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略:中国商界的顶级博弈》
第17节作者:
月光之都 张宁军目光专注地看着吴永英,他没有像平日那样,好心地劝自己的老总回去休息。今天的局面很是关键,他坚持不懈地追问道:
“那您说,中国搞万门程控有经验的人,都在哪里?”
听张宁军这么轻轻一问,吴永英像被火烫了似地,浑身激凌了一下,顿时睡意全无:
“你是说,他会跑到天赛来挖人?!”
“如果他不来,他就不是范胜轩,就不是狼了。我怕的是,范胜轩手里已经有了一份,我们研发骨干的名单,正在对他们下手呢!”张宁军冷冷一笑,又起身去加满开水。
吴永英一听这话,不禁感到毛骨悚然。同在通信行业,又处于同一个城市,吴永英对范胜轩的竞争手段即使再不关心,也会有些耳濡目染。他知道,范胜轩的挖人手段非常直截了当,素来以“稳准狠”著称,现在深圳通信业的销售精英,有一多半都在恒佳。
如果范胜轩决心涉足万门程控的研发,按他的本性和行事作风,一定会满世界大挖特挖技术精英。而作为中国第一家搞出万门程控的公司,大部分有经验的研发人材都在天赛,那么天赛将成为范胜轩首当其冲的进攻目标。
和中国所有的老板一样,吴永英对手下精英人材的忠诚度,也保持适度的怀疑。这年头,并不能指望员工对企业有绝对的忠诚,毕竟“人往高处走”,是永恒的规律。
吴永英脑子象闪电般地对局势进行了评估,他觉得,只要范胜轩挖到天赛四五个骨干,就可以将万门程控的研发开展起来。
到时,天赛好不容易获得的技术领先地位,将岌岌可危。
“这事你可提醒了我,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吴永英来回踱着步,焦虑地大声问。
“说起来,我们还得感谢朱助理今天透了个底,现在趁着范胜轩还没宣布,我们得和所有的骨干人员,重新签订聘用合同,一方面给他们一些好处,另一方面,使用竞业禁止条款,规定他们在离开天赛两年之内,不得从事万门程控有关的工作,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好,这件事得快,我怕范胜轩一挖人,可能某些人趁着没签合同,正好投入他的怀抱。”
“那我们现在就商量,哪些人要签这份合同,合同应该由哪些具体条款。”
一直忙到将近黎明,天赛的二位统帅才将所有的细节敲定下来。当吴永英拖着蹒跚的脚步,走出公司大门时,他的心里终于有了一些慰藉。
如果说,下午朱助理的那番话,是他听到了对手准备进攻的集合号,那至少天赛已经连夜挖好了第一条战壕,据此可以抵挡范胜轩们的首轮冲锋了。
商战的大幕就要拉开,吴永英知道,光靠这一条战壕当然不够。商略博弈,是一场全方位的立体战争,机动性强,涉及面广,最有力的防御手段是人,那些统兵打战的人。
吴永英有自己的用人哲学,他将人才大致分为二种:建设型人材和斗争型人材。他认为:建设型的人,能通过创新改革来创造价值,如那些伟大的发明家;而斗争型的人,则通过谋略博弈,善于将他人的资源,集中到自己的小集团里,那些军人政客,大多属于这流人物。
这二种能力是矛盾的,很少能够集聚在一个人身上。张宁军在主持研发万门程控时,已显出了建设型人材的典型特质。而从今晚这件事上,吴永英又看到张宁军身上敏锐的斗争性。
他越来越感到,天赛的将来,可以交到张宁军的手里。
带着这样的欣慰,吴永英靠在汽车的后座上,很快沉入了梦乡,直到司机把车开到他家楼下,轻轻地唤醒了他。
日期:2007-12-03 19:48:46
周日上午,深圳东部的三洲田风景区,群山环抱,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里,翠绿青葱的茶树沿着山坡,一垄一垄地伸向远方。在近处低矮的山岗上,戴竹笠的采茶女趁着上午的清凉,在忙着采摘春茶。
茶园人家开设的小饭馆里,范胜轩、王连富和戴明伦围着藤桌,舒适地坐在藤椅上。他们的头顶是茂密的葡萄架,耳边不时响起山林中布谷鸟的“咕咕”声。
恒佳董事长王连富看着四周如画的茶树林,愉快地对范胜轩说:
“老范,安排的地方不错啊,山明水秀,空气清新,以后能到这里来养老,就再好不过了。”
“怎么现在就想着养老了,总要把儿子培养出来,顺利交班才行嘛。”
“唉,他呀,现在迷上了高尔夫,对接班可没兴趣……,”说起儿子,王连富就叹息不已,他话没说完,茶家女走上前来,给大家泡上刚刚炒制出来的新茶。
“嗯,老戴,这刚出锅的新茶,和商店里买的就是不一样,我都可以闻得到山林的清香了。”轻轻啜了几口新茶,王连富话题一转:
“我看了你们关于万门程控的立项报告,需要投入的资金可不是个小数啊。”
王连富所经营的房地产项目,涉及的资金动辄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但就算他这样的地产大鳄,也对研发万门程控所需要的资金感到吃惊。
戴明伦看着山梁上那一丛丛碧绿的茶树,没有说话,仿佛陶醉在这充满乡土情调的茶园里。
范胜轩搓了搓手,他想说点什么,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研发投资的预算,是他和戴明伦仔细斟酌后,压缩了再压缩,才定下来的。他不想把预算人为地缩小,否则到时资金链断裂,研发计划就将难以维继。
他也知道,大部分的研发经费,都得从公司外筹措,而筹资的主要任务,将落在恒佳的这位董事长身上。
因此,王连富的意见和倾向,非常重要。
王连富见恒佳的这两位执行董事都没有说话,就摊开手向他们讨主意:
“好吧,资金的事,你们二位暂时先不考虑。不过研发这东西,可和建房子不同,房子如果没建完,至少还有个烂尾楼,可以把它卖掉或者接着建。如果研发搞了一半,甚至99%,最后的技术突破不了,那所有的钱,可是都投到水里去了,这比去澳门豪赌,风险还大呀。”
“如果资金没问题,那么我相信技术上还是有把握的!马总工这个人,我全面调查过,他在美国主管过万门程控研发,是个很难得的人才,而且他是国家干部,不会像一般的应聘者那样,说走就走。”范胜轩一听不用考虑钱的问题,胆气就足了几分。
“那,老戴,你的意见呢?”王连富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戴明伦,毕竟戴明伦是恒佳的总工,对技术问题有不可忽视的发言权。
戴明伦很矛盾,他知道范胜轩的决心,但面对这样大一个项目,他确实心里没谱。
如果戴明伦不清楚天赛搞出了万门程控,那他今时今日坐在这风景如画的茶庄,一定会对恒佳的现状踌躇满志。但他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心里就很明白,如果恒佳不搞万门程控,那么不到一年的时间,恒佳必然会被天赛从通信行业中淘汰出局。
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戴明伦才真正领悟到人们常说的那句话:
不做研发是等死,做研发是找死!
这可真是个两难的局面哪。
王连富虽然是军人出身,从来喜欢一是一,二是二,但此刻他对戴明伦的犹豫,却给予了充分的耐心。
这原本就是一个急不来的活,再加上戴明伦是个慢性子,更得用上十二分的耐心。
但范胜轩等得颇不耐烦,他忍不住说话了:
“老戴的性格,我知道。他心里稍微没底的事,就不敢肯定。但生意场上,很多事等到你有十足的把握才做,那时已错过了时机,所以俗话说:有时不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其实老戴这个人啊,我知道,他主要是不敢进入风险,真正面对风险了,照样能扛得下来。”
范胜轩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恰当的说法,爽朗地笑了。
“咦?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能扛得下来?”戴明伦有些不满地辩驳了一句,他觉得范胜轩有时说得很好听,但实际上却说得很空。
“哎,那次电源的事,你开始不也心里没底吗?后来不照样干得很漂亮。”范胜轩用戴明伦自己的例子来说服他,最后还强调道:
“实话说,当时你比我干得还漂亮!”
“是啊,我们搞房地产,如果拿的是块熟地,成本就高得离谱。如果是生地呢,价钱便宜倒便宜,但什么时候能旺起来,又很难说了。总之生意场上,又赚钱又保险,两全其美的事,我看是从来没有的,否则要我们生意人干嘛。”王连富总结道:
“有风险不可怕,问题是:那些风险,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它控制住!”
在两人有意无意的鼓励下,戴明伦终于从自己坚守的堡垒中走出来,他从躺椅上挺直了身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