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成书时间比陈经的贴子晚了八、九年,这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老快了,所以张的作品比陈有更多的乐观情绪。如果说陈是从“官办经济”的优劣来就事论事地探讨中国经济问题,张则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肯定。如果说陈的文中,更多是技术性讨论而不是制度性讨论,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成功具有某些歪打正着的偶然性因素,张则倾向于在中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当中寻找中国崛起的必然性。说老实话,大部分中国同胞读张的书肯定会读得高丨潮丨一波接一波。
张久居国外,对国内的情况了解多停留在资料数据和旅游访问。坦率地讲,虽然我非常、非常希望历史最终证明他是正确的,但我不得不说我认为他太乐观了。我们的问题其实和成绩一样多。我们努力在为成绩寻找制度性解释,但迄今为止一直不算成功;相反,许多困难和问题倒是比较容易找到制度性解释,令我们很郁闷。张维为对中国制度优越性的论述,缺乏深刻的具有说服力的硬东西,又基本上回避了制度上存在的弊端,所以读了他的书,大家对中国还是不放心。
对张的书不想多加议论,见仁见智吧。但我严重地同意张维为的一句话:中国没有把中国崛起的事故讲好。我考虑到中国还没有成功地崛起,这句话应该改成:中国没有把中国30年高速发展的故事讲好。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肯定,30年高速发展的事实背后肯定是有某种原因的。而且原因不只一个,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但是,至今这个原因体系对我们而言仍然是一个黑箱,我们只看到黑箱里源源不断地冒出来“10%”、“9%”,却不知道它里面怎么工作的。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经济领域的突飞猛进,必须要求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上的改革相应跟进。然而,在进行下一步改革时,我们不得不犯嘀咕,将要被我们革掉的某个东西,会不会恰好是黑箱里头的一个重点甚至关键的零件?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毕竟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了其它领域不见得一定好,但经济不发展的话其它领域一定比较糟。
那能不能不改革或者放慢一些呢?也不行。社会公众不答应,客观上形势不允许。由于公众权力不彰,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利益集团缺乏必要的制约,一些问题诸如环境、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职业健康、药品安全、城管执法等已经到了不容我们再这样拖下去的地步。
从这个意义上讲,把中国的故事讲好,不是为了给别人听,而是为了给我们自己每个人听,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待续
日期:2011-08-27 16:16:43
说实话,中国的故事,我也讲不太好。大家一起慢慢讲吧。我想从社会文化、宏观经济两个方面慢慢展开,往下讲这个中国故事,最后在政治方面有几个假设。完成这个任务可能需要很多贴子,我这两天摊上一点事儿,请大家耐心不要骂,呵呵。
先讲中国的社会和文化。
因为刚才有网友贴子里谈到了这一点,比如那个“种族论”的哥们儿。我认为,社会文化的深层次结构实际上可能隐藏着中国奇迹的真正秘密。我们现在转回到新加坡去,还从那个小岛子讲起,以便对得起这个贴子的名字。
根据老李的定义,新加坡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汇之地,多元乃是新加坡社会文化之特点。新加坡是东西互望互通的窗口。(他有没有考虑到,万一东西互扁时这个窗口会多么的悲摧)
从表面上看,新加坡确实体现了这个社会文化窗口的风貌。你走在街上,华人、马来、印度三大种族差参交互,由于三族体貌迥异,可以一眼看出来。虽然新加坡也提倡融合,但是由于宗教和文化,融合真的不容易。例如华人和马来人,几乎难以通婚(反例当然是有的,不要举例打我啦)。马来人信回教,仅管打散了居住,但仍然保持着风俗和习惯。街上的马来女孩,总是把自己身体全部包得严严实实,再拿块头巾把脑袋一包,只留前面一面露出脸。
我曾经多次感慨,在这个高温湿热的赤道岛国,穿这身行头确实需要信仰和勇气。他们这个文化和宗教真不得了。换我五分钟内准中暑送医院抢救。我这个言论被一个新加坡兄弟痛批:他认为这个言论典型地代表了中国读书人千年一贯的虚伪嘴脸——明明想看女孩的大腿,却非要摆出一副关注人类前途的情怀,上升到历史文化批判的高度。我顿足捶胸并指着鱼尾狮发誓说,这一次我的出发点真的是主观利人客观利己的。
待续
日期:2011-08-27 17:05:17
再说印度族。
新加坡的印度族人占总人口的8%。这个比例不算高。当然,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壮族,所占比例还不到1.5%。相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来说,新加坡的少数民族算是够强大了。
在新加坡,印度族人数少于马来族人,但经济和社会地位明显高于马来人,这可能跟印度族人的教育程度有关系。毕竟,在当今世界上,如果让中学生上考场去单挑,除了中国天下无敌,可能就要属印度了。
印度族实际上不是一个严格的族,因为印度本国有几百个民族和部族,所以新加坡的印度族指印度各族之后裔。但中间主要是泰米尔族。泰米尔是印度次大陆东南角上的一个邦,在印度的相对位置大致相当于福建省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我怀疑是不是住在这个地理位置上的居民都喜欢移民。
泰米尔人是个世界性民族。有不少泰米尔移民到了斯里兰卡,然后跟当地僧加罗人打了几十年仗,还成立了名震南亚的泰米尔猛虎组织,还干掉了拉吉夫甘地。不过他们在新加坡的表现非常平和,安居乐业,这足以证明老李处理民族问题的小手腕还是比较高明的。现任新加坡总统纳丹就是印度族人,虽然内阁制共和国里面的总统基本上属于花瓶,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元首。印度族有什么问题和不满,老李小李请国家最高元首出面,现场办公去处理一下,还能处理不下来吗?
华人有“牛车水”,印度人有“小印度”,那是原来的印度人聚居区,现在是一个旅游点,有印度馆子和印度产品。许多国内的女旅游者跑去买纱丽,不过我认为那些纱丽大多质地较差,不建议购买。一次我去吃印度饭,本人的英语水平是国内高校普通六级水平,如果印度人把菜单弄成完形填空或者四项选择的书面形式,就会知道我的英语水平有多么的高。但是很可惜,阿三需要我口头点菜。这是一场中国学校考试专用英语和印度南部某县地方特色英语的巅峰对话,我连说带比划了三遍,阿三连一句都没有听懂。最后阿三忍无可忍,用汉语对我说:“先生,我们还是说华语吧!”原来他会汉语!老子狂晕。
虽然前文讲过,新加坡的华语地位不怎么高,但是毕竟有75%的华人。更重要的是,2000年以后,中国人已经成为新加坡的主要客源,中国也是新加坡经济的主要依靠,所以兄弟们到新加坡,如果英语水平不明显在楼主之上,在旅游点和服务场合,不要管对方肤色讲汉语就是,多数都懂,不懂的话他自己会扭头找个懂的。
待续
日期:2011-08-27 18:46:46
新加坡的第四大民族是欧裔。这个群体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统计数据上是百分之一点多。但我没有看见。我看见的白人都是外国游客。也许这些白人主要是混血人种,看不出来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