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
第10节

作者: 奉行核平外交政策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三种情况都是存在的,在一个具体问题上,情况又有不同。就政府而言,坦率地讲,1979年以前做得不算好。当然如果做得好,矛盾仍然会有,但某些矛盾不会搞这么糟。当时的主要问题是极左思想,外交关系以意识形态划线,对华侨问题处理失当。1979年以后,总体而言还可以,当然也还有问题。李光耀回忆录中,说1978年邓小平访新,曾问计于他,他建议中国停止对马共等组织的支持,以改善国际环境,邓接受了他的意见。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也有许多网友把矛头全部指向政府,是有失偏颇的。比如美国反苏联政府,从来不反苏联人民,但俄罗斯搞了西式选举民主,俄美关系还是不好。再比如,非洲有一个国家叫扎伊尔,现在叫刚果金,该国以前有个统治者叫蒙博托,真是独裁腐败血腥到家了,有兴趣的兄弟可以搜搜他的光辉事迹。可他是美国人的铁杆好朋友,因为他坚决反共,所以冷战时期被美国极力支持。

  国际关系很现实,我说新加坡是实用主义者,其实各国政府从根本上讲都是实用主义者。所以我感到第三个方面的原因,是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的原因,是无法回避也很难解决的问题。中国整体利益与世界各国既有利益格局的碰撞,决定了反华思想和行动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正视,必须面对。
  日期:2011-08-26 15:48:45
  很想写一点关于新加坡政治的见闻。不知道会不会犯忌讳?简单地说几句吧。
  人在新加坡住着,并回看中国,有挺多的感想。深夜里,在上网浏览劲爆美女图片之余,我时常对世界政治体制问题进行严肃而深入的思考。
  其实共同的思考者很多。上周有一个美国著名学者,名字老长忘了,又在唱衰中国,他说中国经济可能在2013年之后出现问题。这类让人可笑的论调一直挺很多的。因为此君没有明确指出,中国到底将在2013年以后的一百亿年中的具体哪一年出现问题,所以他的话唯一确定的内容应该是,他很有信心地断言中国经济在2013年之前的两年不会出现问题。原来他是来挺中国的。同志对不起,刚才乡亲们把你当鬼子了。

  其实,政治经济是一体的。经济都会出现周期波动,甚至较长时间的不景气。相对于经济的周期波动,政治就必须保持稳定了。如果像非洲国家那样把兵变政变当成日子过,那经济工作没法搞了。其实中国人自己,不是担心经济波动,因为波谷后面必然会有波峰的,我们现在家底厚了,困难几年也饿不着。我们担心政治出问题造成社会动荡。毕竟黄培炎和毛主席关于中国历史治乱循环的那个著名的对话,道出了每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我曾经注意到,有两个方面的观点,一个悲观的和一个乐观的。(待续)
  日期:2011-08-26 16:24:49
  悲观一方的人很多。
  我挑个带头人,叫章家敦。此君这两年不知道在那里敦着去了,貌似好久没有见到他的大作了。网上绝大多数兄弟都熟悉,老章代表作《中国即将崩溃》,集世界唱衰中国论调之大成。
  其实还有一个仁兄,虽然没有直接唱衰中国,也可以与之同道,此君叫福山,是个日裔美国人,他的代表作《历史的终结》,在苏联解体之后的基础上,他分析断言,人类最后的历史是自由民主的历史。换句话说,他认为欧美现行政治制度是人类的终极制度,不可能有更好制度或者同样好的其它制度。如果用他的理论对中国进行推导——中国必改,不改必亡。

  据说福山最近对中国政治的观点有一些积极变化,有兴趣的兄弟自己去搜哈。
  乐观的一方也很多。国观里已经发表了很多。
  其实,国内的官方主流媒体一直在宣传这种乐观论。但是,我们的宣传方式,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60年代那首红歌的唱法上:“无产阶段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嗨嗨!就是好呀就是好!”形式太落后和宣传太过度,引发了公众逆反心理,最后说实话都没人信了。到头来,“被禁”成了一本书最好的宣传和最高的肯定。这个情况实在是相当的糟糕。所以学者张维为批评说:中国没有把中国崛起的故事讲好。

  这么多年,真正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的乐观派有两个,一个是2002年出现在西西河的陈经的几个长贴。二个是近年出现的张维为的那本书《中国震撼》。(待续)
  日期:2011-08-26 16:57:51
  陈经的贴子里,对中国官办经济这种世界最为怪异的经济进行了解读。他认为中国这种经济形态,加上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以及其它一些原因,造就了中国的强劲崛起。贴子很长,大家搜着看吧。前两天国观里还有呢。
  陈经的许多思考,其实也代表了我们许多2000年的时候还算年轻的人的思考。我们认为,世界上一个最实在最朴素的道理就是,一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肯定是有导致其发生的充足原因在里面。如果没有充足的原因,它是不会发生的。所以存在即合理,人要尊重现实。就中国呢,这么多人说他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也确实不好,但连续30年高速发展,是铁的事实,中国没有在老章指定的时间段崩溃掉,也是铁的事实,既然如此,事实背后必有充足的原因。那么,这个充足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的思考。

  中国与西方的市场经济发展之不同,实际上是中国的发展中掺杂了大量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干预的主要方式有四个,
  一个是政策和金融杠杆的调控,这个西方也有;
  二个是政府对几项最为重要的经济资源的控制力,比如土地。精英们关于土地私有化已经吼了多年,地方政府仍然靠着土地财政自肥。
  三是国有企业相当多,国有企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基本上是“二政府”。
  四是许多社会事业机构和中介组织的行政化。比如中国的中国机械工业协会,与外国的协会有本质的区别,体现了极多的国家行政干预。因为他是国家机械工业部撤部改成的。
  中国这个情况到底好不好?多数人认为是行政化过度了。但是中国发展铁的事实又表明,行政干预市场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用跨国公司作为例子,来解释这个问题。顺便报告大家,我的大学专业和现在的职业都是研究搞企业的,所以以前的话都是业余的,只有这一段是半专业的,呵呵。

  大家知道,当今世界,富可敌国的强大的跨国公司是代表着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利益。所以,中国无论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归根结底还是猫论,“耗子”就是必须发展出中国的跨国巨头,代表中国,到国际市场上去与美日欧的跨国公司进行利益角逐。
  对不起,与本来要论述的新加坡政治问题越来越远了,裤腿又跑偏了。我就信心由缰地跑偏下去吧。跟贴子标题新加坡没有关系,兄弟们不会介意吧。
  (待续)
  日期:2011-08-26 17:45:36
  其实陈经在这方面有一些论述,大家可以参考。我认为他论述的不够,没有把问题真正说透。

  西方有这样一个理论,那就是自由主义市场理论,他们认为:跨国公司是市场自由竞争的产物,只有市场自由竞争中拼出来的跨国公司,才是真正有竞争力、有生存力的。
  他们还认为,行政手段捏合的所谓跨国公司大而不强,内部行政化严重,反应麻木,决策白痴,成本高企,还要贪污,一经市场竞争,就会死啦死啦地。1990年代初我读大学时,百年梦醒国门开,欧风美雨过洋来,小平南巡一言定乾坤,中国市场经济自此发韧。当时,我的老师就是这样讲的,我也是这个自由市场主义理论的忠实的小信徒。

  但是20年来,我通过对世界各国企业的来龙去脉的了解和观察以后,发现这不是事实的全部。
  我举一例子。如果有一个院子100平方米。
  第一个人要在这个院子里种一棵树,容易的很,他在任意一个地方刨个坑,种上树苗就不用管了。这个树苗有充足的空间,它可以轻松长成大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