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新华人漫谈新加坡与中国的崛起》
第9节

作者: 奉行核平外交政策
收藏本书TXT下载
  阿育尼区的选举,堪称今年新加坡大选的神来之笔、经典之战!我了解故事的大概,不去查阅英文资料了,人名、党名全都忘光了,我就讲故事的大概,肯定有许多小出入,欢迎知情的兄弟找篇专述性的好文章贴上来,呵呵。
  阿育尼是一个集选区。什么是集选区呢?是这样的,新加坡全国分成许多选区,每个选区有一个议员名额。各政党就会派出自己的干将,分别出战,分到各选区去与其它政党派来的人PK。这样,每个选区选民投出来一个议员,共同组成议会。

  但这样有个问题,就是少数民族的人、年轻的人可能永远选不上。所以,新加坡有一部分选区合并,例如N个选区合并成一个大选区,叫集选区。这样,集选区名额就多了,每个政党都派出一个由N人组成的竞选团队,各竞选团队之间PK。如果团队中有一个大政治家,比如李光耀,其它几个人就算是刚出校门的学生或者无名印度阿三,这个团队也肯定胜,等于老人把新人带进了议会。好明白吧。

  阿育尼选区是四个选区合并而成的。一输一赢就是四个,是重中之重,人民行动党不敢怠慢,他们推出的阿育尼区竞选团队,竟然包括了两个政府部长,堪称重兵把守,志在必取。
  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呢?是一个著名的反对派领袖。党名和人名忘球了。这个仁兄也有趣,他以前在另一个选区参选,每次都高票当选,那个选区是他的根据地,忠诚度极高,人民行动党根本打不进去。所以,人民行动党认为他还会在那个选区搞到议会入场券。有人甚至私下称,他是多少年龟缩在自己的根据地,他不敢出来,换个选区肯定被灭掉。

  结果,这个仁兄这回突然杀出来了,他认为自己的根据地忠实度没有问题了,就让一个党友留守竞选,他自己组织了一支竞选团队,杀进了执政党重兵把守的阿育尼区。双方短兵相接。(待续)
  日期:2011-08-26 03:22:47
  仅管选战激烈,执政党依然强大。赢估计没有问题,就是赢多少的问题。
  不过这个时候,老李坐不住了,他出来对新闻界发表了一些观点。我没有看新闻的原话,听同事们说,他的大意就是,如果阿育尼区的选民投了反对党,这个区成了反对党议员代表的区,执政党可能会减少市政投入和公共福利什么的。他要选民们仔细考虑考虑。
  此言一出,帮了倒忙。这是明显的威胁选民嘛。许多人忿忿不平。仅管李显龙做了一些补救工作,但是结果仍然让人吃惊,选民们坚持投了反对党的票。人民行动党的参选部长在电视里哭了,他宣布从此退出政坛。估计精神打击太大了,受不了。由此可见,新加坡的选举还真有点真事儿,呵呵。
  当然,各国国情不同,不一定要照搬。……我写到这里吧。我困死了,明天下午再聊吧。
  日期:2011-08-26 13:57:51

  感谢兄弟们的支持和鼓励,看了这么多的回贴,发现大家都很理性的。其实我有时感到,网上言论非左即右,很容易走极端,现在发现不是这样的。我不是左派也不右派,我也甚至也不认为自己属于中间派。我愿意做一个实事求是派,对抽象问题不感兴趣,对具体问题就事论事地进行分析判断。
  现在国观挺火的,其余国际关系网站也是贴子满天飞。资讯发达真的是很幸福。记得二十年前,我上学的时候,几乎听不到什么最新国际资讯,新闻联播只有5分钟国际新闻。我几乎把参考消息的每个报缝都看完了,还是觉得有一堆问号。
  当然,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的问号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现在世界上国际关系,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民族、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交叉作用的复杂大系统,牵一动百,顾此及彼,非常难弄。许多世界问题,不是一因多果,也不是多因一果,是X因Y果。系统论里有一个黑箱论,就是你输入一个指令,箱子会给出一个结果,但箱里面怎么弄的,你很难搞清。现在的中国面临国际环境就有点这个味道。比如让人民币升值5%,在若干段时间内会出现国内国外一堆结果。至于这些结果具体是哪些因素交互作用出来的,只有鬼才知道。(当然,无数的砖家不断发表文章说他们全都知道,不然他们吃什么呀)。

  这个黑箱创造的最经典的一个案例是中国加入WTO。全世界和中国的专家给出了10万种以上的可能性,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今天的结果,超过了最乐观的可能预想。比如汽车行业,几乎每个专家都预测一入世中国汽车必完,至少有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期,结果大家看到了。我2004年在国内某省会购房时,小区车位是平均两户配一个,结果90%的车位无人租用,只好租给商家当仓库用。但四年以后的2008年,全部车位抢光,还有一大群租不到的车主在骂娘,看来一户要1.5个车位才够用。恐怖啊,你如果研究一下西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史,就知道中国的发展速度有多么的恐怖。如果中国汽车业能再多产生几个自主品牌,那么就是一个完美神话了。

  中国也罢,美国也罢,都是在不能掌握全部信息的情况下,根据已有不完整的信息被迫作出许多判断。习总上周会见美国副总统的谈话大家看了吧,我记住了他有一句话十分重要:加强交流沟通、增强互信之类的,最后要“避免误判”。为什么要这样强调呢,因为实际上中美政府都非常害怕“误判”。中国虽然比美国弱,但是我们从来不惧怕对抗,就怕双方互掐了一个鸡飞狗跳,损失惨重,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误会,这就太无厘头了,对不起世界人民,也对不起本国人民。当年美苏就多次因为误判差点擦枪走火。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这个小国的信息被美国人重视的原因。

  日期:2011-08-26 14:34:24
  网友的评价都很中肯,我就不一一回复了。我写贴子时懒得去查阅资料,一查资料把思路打断了,就没有感觉了。所以我只对观点负责,不对事实负责……呵呵,肯定会有不少出入和缪误,请大家一起纠正吧。
  只回复两个网友问题吧。我的观点不一定对,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是有人认为新加坡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它的地位位置。我觉得位置有作用,但国家政策导向还是主要的。巴拿马位置比新加坡好,国际环境也不错,土地还大一些,人口差不多,但是发展得不太如意。埃及的运河,也没有对埃及的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只在政治上捞了些好处。另外,海峡和运河不一样的,国际海峡不用支付通行费,只要你不停靠他的港。事实上,马六甲海峡两岸三国的港口存在竞争关系。所以,不能否认新加坡政府在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是“很多反华反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反的是代表目前……”这个贴子,大家回复N多。这个有点政治敏感,大家别讨论过头了让这个贴子删了哈……呵呵。
  我的理解是,国际反华实际有三个层次:一,微观层次:是因为华人移民挤压当地人的生存发展空间(至少当地人这么认为),反对华人群体;再微观一点,比如现在的新加坡,有人反华是因为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抢了人家的饭碗,还有一些中国的美女移民抢走了人家的老公。二,中观层面,因为意识形态或者国际阵营或者价值观念的差异,外国的政府或者外国民间,反对我国的政府;三,宏观层面。现行的国际秩序,是在1992年苏联死掉以后大家英雄排座次敲定的。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发展都从中受益。现在因为中国国力发展、市场开拓以及资源需求,冲击了现行国际秩序,因为他们反对中国这个整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