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家大业大,历史悠久,因此中国文化是一种胸怀博大的文化,是一种崇尚道义而不是崇尚侵略的文化。郑和下西洋没像西方人那样抢东西,建殖民地,是因为我们的文化。
地理决定文化,文化决定未来。伟大的国家,才能产生伟大的文化。
如果这个世界,是西方文明西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如果这个世界要更加和平一些,大多数弱小国家希望过得好一些,就需要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成为主流。
日期:2012-03-22 17:40:52
在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呢?未来的中国,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国际关系准则呢?中国应该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去构建新型国际秩序呢?
以前,我国曾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但是这五项原则,都是就政治谈政治、就国际关系谈国际关系,没有涉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西方国家就绕过政治,专门强调普世价值,提出了人权高于主权、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然后以此蛊惑人心,制造国际舆论、欺骗当事国的国内人民,最终达到欧美国家“抢劫+欺骗”的目的。
日期:2012-03-22 19:16:35
楼上的,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解决问题,不是这么个办法。
我的帖子,如果你好好看,解决办法已经包含其中了。
大历史的三大规律,不是随便讲的。
问题、危机、解决办法,都在其中。
日期:2012-03-22 19:40:08
我把这种新型的国际关系原则起个名字,叫做大中华主义的国际关系。
抛砖引玉,大中华主义的国际关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条:
平等、共生、互利。
日期:2012-03-22 20:16:11
理念的传播与理念本身同等重要。必须能够以简明的方式去传播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才能造福世界。
如果需要研究20年才能初登堂奥,那就变成阳春白雪了,有几个人能明白中华文明。
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大众化的东西,我们要面对大众做工作,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如此。所以,一定要把中华文明提炼出几条原则,便于传播。
西方在这个方面就做得很有水平。自由、民主、人权,几个词,一听都明白。含义可以多种解释、选择性解释。西方自己又掌握国际舆论,随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做解释。这种精神原子丨弹丨一定要有。
和平相处五项原则,内容很好,但是这些东西是说给外国政府听的、是说给外交官听的,很难在大众传播的领域发挥应有作用。
国家之间桌子底下的利益交换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手,利用舆论引导大众是另外一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行。
日期:2012-03-22 20:36:30
什么是平等共生互利呢?
简单阐述一下,也算是抛砖引玉:
平等:就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不能人为地划分三六九等,把别人的说成是野蛮。应该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哪怕你看着不顺眼。也许别人看你也不顺眼呢。
共生:不要侵略掠夺别国,各国应该和平共处。
中国的王道,从来都是并存、包容思想的,西方的霸道则要控制别人的思想和政治。
主权在西方意味着同质性和趋同,中国的主权则强调“多元化的和谐”。西方动辄就想改变其他国家政体,使其符合自己的标准,而中国文化强烈反对这种做法,并重视不同国家的共存。这就是共生。
一个国家的制度即使不好,也是内生的,即使改变也应该是内生的,而不能由外力去改变。外力的介入,其实也只是一个幌子而已,西方就是这么做的。
我一直很困惑:西方国家这么热衷于改变国家的内部生态,真的符合西方国家的国家利益吗?还是最终沦为寡头集团的代理人,也许只是符合寡头集团的利益。
互利:一种关系一定要互利,才能持久存在下去。如果赢家通吃、零和游戏,那只能玩一局。国家之间也是如此,弱肉强食,只能引发深刻矛盾和持久仇恨。看看恐怖主义都是针对谁的,就清楚了。西方国家的政策给自己制造敌人,再和各种台面上台面下的敌人对抗,这得消耗多少国家资源啊?最后,从害人开始,到害人害己结束。
日期:2012-03-22 22:27:55
前面有位朋友对当前的腐败很愤怒。没错,我们大家都愤怒。
这个问题无疑是内政的焦点。
其实我的帖子在前面好几个地方已经说过,现在再贴一段:
纵观从建国到现在,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小阶段,即:从集权集财,到分权敛财,再到分权分财。
第一个小阶段,是集权集财,集中力量办大事,是计划经济、是搞好工业化的基干产业部分,高积累低消费。这个阶段主要是毛时期。
第二个小阶段,是分权敛财,是市场化、轻工业,各地大搞官办经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级政府各自敛财,这个阶段从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8年金融危机。分权是中央权力向地方分权。
第三个小阶段,是分权分财,就是当今中国的使命。这时的分权不是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分权,而是政府的权力向个人分权、向社会团体分权,个人要拥有更多权力、非官方组织拥有一些社会权力。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今中国处于另外的发展时期,现在需要的不是集权,而是社会公平,将来的方向,不是强化组织(包括政府)的力量、不是强化组织对个人的控制,而是强化个人的权力。
所以当代的主旋律是分权、是个人自由、是社会公平,而不是组织化。
当代的社会秩序,应该是基于个人自由的社会秩序,而不是基于政府集权的社会秩序。这是一个巨大差别。这就是现在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完成的使命。
日期:2012-03-22 22:32:24
当今的潮流就是:
个人的权利要增加,政府的权利要收缩;
老百姓要更多的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而不是利益集团寡头实力进一步巧取豪夺。
如果顺应这个潮流,中国就昌盛;逆这个潮流,中国就会发生大的变故。
我个人是谨慎乐观。为什么呢?
我在大众史观中强调了的:
大众(也就是人民)才是历史前进最主要的推动力。当大众达成这种共识的时候,就一定会在现实中实现出来。
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当局者时间。
欲速则不达。我们需要等,也等得起。
日期:2012-03-23 12:48:58
前面讲到的大历史的三大规律,第一条就是“寡头亡国律”,寡头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不一样的,他们关心的自己的利益,不会在乎国家利益。有时甚至通过发国难财来致富。
下面插播一个中国的案例。
明清时期的晋商在明朝灭亡和清朝兴起过程的作用。
日期:2012-03-23 13:18:11
晋商的兴起是在明初。明朝为了防御蒙古,在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
晋商因为地理的优势,最早干的就是为驻扎部队送点粮草的生意。
后来得到了朝廷授予的“盐引”,山西商人就有了贩盐的通行证。当时,盐铁都是专卖的,能够参与垄断经营,就肯定能发财。就这样,山西商人从国家统管的盐业中获得丰厚回报。
在明朝隆庆年间,明朝与蒙古开始互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