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兴的内外挑战》
第16节

作者: 卢泰然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战国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认为历史朝代是按照水、火、木、金、土五种德性相生相克的原则,周而复始,不断更替。
  先秦法家一般都承认历史发展,主张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实行不同的治国方策。
  儒家则以尧舜时代文武周公时代为最高典范,厚古薄今。 
  虽然各家对事物变化的看法在形式上很不一样,但是无论是退化论、循环论、进化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承认:社会在变化,各个时期不一样。

  这就是我在三常主义中的“时间性原则”。
  至于是以前的好、还是现在的好、还是循环往复,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也是一个历史观的问题。
  三常主义的“时间性原则”,除了可以用来观察历史、社会发展之外,也适用于几乎大多数的事物变迁中。
  日期:2012-03-06 20:17:08
  人有生老病死,所有的东西,都有“保鲜期”,此时彼时肯定是不一样的。
  一项政策,会随着时间的演变而完全变质,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地发挥积极作用。朱元璋在明朝开国之时,以军户军屯的方式,使军队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朱元璋很得意地说:养百万兵,不费天下一粟。但是不足百年之后,这套制度就完全背离了初衷。军户忙于种地,简直成了穿军装的老百姓。军户的土地被军队各级军官所侵夺。结果是,粮食不能自给自足,军队也没有战斗力。

  一个家族,第一代创业,成就事业,获得财富、地位、荣誉,二代三代能够善始善终的,几乎没有。历朝历代,第一代贵族靠军功而出人头地,马上打天下,尚武而寡文。二代三代以后,开始涌现各类艺术家,但是尚武精神则逐渐丢失,政治军事方面的人才几乎没有。八旗子弟,入关之后,不到40年,大多数八旗子弟连马都不会骑了。

  一个组织,刚开始很清廉,以此立足、以此号召,获得公信力和权威。但是有了权力之后,很快就陷入腐败,甚至比这个组织原来要打倒的组织更腐败。例如工会,本来是应该为工人谋福利的自发性组织,集众人分散的力量于一个统一的组织,维护工人权利,但是很多工会或者形同虚设,或者被工人贵族所把持,所作所为与工人的福祉一毛关系都没有。很多邪教也是这样。组织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根本原则的异化。这种异化现象普遍存在。

  在资本和寡头的双重控制下,当今的美国政府早就不是林肯时代的那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了。美国在中东的种种作为,并不是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这是美国国务卿自己公开承认的),而是资本集团利益的需要,本应该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美国政府,却在不顾国家利益,而为资本寡头服务,这就是政府的异化。
  一场运动,本来是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理想,最后却被领导者所绑架,变成领导者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或者实现个人野心的工具,完全背离了运动发起者的初衷、背离了参加运动、支持运动的大众的初衷,这也是异化。
  再看一个异化的例子。工会本来是为了保护工人利益的组织,但是,走向反面之后,反而会伤害工人利益。芝加哥的汽车工会,迷失了自己为劳动者争取合法权益的宗旨,对内贪污、侵吞工会成员的各种福利费用,对外则是最大程度地索要不合理的高额工资,在自己所在的企业面临破产之际,还要瞒天要价,动辄以罢工来威胁,活生生断送了奥巴马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救助机会。我们透过共和党议员对三大汽车厂商救助行动的百般刁难,就可以想象参议员们对“汽车工会”的刻骨憎恶,他们宁愿让“通用”破产倒闭,也要把这批不识时务的工会成员赶进失业大军中去。工会组织充当了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媒介,在保护工人利益的同时,又阻碍了工人与公司之间合约的自由选择权,到最后堕落成了类似于一个专门实行敲诈和要挟的黑社会组织。如果导致公司破产,工人必然失去工作,到头来还是要由工人自己来承担损失,最后加入到“城市流民”越来越庞大的队伍中去。

  普世价值本来是好东西,但是现在主要被国际强权用来干涉别国内政,就成了坏的东西了。
  再例如,财富是生产出来的,不是分配出来的。政府不管在何时,只具有财富分配的功能,而不具有财富生产的功能,财富是人生产出来的。政府是强势好,还是弱势好呢?
  强势政府在经济追赶期在工业化初期,确实能发挥重要作用,否则无法集中资源办好大事;但是到了一定程度后,就要更多依靠民间力量——不是国企私有化——让民间的每个人、每个小型组织都能发挥自己的左右,这个时候,政府就是弱势一点更好,不能全部代劳。
  决不能因为一个政府在一个时期有贡献,就要永远听命于这个政府;不能因为一种体制在一段时期内完成了历史使命,就要永远使用这种体制。
  从古到今,从中国到外国,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举不胜举。

  日期:2012-03-06 20:36:51
  所以,要有时间性原则。原有的好政策会变得不合时宜,原有的组织会变得面目全非。所以也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适应这种变化。如果愚顽不变,一味固执,就会走向反面。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去创新,制度创新、思想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政策创新,通过创新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时间性原则”给我们揭示的道理。

  随着时间的变化,一切都会变,如果不采取措施去应对去调整,通常都是会往坏的方向变。如果不打扫房间,房间就会越来越脏,而绝不会越来越干净。这是人类社会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汉武帝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所以在汉武帝时期,中国出现大量的制度创新,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这就是此时彼时“时间性原则”的最大体现,相比于儒家一味法先帝之法,高下立判。

  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时代,价值可能完全不一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