具智慧和勇气的一种文化文明方式!
但咱们看宋后的历史,丧失的恰恰是这种智慧和勇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