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期货生涯——兼谈中国金融业乱象》
第10节

作者: 水仙长在咖啡杯里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了下午回程路上,Manking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突然在车上对我问道:“好像今天的评论你还没写呢?”
  我眉头不禁一皱,领导不是说了别有压力吗?当然,我还是立刻拿出手机来,把手机搜狐网的期货频道给他看,“现在收盘价和开盘价比,就是跌也跌不多啊,写了也不一定挂得上单吧?”
  从此,Manking有事没事就在看手机。

日期:2011-11-18 02:27:07

  13
  以前总瞧不起行政人员,但是后来我才明白,行政也是一门“技术活”。
  要上下关系理顺,要处理别人不愿意处理的事务,还要面对外界解释组织和上级的行为、意图、计划等。
  但是行政人员多了也绝非好事,就如身体四大组织中,结缔组织永远只能起到连接、输送的作用,而不能取代神经、肌肉和上皮,否则机体就要成为一摊混沌的胶体了,不是吗?

  我承认,繁琐的事务是我的弱项,因为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都认为,我也许是从魏晋时代穿越而来的角色。而在那一年多主任生涯里,每每要我应付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来,我总是屡招挫折,以致疲于奔命却终究碌碌无为。
  转眼间,就是入职后的第一个星期六,按原定计划,我们期货公司在南方人才市场有摊位,Manking要我和他一道去摆(不摆摊,不招新,趁不了人场啊)。那时,金融海啸寒风正隆,上午九市正式开场时,操着各地口音,还带着稚气脸庞的年轻人们鱼贯而入,寻觅着粮食和未来。
  大约是主办方的好意,我们和周围几家公司都属于相对收益部门。只不过,他们都叫“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这种企业法人命名方式其实“名堂”很多。因为证监会有明确规定,券商人员必须通过考试,获得从业资格证,期货则由期货协会在每年四期培训班的基础上进行考试,考试通过者,颁发期货从业资格证,可内容宽泛的投资咨询领域却没有相关资格证制度。这就令一些代理地下期货、货币汇率交易的公司抓住了空档。自2004年以来,这类投资咨询公司在城里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蔓生,而各式各样血本无归的投资惨剧也就成了报上隔三差五便可看到的“常驻话题”。

  当然,那时我之所以没有期货证还在主持期货公司工作,是因为职位挂在“集团公司”里,在期货公司是“现场办公”。名堂也没少去哪。
  再看看投资咨询公司招聘人员——“客户经理”、“理财顾问”,这两个岗位是“业务员”的代称,证券公司也喜欢叫“客户经理”,可“理财顾问”就是在一向风格上求新、求“洋”的国有四大商行里也没有。因为这属于“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领域中的职位。而私人银行是专门面向富有人群的一类贴身银行业务,讲究的是度身打造客户理财项目。在西方,很多大型银行招收理财顾问的条件都必须是“35岁以上,有良好信用记录,并有成功投资记录,还需名门望族优先”,你想想,一个青春痘还没褪尽,连自己早餐的预算都编不溜的大学生,能替他人管理8位数以上的财富吗?

  至于所谓的“分析师”,在这种投资咨询公司也只是业务员的代称,只不过比前两类稍微高级一点。因为在面试时,“面试官”通过前来面试者的学历、专业和谈吐、思路进行了又一轮筛选。如果是经济、金融类专业,说话又不是结结巴巴,对时下经济热点又有些了解,自己再有点炒股经验,那就是“完美”人选了。这些分析师来到投资咨询公司后,往往充当“指导”业务员及客户下单,同时说服“有疑惑”客户的角色。

  接下来便是“操盘手”(或者“交易员”)了。这一职位在那些咨询公司里往往有两种作用,一是替“大客户”交易,这些“大客户”往往是受了“炒外汇、外盘期货容易发财”、“公司有外汇理财项目,收益率好高的”这类忽悠,又不想亲力亲为(国际市场一天24小时转啊),就把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的资金打去这类咨询公司的账户里,然后把账号、密码都交给了交易员。于是,这些操盘手(往往是连国际主要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都记不全的年轻人)便在“一天十八个来回”的精神下,夜以继日,直到最终将客户打爆仓,然后拿走属于自己的那份佣金。而公司则将对赌收入全部囊括斛中。留下满脸无辜的业务员向怒发冲冠的客户解释“市场有风险”的道理(而在正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里,都要严格执行“公司只有建议权,没有代客操作权,发现一例处理一例,绝不姑息”的证监会纪律);鉴于近年来前一种当上的人太多,咨询公司的操盘手普遍成了“自带资金来学习”的主,故在招聘时,常常有一个写在括弧里的条件“自带资金优先”。其结果并不比前者好去哪,也是在不专业的操作下,最终还是亏得血本无归居多,而交易产生的佣金和亏损的本金来比,却是九牛一毛。

  至于待遇,这些公司往往会语焉不详地说上一句“待遇从优”。实际上,据一些曾经在这类地下期货、外汇公司待过的人讲,都是无底薪的多,个别有底薪的也设置了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你达到。比如一个月每天八点准时打卡、下午十七点跑完业务准时回公司开总结会、每周至少有一个新客户,每月入金至少在XX万元以上……即便真正做到了,给到你手里的钱也是聊胜于无的数额:在当年的广州,是400至800元不等。所以,很多新入行的大学生只好先把自己发展成客户,用的还是父母的血汗钱。结果呢?可以参考刚才提到的“操盘手”之第二种情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公司虽然是交易汇率和期货的公司,可公司人员似乎对汇率都很不敏感,就在我面试一位大学生时,隔壁一家咨询公司的经理就对新人讲:“我们一律是人民币兑美元7.5:1。”乖乖!当年(2008年11月底)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已经是6.9比1了,就是现钞卖价,也是6.95比1,几时还要7.5比1???
  然而,和周围的投资咨询公司比,我们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似乎处于下峰,在上午3个小时里,我们才收了十几份简历,和他们桌上厚厚一打简历不成比例。的确是这样,他们面试人速度很快,且“话术”很高明,每面试完一个人,就跟他(她)讲,下周XX时间来我们公司,参加二次面试。让人很有希望感。实际上,那种公司只要你来,他们就收。
  我真做不到,除了把“初始待遇:1000元/月(做满3个月有社保)”这一条写在招聘广告上外,就写了两个职位,“客户经理(7人)”、“客服经理(3人)”。Manking不满意地说:“你都不想想,别人看到了都认为你招聘人数少,一招就满,谁还来啊?”
  话虽这样说,可我很不服气,因为在我看来,招人在精不在多,金融行业尤其如此,试想想,一个公司都是帮庸庸碌碌之辈,能做什么事?后来,我才明白了,是我忽视了,只有在庸庸碌碌之人面前,欺诈之术才能横行无阻。
  那次招聘会弄得我很不愉快,Manking在回来的路上,一直说我“书生见识”、“不会想”,我无法反驳,只能缄口不言,但是,愿意来这里投简历,听我废话半天的人里,总有金子吧?我在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