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10-07 10:26:27
105.天津教案
就在李鸿章赶往西安的同时,大清又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天津教案。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成为了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纷纷到天津强占民地,修建教堂、育婴堂,搜罗爪牙,拐骗人口,广大的天津民众对列强的这种侵略行为早就怀恨在心。
1870年6月,法国天主教育婴堂所收养的婴儿突然死亡三四十人,尸体自外腐烂,不是正常死亡由里向外烂,人们怀疑是教堂有意虐杀中国婴儿。同时,天津附近州县不断发生拐迷儿童的案件,拐迷儿童的犯人的口供也往往都和教堂有关。6月19日,一名叫武兰珍的拐骗犯被群众当场捉住,在众怒面前,武兰珍承认是天主教民王三给的迷药,让他迷倒并拐卖幼童。
这是什么世道,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不仅吃不上饭,还要遭受外国佬的欺负,凭什么他们法国人在中国吃香喝辣,还干这些伤天害理的勾当。干他娘的,把这些外国佬都赶出中国去,于是,百姓把目标对准了“洋教”。
群众群情激愤,跑到教堂去要人,结果教堂里没有王三这个人。闻讯赶来的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气势汹汹地要求崇厚(当时的三口通商大臣)派兵镇压,崇厚没有答应。丰大业气急败坏,朝崇厚连开两枪,崇厚躲开了,幸好没有人受伤。
由于与外国人的条约中规定洋人传教自由并且还受到保护,所以中国官员都不敢动这些洋人,任凭洋人在中国的土地上飞扬跋扈,作威作福。大清官员丢人真是丢到家了。
日期:2012-10-08 09:41:51
106.这时,衙门外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天津民众,他们强忍怒火,看这件事如何收场。崇厚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拾,于是,反而对向自己开枪的丰大业好言相劝。但傲慢的丰大业不听劝告,反而气势汹汹地冲出门外,举着枪,叽里哇啦地狂吼,完全不把中国百姓放在眼里。
正巧,天津知县刘杰闻讯赶来,劝群众散开,不要闹事,不少群众都听从劝告陆续回家了。这场风暴本来很快就会平息下去,不料丰大业一见到刘杰就开始挑衅,再次开枪行凶,还打伤了刘杰的随从。
这下彻底激怒了围观的群众,他们再也无法忍受丰大业的狂傲,便一拥而上,当场打死了丰大业与西蒙。接着,又冲入法国教堂和育婴堂,打死打伤法国传教士多名,又将两堂点火烧毁。接着又冲击了法国领事馆、洋行,并拆毁了英国教堂和美国教堂,先后打死20多名外国人。
天津教案发生后,英、法、美、俄等7国,立即向中方提出联合抗议,并调集军舰,进行战争威胁,让清政府严惩闹事民众,并索要巨额赔偿。
事情发生了,必须得找一个人去收拾这个烂摊子。好在洋人只是要钱赔偿,没有要大清的江山。
这个世界,没有用钱摆不平的事情。
日期:2013-03-11 21:45:25
107.
咸丰十年的南昌教案、同治元年的衡阳湘潭教案、同治四年七月的酉阳教案等等都是与法国天主教发生的流血冲突。这些惨案都是以牺牲大清百姓的利益结案的。眼下法国的损失比哪次都要多,他们不知又要从大清攫取多少好处。
为了息事宁人,清廷便向各国承诺:保护各国在华利益,严惩肇事凶手,公正处理天津教案。另外,为了表示诚意,还派出崇洋媚外的崇厚充当出使法国的钦差大臣,赔礼道歉。
但是,没有看到真金白银的洋人根本不领情,反而咄咄逼人,扬言如果清政府的处理和赔偿不能让他们满意,便要把天津化为焦土,还要打到北京去,火烧紫禁城,割掉慈禧的脑袋为死难的同胞报仇雪恨。
必须尽快用钱堵住洋人的炮口,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曾国藩这匹老马也许能力挽狂澜,息事宁人。于是,清廷决定派他去摆平这件事,态度是:尽快息事宁人,这是必须的。
清廷的态度很明确,就是要掏钱息事宁人。曾国藩深知,这件事事关洋人,十分重大。临行前,他甚至给儿子写好了遗书,并买好一口楠木棺材,准备以死赴任。
曾国藩到达天津后,立即发布《谕天津士民》,对天津人民多方指责。随后经他调查之后,确认育婴堂并无诱拐伤害孩童之事。为了讨洋人欢心,避免事情闹大,曾国藩委曲求全,快刀斩乱麻般对天津教案做了如下处理:
正法20人,流放25人,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并流放黑龙江“效力赎罪”;支付抚恤费和赔偿财产损失银49万两;派崇厚作为中国特使到法国赔礼道歉。
一时间,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曾国藩“卖国求荣”,“为洋人献媚”,是民族的败类。这一判决是根据清廷的意思做的,怎么能说自己献媚于洋人呢?这个冤大头做的真是憋屈又窝囊。
面对内外压力,曾国藩支撑不住了,他变得忧心忡忡,健康更是每况愈下,迫切希望朝廷另请高明,化解天津教案的危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