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误解最多的朝代---秦》
第34节

作者: xajh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9-15 14:28:17

  继续讨论:
  再比较一下各国改革的后续效果。先看魏国,魏文侯即位的时候,魏国只是一个弱国,即使在三晋内部,也算不上最强的,因为三家分晋的时候,赵国分到的土地和人口都比魏要多。而在魏文侯去世的时候,魏国已经是全天下公认的最强国了。魏国所增加的领土基本上都是魏文侯时期攻占的。
  吴起在楚国的改革,虽然只坚持了几年,却已经取得了史书记载上‘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彊’的效果。这样的记述可能有些夸张,但吴起在历史上第一次重创魏国,成功的报复了魏国抛弃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楚国增强的实力,这个肯定是真实的。
  秦献公改革23年,把秦国从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积弱国家改造成了能够几次打败魏国的强国,还得到了周王的最高封赏。国际地位可说是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期:2012-09-15 18:03:58

  继续讨论:
  齐威王前356年即位,他在齐国刚开始改革三年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在桂陵击败魏国军队,十四年后,在马陵让魏国遭到彻底失败。从此,齐国取代了魏国的强国地位。
  赵武灵王前307年开始把胡服骑射推广到赵国全境,到前296年他死在沙丘之变中,一共11年时间。这段时间里,赵国在南面彻底消灭了心腹之患中山国,在北面,打败了林胡,楼烦这些游牧部落,占领他们的土地,许多林胡,楼烦的部落民归附赵国,参加了赵国的骑兵部队。赵国毫无疑问地崛起和强大起来。
  但是商鞅变法的结果是什么呢?刚在全国推行几年时间,秦国的国家实力就显著衰落了。为了快速地在全国范围内落实商鞅变法的政策,为了强制推行那些对日常生活的严格管理措施,秦国有不少民众受到严刑竣法的惩处,有些人被杀,有些人被流放,有些人被判重刑。这样的巨大代价,是前述的各种改革案例当中老百姓完全没有付出的。虽然这些改革以温和的方式在局部进行,效果却比商鞅变法体现的更快更好。商鞅变法的代价是最大的,变法程度是最为全面彻底的,效果却是最差的。可见,商鞅的失败实际上有多么的惨重。

日期:2012-09-15 18:34:30

  继续讨论:
  商鞅雷厉风行,铁血冷酷,强悍霸气的做事风格,在实用性上是很差的。但是这种风格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后世的人在阅读历史的时候,容易对此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把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变法,和他们脑海中另一个印象深刻的重大事件----秦国的一统天下,不假思索的联系了起来。其实这两者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的因果关系。
  如果商鞅变法不是发生在秦国,不是发生在秦献公之后秦国崛起的过程中,而是发生在其他国家,就以商鞅变法表现的实际效果,我估计它在历史上会一直被骂得狗血喷头。
日期:2012-09-15 22:02:19

  继续讨论:

  二。过于自私,太注重个人利益,注重满足个人建功立业的欲望。
  商鞅变法虽然打着富国强兵的旗号,但其中部分政策,却让人觉得目的只是为了增加和集中秦孝公的个人权力。任何有一点可能性削弱君主个人权力和利益的事情,商鞅是绝对不做的。还有,当变法的恶果已经明显暴露出来后,秦孝公和商鞅为了保持自我的面子和权位,始终没有公开承认错误,继续让变法的措施产生危害国家的后果。其实他们是把自我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上的。
  通过徙木立信这件事,我们了解到,商鞅刚刚上台,就开始大兴土木,修建新的都城咸阳。新都城中还修建了给当时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宏伟的冀阙。这个时候离秦献公把都城从雍迁移到栎阳不过20年左右,咸阳和栎阳只隔着一条河,这样的搬迁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在政治和战略上也没有多大意义。修建新的都城,除了让秦孝公住的更宽敞,更舒服以外,我想不出还能有什么其他的目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