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那些事儿》
第27节

作者: 沧海一粟11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9-07 10:04:27

  102.
  咱是“忽悠”大王
  中国官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场所,成员构成、生活方式、环境氛围、游戏规则等都与社会其他阶层不一样,所以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官场效应”。几千年下来,这种官场效应已经形成了一种官场文化,有特定的生存模式和生活态势。
  官场犹如深潭、溪谷,局外人看不透、摸不着,却感觉到无比神秘和向往。再加上中国数千年的官本位思想,所以人人都有居人之上的想法。但是官场也是一处危险之地,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弄丢自己的性命也不足为奇。
  在官场上,为了取得更好的回报,忽悠拍马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李鸿章在官场上游刃有余,自然深知官场的弯弯道,官场上的人个个都是忽悠高手,他岂能落伍,所以,忽悠是他的拿手好戏。
  接任湖广总督四个月后,李鸿章接到了一个朝廷下达的新任务:让他跑一趟四川,调查四川总督吴棠被参奏贪污受贿的案子。

  这个命令让李鸿章左右为难,因为吴棠不是一般人。先看看这个人的背景资料。
  吴棠,字仲宣,号棣华,安徽盱眙县(今安徽明光市三界镇)人,相传吴棠少时“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出身寒门的他为官30多年,是皖东清史上唯一的封疆大臣,是屈指可数的名人。他一生勤政为民,实心任事,尊师重教,清正廉明,晚期时代无人能比。这样看来,有好口碑的吴棠应该是一名好官才对。
  再说,李鸿章和吴棠是在皖办团练时期的“金石至交”,现在拿老朋友开刀,于心不忍。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这就是吴棠和慈禧的关系非同一般。当年慈禧还是一个少女时扶父柩北上,吴棠资助过她一笔奠仪,慈禧一直将吴棠看作自己的恩人,大权在握后刻意提拔,数年间,便把吴棠从一个县令提拔到了堂堂的总督、正一品大员。
日期:2012-09-27 10:39:08

  103.

  吴棠不仅有好口碑,还和大权在握的慈禧有非同一般的关系。面对这位昔日旧友加当下的官场红人,于公于私我都不应该动这位同僚。如果真的动了吴棠,我真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但是朝廷的命令已经下达到我的手里,如果不去,抗拒朝廷圣旨是死罪,他断然不敢。于是,我决定采用拖延战术,冷上一段时间,等待朝廷改变命令。
  拖到8月初,朝廷依然咬着不放,催我立即出发。我在无奈之下不得不出发了。直到10月下旬,我才抵达成都。说实话,我真不想来这个地方,也不想揽这个差事。如果是一个开明时代,我就敢放手查了,但现在的大清已经腐朽不堪。
  这年头,你若说自己是清官,大家都觉得你是另类。你若说自己是贪官,大家反倒不觉得稀奇。吴棠虽然有好的口碑,但谁能保证他就是实打实的两袖清风呢?退一步讲,即使他能拍着胸脯打包票,但他的权势在那里摆着呢,他的家属能保证是一清二白吗?所以,大清的官员是经不起查验的。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决定草草结案,忽悠领导。于是,在11月初就匆匆得出结论。用短短10来天的时间就能破获贪污受贿的大案。可以说,我办案速度真是快得惊人。
  我给朝廷上了一个奏折——《查覆吴棠参案折》,大意如此:四川官场风气不正,对新任的的官员散布流言蜚语,以讹传讹,混淆视听。吴棠上任后,广收呈词,严批痛斥,并派官员分赴各地整顿,并没有贪污受贿的事情发生。最后我还不忘对朝廷的知人善任赞美一番。

  总之,我的调查结论是:吴棠勤政爱民,廉洁自律,可以为四川百姓造福,绝对是大清的一名好官。至于被参贪污受贿各款都毫无证据,纯属无中生有之事。
日期:2012-09-29 08:17:06

  104.
  其实,李鸿章的这个结论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李鸿章用10来天时间就匆匆结案,这种速度比神探狄仁杰都厉害,这无疑是他心虚的一个最好证明。
  其次,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吴棠真是一名好官,那四川的官场风气应该是一片清明。但李鸿章恰恰说因为四川官场风气不好,才出现了这种诬告的现象。这其实是他自己打自己嘴巴。
  再次,李鸿章说没有证据证明吴棠贪污受贿,任何一个贪官都不会把证据摆到明处,想用10来天的时间在对方的一亩三分地找到证据,这无疑是白日做梦。

  李鸿章一直自诩自己是一个能办事、会办事、敢办事的人。这次怎么就做起“忽悠”大王了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吴棠背后有慈禧撑腰,谁敢动他一根毫毛啊。慈禧之所以派李鸿章调查吴棠,只是做出一种姿态,表示她重视了别人的举报,希望用李鸿章的四川一行堵住那些对吴棠不满的人的嘴巴,但她打心眼里不希望李鸿章真能翻出吴棠贪污的罪证。
  退一步讲,即使李鸿章真得查出了吴棠贪污的罪证,把他绳之以法,不仅会得罪慈禧,还没人说好。因为大清的清官凤毛麟角,何必要独树一帜,和众人为敌呢?
  既然如此,何不来个顺水推舟,既给吴棠一个人情,也能在慈禧面前卖乖。所以,李鸿章用忽悠和圆滑顺利地解决了这个案子。
  至于吴棠到底有没有贪污受贿,只有天知地知和他知了。

  在湖广期间,清政府给李鸿章安排了很多杂事。一会儿被派去四川,一会儿被派到贵州,还派他去协助左宗棠到陕西镇压回民起义。
  李鸿章和左宗棠根本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和他共事的滋味如同嚼蜡,这如何合作?于是,李鸿章找了各种理由拖延去陕西的时间。
  1870年的7月,李鸿章才赶到西安,这距离他接受命令已经有4个月的时间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