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
第13节

作者: 奉行核平外交政策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再看旧院子。美国人在制度业等旧院子里,表现就完全不同啦。(现在应该说计算机也算旧院子了,30岁了)。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波音、麦道合并案。大家知道,美国的飞机制造公司很多,通过七七八八的合并,到90年代生产民用大飞机的企业就剩下两家了,波音和麦道。波音世界第一,麦道世界第三,中间哪个,是欧洲的空客。1996年,波音收购麦道,美国的大型客机就只有一家了。这起收购案,如果你说没有政府的力量,鬼才相信呢。合并,是为了共同跟空客去死掐。这才是美国的整体利益。

  大家看看,微软在美国有几百家同行,但美国政府要肢解他,因为说他垄断;飞机公司全国就只有两家,还要合并他,这难道不垄断啊?
  说白了,这就是行政力量在起作用,唯一的目的,就是确保美国的全球利益!什么垄断不垄断?垄断对美国好就搞垄断,竞争对美国好就搞竞争,美国人跟新加坡人一样一样的,就是实用主义万岁。
  中国的教条主义者们!左的教条主义者们,民主自由人权的教条主义者们,醒醒吧!去学学小平的两只猫咪理论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路线是真理啊,同志们。
  待续
  日期:2011-08-26 23:47:33

  今天晚上的最后一贴:跟本来的跨国公司主题没有关系,但既然讲到这里了,就随手写下来了:美国与中国知识产权纠纷的原因。
  其实看了上面这些贴子,兄弟们就知道了美国优势和软肋。美国的优势是他的创造能力。他如果想要扬长避短,通过创造获得财富和成就,就必须保护创造,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总统走到哪里都要强调保护知识产权,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入世时美国一直拿知识产权保护卡我们。知识产权乃是美国最大的财富。
  知识产权是一个昂贵的东西,有时为了创造发明,需要耗费的成本是不可估量的,知识产权又是一个脆弱的东西,他太容易被侵犯。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知识产权出现了两个令美国人生气的趋势,成本越来越高,侵犯他却越来越容易。比如一部投资1亿美元的大片,侵权者只需要2元钱就可以刻成一张光盘。比如说微软公司耗资20亿美元开发的办公新平台,你一个U盘就可以考贝,不用花费1分钱的成本。这就造成了美国的知识产权越来越娇嫩。
  美国人真的挺怕中国人的。他们是创造者,总能搞一些颠覆性的事情。比如,发明了鼠标,以替代键盘指令,是完全是操作模式质的飞跃。但是,中国商人来了,他们在鼠标上刻上花,美观;把鼠标作成动物的形状,可爱;在鼠标上安两个小突起,可以按摩手掌,保健;对卖鼠标的人送货上门,还可以通过发票抽奖……结果中国人一举把美国人的鼠标厂打垮了。

  我个人深刻地感受到,美国人有创造一个世界的天斌,中国人有挤垮整个世界的天斌。所以,在中国人面前,只有知识产权能保护那帮可怜的美国佬,呵呵。
  有兄弟问,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扬长避短、大力仿冒、痛击其软肋、灭资本之威风、长穷人之志气呢?
  不可以,因为违法。不可否认,知识产权现在在中国保护得不是太好,老被美国骂。不过,在人均GDP5000美元以下的阶段,正是处于学习仿制求发展的阶段,日本、韩国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这倒是现在发展阶段上的一个正常的现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会迅速下降。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不能容忍违法行为。政府治理侵权的力度会越来越狠。同时,近几年,中国已经悄然崛起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前三。中国正在由侵权者逐步转变成被侵权者。此外,从人类长远发展来看,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会打击创造发明活动,损失全世界所有人的利益。
  读书时曾忆得美国一个总统的名言,哪个总统忘了,准确的句子也忘了,但这个话相当的好,值得咱们中国人记下来——专利保护,就是把财富之油浇到智慧之火上。
  再见,晚安!
  日期:2011-08-27 11:07:34
  好了,跨国公司问题说得差不多了。说了这么多,目的还是要回到上上上上上上上一个贴子的主旨,哎,天涯的楼怎么没有楼层号啊?——就是“回复日期:2011-08-26 16:57:51”那个贴子。虽然跨国公司是经济的一个方面,我在试图从一个方面为例子,来解释为什么中国连续30年这么快发展的原因。当然一个方面难以解释全部,所以我认为我的解释并不成功,只是对大家互相启发讨论的一个抛砖引玉行为,毕竟,公民的独立思考对一个国家是极重要的。

  回到那个贴子的内容接茌说,陈经对于中国的解读,有很多独到的地方,但是,我对这个哥们最赞赏的地方,不是他的见识而是他的精神,就是面对现实、承认现实、研究现实而不是陷在精典的教条理论里面的精神。至于他研究现实的水平,大家可以有各种评价,但是这个精神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
  回顾我们的历史,中共第一次陷入教条主义,差点灭在了江西,老毛写了一篇旷世雄文《反对本本主义》,使全党认识到教条主义比狗屎还臭,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保了20多年的胜利前进。第二次陷入教条主义,十年动乱使“中国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结果老邓提倡了“实事求是”,老邓显然太恨教条了,所以他反复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就是这么四个字!把100多年的所有经典理论压缩成四个字,老邓简化问题的水平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既是因为老邓的水平太高,也是因为有些中国人水平太低,老邓不得不用最简单的话给这些木头脑袋的同志们讲清楚——所有经典理论不是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告诉你怎样才能正确地自己作出决定怎么做。

  中国会不会第三次陷入某种教条主义?我们总在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急迫性。不错,我也知道很重要,我也是一个这样的强调者。由于曾经在体制内工作过多年,我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有许多直观而深刻的认识。某些方面的问题远远比老百姓想像的还要严重。但是,我相信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如何处理好发展与改革的关系?
  这个方面,其实中国一直处于悖论之中。一方面是连续30年的世界罕见的飞速增长,一方面是对制度的强烈质疑。无论是中国的专家,还是外国的学者,多数人一致认定,在这个经济增长率10%的国家,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急需改革;他们同时一致认为,欧美那些经济增长率1%甚至连续负增长的国家,生产关系非常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用改革甚至已经实现《历史的终结》了。长期以来,多数人甚至完全没有感觉到这两个结论并有什么别扭。

  我不是反对者和评判者,我是一个思考者和思考后的迷惑者。我真不知道这个问题上,专家们到底该怎么解释、怎么理解、怎么看待。每天解大便的时候,我常常幸福地瞳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都能达到10%,等我们改革改得适应了,那得多快啊,估计会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陈经的许多观点和理论不一定经得住推敲和反证。但他的可贵就是面对现实试图做出解释,在这一点上,我愿引为同道,共同去研究这个现实。我们的解释无论多么幼稚和荒唐,但它对中国的发展有益而无害。百年以来,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为了救亡图存、为了过上更宽裕更像个人样的生活,走了太多太多的弯路、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价,所以我们每个人更应该百倍去呵护这个来之不易的高速发展的局面,中国太难了。我不否认许多网友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我们做过的事——对的经验或者错的教训,我们都要总结且不是忽视。陈经们所做的,就是不要放弃和丢掉我们的宝贵的经验——如果有经验的话。

  废话一堆,转入正题,中国乐观者的第二个代表张维为。
  待续
  日期:2011-08-27 11:58:43
  张维为的《中国震撼》网上有许多电子版和书摘。大家可以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