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兴的内外挑战》
第25节

作者: 卢泰然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武昌起义的第一天,义军占领总督府后,领导起事的只是几个班长、排长、连长,他们深感威望不足以领导全军,名声不能号令远近。而原有的革命党领导人,在清廷前几天的搜捕中,死的死,逃的逃,一个都不在。时机紧张,不能等待,最后大家决定拥立黎元洪来当都督。
  在此之前,革命党人在各地的历次起义都先后失败。这次的武昌起义,虽然开局不错,占领了总督府,但是大局远远未定。此时出面,仍然非常危险。
  黎元洪昨天还在混官场,今天就要他造反,一时接受不了。但是在手持刀枪的年轻造反军人的胁迫下,黎元洪好汉不吃眼前亏,决定先应承下来再说。
  虽然动机如此不堪,形同闹剧,但是黎元洪走出了人生关键的第一步。虽说不是自愿,但他的号召力,对于义军迅速光复湖北有重要作用,对于号召全国有重要作用。武昌起义,黎元洪功劳巨大。
  日期:2012-03-11 13:10:38
  紧接着北洋军前来镇压,双方实力差距很大,北洋军很快占领了汉口汉阳,炮击武昌,革命政府形势岌岌可危。
  但是北洋军只是做个样子,因为此时的袁世凯正忙着折冲于清廷和国民政府之间,以清廷的实力压迫革命党人,再以革命党人的形势压迫清廷,他想自己上台,所以要留着武昌给革命党人,提高谈判筹码。
  这个情况黎元洪哪里。危急时刻,他庸碌的本色立刻爆发,率先逃跑,也不通知大家。等到其他革命党人发现都督跑了,非常气愤,尤以张振武反应最激烈。张振武看黎元洪不爽已经很久了,这次正好以此为口实,提出罢免黎元洪。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两人已经势同水火。

  黎元洪当上民国副总统之后,趁张振武到北京的时候,电告袁世凯,罗列张振武的种种罪行,要求杀掉张振武。黎元洪想利用袁世凯借刀杀人,但袁世凯老狐狸,又兼雄才大略,哪里是黎元洪这种三流政客能够利用得了的。袁世凯命令杀掉张振武,然后出示黎元洪电报,既打击了黎元洪副总统的声望,又分裂了武昌首义团体。
  杀张振武,是黎元洪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污点,充分反映了黎元洪的政治水平和个人品质,也就这个档次。
  日期:2012-03-11 13:37:13
  袁世凯称帝之后,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元洪坚辞不就,只肯当民国的副总统,不愿当袁朝的亲王。当时反袁势力尚未集结,反袁旗帜尚未举起,黎元洪身居北京,敢于这么做,危险不逊于武昌起义初期。另一方面,万一袁世凯称帝成功,黎元洪不仅坐失富贵,而且还有可能遭到清算。所以,在袁世凯称帝这件事上,黎元洪坚守大节,是他一生中浓墨重彩的光荣一页,换来的是:天下归心。

  日期:2012-03-11 14:21:17
  袁世凯死了之后,黎元洪无论是按照法统还是人心,都是总统的必然人选。实力派段祺瑞担任总理。
  武昌起义之前,段祺瑞早就是军长,黎元洪不过旅长,军中最重资历,段祺瑞一向看不起黎元洪。
  当时的局面是,黎元洪无实力缺能力而居尊位,段祺瑞有实力有能力却要屈居下位。段祺瑞的脾气急躁而固执,两人都不是政治家。段祺瑞本人脸色难看,他手下的人也不把大总统放在眼里。府院不和,愈演愈烈。黎元洪受够了气,最后实在忍不下去了,拿出总统的范儿,下令免去段祺瑞本兼各职,电招地方实力派张勋进京。
  清朝灭亡之后,只有张勋还留着辫子,手下也是辫子军,长辫飘飘,十分拉风。黎元洪以为张勋忠诚,殊不知张勋是只中山狼。张勋复辟之后,在内廷非常跋扈,掌掴宗室亲贵。如果复辟成功,将来恐怕也会多出一个“张皇帝”。

  黎元洪自己没有实力——真不知他在武昌是怎么经营的——却要利用别人的实力来达成自己的目标,这就像何进招董卓进京,宋襄公让楚国拥护他当霸主,没有可能不失败。黎元洪发现大错酿成,翻然悔悟,及时改正,重新下令,恢复段祺瑞本兼各职,命令段祺瑞进京平叛。
  段祺瑞早就准备好动手了,现在有了总统命令,更加名正言顺,马厂誓师,再造共和。平定张勋叛乱,段祺瑞有功,黎元洪也有大功。
  日期:2012-03-11 14:39:55
  纵览黎元洪的一生,要说军政才能,黎元洪的才能是不够的;要说政治雅量,黎元洪也很一般;要说人品,既然杀了张振武,黎元洪就是有人品也是没人品了。所以我说黎元洪实在是一个庸碌之辈,
  但是他的长处是:大事不糊涂。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黎元洪就是这样的人。
  在武昌首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三次大事件中,黎元洪都做出正确抉择,经受住了考验,对国家有重大而重要的贡献,不可磨灭,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黎元洪不失为一个大英雄。在民国初期的历史人物中,黎元洪的历史地位恐怕只逊色于孙中山。他题写的匾额挂在孔庙大成殿,还是配得上的。

  日期:2012-03-11 15:28:58
  并不是说庸碌之人就不可能成为大英雄的,黎元洪不就成了大英雄吗!
  也不是说成为大英雄的人必定天纵神聪才华横溢道德文章超越众人。一个人成为英雄,成为重要的历史人物,本身已经足够说明他有过人之处。就事论事就已经足够告慰,没有必要人工美化。黎元洪才能品质哪里有高于常人之处,而雄才大略的袁世凯却只能与汪精卫之流等量齐观。
  所谓英雄,或自觉、或被动,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做了正确选择,这样的人,就是英雄。
  英雄就是有所作为的普通人;有英雄之志,却无英雄之遇,就是普通人。
  所以我非常赞赏六祖慧能“见性成佛”说法。并非佛经要读很多的人才能得道。读书万卷、而心不在焉的精英人士,不如一时开悟的世俗凡人。
  北京人艺有一部很好的话剧《窝头会馆》,刘恒编剧。讲述了旧中国一个市井小人物苑大头的一段生活。其中所展示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和琐粹细节,与大人物大英雄在个别时刻之外的大多数情形下的生活细节相比,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异。
  进攻武昌的北洋军大兵压境的时候,黎元洪首先做的是把家属送到上海。按照黎元洪的叮嘱,家属在上海非常低调,也不说姓黎,只是说姓吴。这种做法与《窝头会馆》中苑大头的爱子之心,是同一种感情。并没有额外的伟大意义在里面
  一滴水折射阳光,无论这是哪里来的一滴水,折射的都是同样的阳光。

  这是我在评价历史的第一条观点:要真实地把历史人物当作普通人看待,反对英雄史观、坚持大众史观。
  这种历史观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如果不是清廷众叛亲离、天怒人怨,一百个黎元洪也休想撼动。
  重要人物是在历史中偶然地发挥出特殊作用。而普通人中也有很多才能出众的人,但是缺乏机会,最终泯然众人。相信这样的人,我们身边都有。
  日期:2012-3-12 8:57:00
  大众史观-2

  前面讲了大众史观的第一层含义:把历史人物当普通人看待,特别要把英雄人物当作普通人看待。只有这样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才能避免人为美化所导致的历史失真。
  现在讲大众史观的第二层含义: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必须由大众常识和社会常理来做出最后结论,而不是由所谓的历史学家做结论,也不能是某界政府来做结论。
  日期:2012-03-12 09:38:39
  像历史这样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完全不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