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可以重来,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够带领一支船队,纠集一帮已经穷到不怕死的好兄弟,远涉重洋去上演中国人的生命传奇,在自己大把搂钱的同时也为子孙后代开疆拓土。那样今天的世界地图上,也许不仅仅有新西兰、新约克、新奥尔良、新南威尔士,还会标上新苏州、新重庆、新长沙、新五台山。但是历史不能玩穿越,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早已尘埃落定。
我发贴子就这么两句话,就让资本主义经济从四分五裂的封建小国的缝隙里冒出来了。其实,从十五世界末的地理大发现,到十七世界英国革命和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后就用了二百多年。这还算快的,许多欧洲国家的封建皇权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总之,历史是漫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利益是现实的,斗争是必然的,旧势力是不打就不死的,你打了他他是要反扑的,流血是难免的,开倒车是正常的,现在回头看是很清的,当时向前看是很蒙的。
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逐步崛起。欧洲人踮着脚尖向东一瞧,呀嗬,东方三大文明由近而远,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印度莫卧尔帝国、中国大明(清)帝国在北半球上一字排开,那是何其的壮观。如果论国家规模,欧洲国家与三大帝国相比,真是蚂蚁对大象。欧洲国家,面积,小国几万平方公里,大国几十万,人口,小国几百万,大国一千来万。而东方国家就大了去了。中国自己不用说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疆域跨越三大洲,面积达600万平方公里,人口几千万。莫卧尔帝国虽然只统治了印度次大陆北部地区,但人口密集,有学者估计最高时人口达1亿以上,不亚当时的大明帝国。
但是,从贸易到交手,西方小国逐步得手,以蛇吞象。十八世纪中叶,莫卧尔王朝沦为英属东印度公司的附庸。此后英国通过战争中击败法国,开始独占印度,逐一征服印度次大陆各小国,还向东吞并了中国的附属国缅甸。鸦片战争以后,(时间记不清了),英国废掉了莫卧尔傀儡皇帝,英国女王自称印度皇帝。
在中东地区,奥斯曼帝国由于保守势力的绝对控制,阻碍进步,在工业和军事上的巨大技术优势被欧洲逐步超过,与中国清代的情况如出一辙。到了十九世纪,奥斯曼帝国一败再败,一退再退,被称为“欧亚病夫”。终于,在1910年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站错了队(当时中国站对了),成了战败国,惨遭英法肢解瓜分。这个立国六百年基业,历史上曾经吞并拜占庭、围攻维也纳、火烧莫斯科、全歼欧洲联军的超级大国,被分割成十几块殖民地和小国家,就是今天的北非、西亚、巴尔干半岛各国的前身。要不是凯未尔领导群众闹革命,按照欧洲战胜国当时的协议,土耳其现在的这点儿国土都保不住。
由于中国离欧洲最远,所以是最后一个才被打到。具体情况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待续
日期:2011-09-24 09:23:52
(五十四)
大家可能发现,这两天我发贴挺多,因为大前天时我已经返回炎热的神嘎炮共和国了。手头工作太多,金秋业务最忙的时段已经开始了,只忙到十月底,所以只有利用周末多写一点了。平时如果更新慢了,兄弟们不要骂哈。
经济问题千头万绪。虽然朋友凑在一起喝啤酒时,聊得唾沫星横飞,但提笔来写,真是老虎吃天,没地儿下嘴。继续信马由缰吧。我在前面挂一漏万地聊了经济概念,以及古代经济发展的脉络。再往后呢,我们聊一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形态的形成、演变、优缺点与最终合流,最后再细细地聊中国经济崛起。
但是,从古代转入现代之间,我想再插入几个贴子,进一步探讨一下,我们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在自然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专制帝国,这种形式又有哪些历史功绩和历史局限性。我前面已经有至少两次提到过,我认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而不建的帝国,是中国有别于世界的最突出的两个特征之一。把这个问题讲透,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和其它社会问题。这不是纯经济范畴的问题,我本想在前面文化部分里讲,但它也不是纯文化问题,与经济的联系倒更直观一点,所以就放在这儿算了。
我说过,中国的封建帝国是封而不建,有贵族封王封侯,但没有在帝国内部建立王侯国家,帝国内部是采用了行政区划制度。先是郡县制,后来是州郡县制,再后来是道州县制,再后来是路州县制,再后来是省府县制,到现在是省市县乡制。同时,中国发展出了一套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体系最完善的文官考试选拔制度,即科举制。前面有个兄弟的跟贴,已经论到了这一点。
流官制和科举制这两个制度加起来,再配上儒家有关家国天下的伦理体系,使中央政府得以任期制的委任流官来统治庞大的面积和人口。皇权通过委任状,委托给流官来行使。儒家的精英思想在古中国造就了一个相当稳定的执政集团,在宋明时代,实际上是仕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在元清时代,虽然天子相对强大,文官集团在执行中实际上仍有相当大自由裁量权。
民国以前,中国的基层政权是县。“皇权不下县,县下靠宗族”。这种以家族为核心的乡民自治形式,在微观层面上规范社会日常行为,族权的下面是一个个家庭。皇权、族权、家权一脉相承,在运行基本原则上完全一致,只是块头的大小不一样而已。
这就是中国大一统帝国的实质:一个脾气不太好的强势家长领导下的超大号家庭。
待续
(五十五)
君临天下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威是人人想要的。只要有条件能够独揽大权,我相信西方、伊斯兰、印度的皇帝苏丹们绝不会摆出高风亮节。可是,在同样的社会发展阶段上,在同样的生产力水平下,为什么只有中国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皇帝当上了实权实职的家长;而其余文明的大帝国内部仍然是邦国林立,皇帝和苏丹只能当个指导和联系各家各户的居委会干部呢?
这个问题其实困惑着许多学者。方方面面不同角度的论文很多,有的论文长到够出一本书了。由于本贴不准备拿到学术期刊去发表,我就不按格式撰写国内外文献综述了。有兴趣的兄弟自己去搜着研究吧。我同意方方面面的原因都或多或少沾边。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民族结构上。古代的中国,主体民族在人数上长期占据绝对优势。这一特点,在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大帝国中独一无二。
大家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先是无数的分散的小部落。后来发展成部落联盟,以便于联合起来开展内部婚介和对外群殴工作。后来,部落联盟内部混熟了,就可以称为部族,中国五千年前的三皇五帝时代,大致就是这么个样子。现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内部,基本上仍处在部族这个发展阶段上。(以后如果谈到中国经济和非洲的关系时再详细探讨吧)。部族再向前发展融合,就形成了民族。两者之本质差异,在于部族是基于血缘的一致性,而民族是基于语言文化的一致性。所以一般来说,民族比部族的人口数量要多得多。
在全球范围内,古代曾经出现过的民族数量相当多,虽然这方面的考证论文读起来好玩,偶很稀饭,但是去专门研究古民族是一个掉光头发的工作,建议兄弟们非万不得已不要去从事。一方面,古民族通过打仗或者通婚,不断融合壮大,另一方面,有的民族由于分散迁移,各部渐行渐远,分化出许多民族,后来相互完全都不认识了。所以古代民族发展不是滚雪球,不是一定会越变越大。
汉族的发展非常特别。突出的特别之处,就是人口特别多。我们同胞所到之处,那是黑压压一片,出国旅游不论人论车。欧美的街道本来就窄,中国游客一下车直接给站满,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