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兴的内外挑战》
第17节

作者: 卢泰然
收藏本书TXT下载
  例如老子“小国寡民”的治国思想,赞同的人很少,由于毫无可操作性,所以从来没有被拿来应用,也没有人真的认为可以拿来应用,所以一直也就是说说而已,不会有什么害处。如果从这种理论中吸取一些有价值的元素,说不准还能催生出真正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社会学理论。老子“小国寡民”的治国思想在当代,换一种方式来理解和操作,也许就能焕发出巨大活力,我们把“小国寡民”理解为整体有序的状态下,让各类小型组织、民间组织和个人能够更加自由地活动,使社会呈现出网络状的合作协作状态,“小国寡民”就是非常好的治国思想。举个例子,多一些民办学校、民间诊所、民间协会、俱乐部、基金会等,这就会让社会更有活力,让社会中的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去做自己的贡献,让每个人能更好地发展自己,让大众能够更好地服务自己,例如现在的微博就是这样一种很好的东西。这比政府包办一切要高效得多、浪费也会少得多,人民的幸福指数也高得多,政府只要管理秩序就可以。

  这种价值的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常发生。
  日期:2012-03-06 21:17:31
  如果把主流支流的空间性原则,与此时彼时的时间性原则,联系在一起观察事物,就会发现有些事物其实真的很复杂,但是也很有规律,很考验智慧。
  西方国家对外开战时,支持率都很高的,这是主流民意。过了一段时间,要是战争结果不理想,那大家都反对战争了,这也是主流民意。
  历史上有太多伟大的帝王,被后世推崇,但是同时期的子民,却大多不幸福的。开疆辟土,意味着当时大家的亲离子散、劳劳碌碌、缺吃少穿。这个肯定是没有幸福指数的,主流民意当然是反对的;但是以后的主流民意却都是支持的。
  时代有局限性,这个时代大多数人的意见,过了几代后,可能变得很搞笑。

  主流民意,是很重要的意见,它关系倒社会稳定,根据主流支流原则,肯定要充分重视主流民意。但是主流民意也不具备无上性,因为存在时代的局限性。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不仅要考虑当代的主流民意,还要考虑长久的主流民意,长久的国家利益,做出应有的抉择。如果按照民意调查数据来制定决策,那还何必去选总统呢,直接让民意调查公司来施政不久行了吗。

  此时彼时的时间性原则,虽然很简单,很合乎常识,大家都明白都懂,但是在实际中,我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个原则,犯了错误。做到常识,并不容易。
  日期:2012-03-07 09:32:55
  原则3:三常主义的标准性原则——标准不就高,也不就低
  标准性原则:无论是道德的标准,还是目标的选择,都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标准太高则假,标准太低则乱。
  过高与过低,如同极左和极右,都是有害的。特别是过高的标准,听起来似乎更好,其实欲速则不达,乃是“大伪”。凡事物,一旦脱离真实,即使短期内能饮鸩止渴,最终必会走火入魔,发作之时,无药可救。中道行之,才是大道。
  所有的骗子,无论是企图窃国的大骗子,还是企图骗点小钱的小骗子,他们都非常善于忽悠。通常的做法,是给你一个特别美好的前景,有时候还需要引起你的恐惧感以增加他们的说服力,最终的结果都是让你在现实中付出代价,这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采取对未来过高的期望和对现实过低的评价,这两种手段,交相呼应,来达到欺骗的目的。违背了常理常识的美好未来一定是虚假的,违背了常情的善意一定暗藏阴险恶毒的目的。

  儒家学说在中后期主要发挥有害的作用,为什么呢?因为它把一切都伦理化道德化,然后提出特别高的要求特别高的标准。其实,在儒家出现之前,中国人也是忠君、也是孝顺的,做得很好;在没有儒家学说的其他国家,那里的人民难道就没有忠君孝顺的意识吗?其实这都是人的常情,都是与生俱来。虽然这种感情和行为是常情、常理,但是优于特别重要,所以再格外提倡一下也是必要的,不是坏事,但是也许是儒家要证明它是最好的,所以就把标准定得特别高,似乎定得越高,才越显出它们的价值。后来很多其他的主义也有类似的特点,把标准定的特别高,或者定得特别严格,高到了超出常情常理的地步,严格到了超出常情常理的地步。结果就是大家都做不到,只好不做,或者做个姿态并不真做,反而导致了道德滑坡。如果我们观察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只要提出特别高道德要求的社会里面,道德水平都是非常低的,而且会变得特别伪善。

  其实人有共性,也有个性,价值取舍大同之外,也有小异
  在我们这个时代,由于主流价值观荡然无存,所以呈现出来的现象是:很多道德底线被不断突破。当代社会的混乱是因为标准太低。
  如果探究原因的话,部分原因是在此之前的那个时期虚假的高标准把大家害惨了,所以出现了一个逆反反动的时期;另一部分原因是社会的重心在经济、经济在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在转型,而新的规范尚未确立时,都会存在这种道德滑坡的现象。
  这也是我在前面讲到的,中国正处于历史性的第四阶段,我们要在这个第四阶段确立一种范式,使我们这个社会找到更好的方向和规则,进入稳定发展、内部相对和谐的时代。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以道德为例,讨论了三常主义的标准性原则的应用。其实在很多其他领域同样存在标准性原则,甚至包括很多技术问题。例如奶制品的卫生标准,前两年政府部门和牛奶企业以及社会团体为这个问题博弈得很厉害。定什么样的标准合适呢?太高太低都不现实,但是无论怎么低,都不能低到了影响人的健康的程度。喝牛奶不是喝毒药。

  日期:2012-03-07 10:24:21
  更正:前面的一段有些遗漏。
  应该是:
  “其实人有共性,也有个性,价值取舍大同之外,也有小异,宽容应该成为道德的基石,应该允许每个人做出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道路。只要不突破底线,就尽量持宽容态度。这样才能造成多元化丰富自由谅解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才能和谐。卫道士像看守长一样地维护道德,哪里会有什么和谐可言。”
  而不是:
  “其实人有共性,也有个性,价值取舍大同之外,也有小异”

  日期:2012-03-07 11:14:56
  三常主义的总结
  简要地介绍了三常主义的三个原则之后,总结一下,这三项原则是三常主义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从三个侧面来理解三常主义,而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常识常理常情本身往往先天地符合这三项原则。
  人民是智慧的,在广大的人群中形成的这种常识常理和常情,本身就是很智慧的,是一种文化人文历史的积淀。最有智慧的人,就是最有常识的人;最有常识的人,就是最有智慧的人。
  但是我们在做具体的事情时,经常搞不清楚常识,甚至故意违背常识,这没有不出事的。近代以来,国家屡屡遭遇灾难,某些是天灾,某些是敌人强加于我们的,但是还有相对大的部分完全是人祸,是违背了基本的规律。而那些规律其实也很简单,用常识都可以判断清楚。但是由于掺杂了意识形态的强制性、掺杂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掺杂了个人感情偏好,就突然变味了。

  三常主义的这三项基本原则可用于意识形态、政策取向、道德界定、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群体价值、商业业态、社会形态等各个领域。如果我们能秉承三常主义的这三项原则来处理各种事情,小至个人生活,大至社会改造,都会少犯一些错误,多给自己和别人一些快乐。三常主义可以造福于整个社会。
  一切良好愿望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常识常理而行。如果超出想象的好,就太搞怪了。事有反常则近妖,为妖必不久长。想想这么多年的某些人造奇迹,国内的大寨、大邱庄、华西村、南街村“奇迹”,国外的福利社会“从摇篮到坟墓”奇迹,看上去很棒很牛,但是都有乖戾不情之处,“妖气很重”,必难持久,必现原形,最终还是回到常识中里。

  日期:2012-03-07 12:01:44
  前面有人说三常主义千言万语,就是四个字“实事求是”。这种说法大致是对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