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
第24节

作者: 就新花样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已经是家具卖场竞争很激烈的年代了,我之所以去,也就是因为竞争的激烈,在老板看来,以前家族式的管理行不通了,想改变。
  很晕的是,上班还没超过一个月,我就知道了自己将要有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我看到了老板的性格,看到了自己的性格,就能预料自己的下场。我开始真实的发觉自己的进步,我迎着自己的宿命坦然行走,并时刻等待和试图创造进攻的机会。
  我只是把商场的有关制度完善了一下,从员工手册到营业部手册,从招聘到售后。做出来的东西,我过了自己的那一关。在网上,各种资料我都找来看了。世界五百强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我也了解吸收了不少,总的来说他们各种制度所体现的文化,我还能根据商场的具体情况相应吸收。
  事实上,我更新的商场各种文字类制度、文化等,老板应该是比较认同的,在我走之前还特意要求我留下了文件的电子版本。其它的,日常管理依然受到家族类企业的束缚,根本不可能大刀阔斧的变革,变革的基础一定是信任,而这种信任,又岂是一朝一夕能陪养出来的?
  很多时候,我上午一般就在网上闲逛,不断的充实自己和寻找机会。下午老板来商场上,就陪他聊会天,或去卖场逛逛。下班了也不急着回家,穷人一个,家里没电脑,很是无聊,我当时的物质目标就是拥有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

  在今天看来,我的管理风格在这个时候开始逐渐成型,凝固起来成为不容易打破的城池。我更多的受西方管理书籍及制度的影响,其中注重人性、自由、不愿意去人为的造就等级观念等等,都是这些管理思想的体现。
  这种风格,应该算是得到了员工的拥戴,他们乐意和我聊天,和我一起玩游戏。我相信这一定是附合现代人和适应管理进化的方式,就象我们再也回不去奴隶时代一样。当然,中间可能会有一点起伏和波折,但任谁也不可能阻挡规律更迭的力量。
  当时,其它较有实力的商场都在跑马圈地,争开分店。我们的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迎战,逆水而上,以规模降低成本,以规模提升品牌;二是,收缩战线,直至关门大吉。很可惜,谁都不能坚定老板逆水而上的决心。
  老板是有些实力的,象这家商场的物业,在一次和老板闲谈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年前就被老板花巨资买下来了,总共有四层楼。也就是说,商场是不用交租金的,压力较小。当时的生意已经不是很好,整个商场四层楼的营业额,和我一个朋友经营的一千来平方的家俱专卖店相当(知名品牌)。租金考虑进去的话,已是当然的亏损状态了。所以,老板想改变,但缺少勇气。

  退,不甘心。进,风险很大,开多几家分店,有可能将多年来赚到的钱全扔进去。老板选择了多数人都会选的结果,收缩战线。毕竟,英雄注定了是不多的。抱着以前赚取的利润,足够老板过好下半辈子了。虽然,老板也努力了一下,如招聘我及一些职业人员的进入,商场花了过百万重新装修等等。
  我在想,他如果能多认清自己的性格,并综合一下多年家具行业的经营经验,这一百多万,都不应该多花。在商场重新装修后,生意当然不见起色。也就是重新装修了一下,其它地方根本没有改变,从营销到管理。商场是在几个月后收队的,连装修费都没赚加来。
  我在商场关门前两三个月就离开了。见形势不好,掉头就跑是我这时的作风。离职的那天是重阳节吧,是登山的日子。当天晚上老板起了组织公司员工去爬南山的念头。之前也和老板去爬过南山,老板有这个爱好。那天,有点不愿意去,毕竟,就要离开了,这对我来说已没有什么意义。
  老板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不来,就没什么意思了,只有和你,才能说上几句话”。有些感动,就去了。当天,南山因为爬山的人太多,我们去的时候,丨警丨察已经开始封山,只许下,不许上,有些遗憾。我们去了海边,象孩子一样买了许多的烟花放。
  璀璨的光照着我心事重重若有所思的脸,我有些伤感,却又不想表露。再后来,去喝酒。那个夜晚,有些回忆。

  到现在,和老板偶尔还会通个电话。在我到过的这么多家企业,和许多曾经的领导和前辈维持住了一定的联系,他们没把我看作是一堆垃圾,已够我欣慰。也许我的打工生涯就在这里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我的自主时代。这一年,2004下半年。
  我的职场经历,很少存在,在一家企业提拔上去的情况。在一家企业干,想升职,当然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你有能力,二是有空缺。而我这种方式,只要满足第一个条件就可以。我不鼓励所有的朋友用我的这种方式去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这种方式虽然进步快一些,学到的东西也多一些,但付出的代价也是当然的多。怎么说呢,规划职业生涯也好、娶老婆也好、过日子也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漂亮的。

  这个阶段,我喜欢的一句话来自今何在的《悟空传》:“我要这天,再遮不了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众生,都明白我意;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日期:2008-1-15 15:52:05
  二十三、人才
  如果深圳人才市场有推出终身卡的话,我估计会去买一张,因为我根本看不到,我这么不停的换工作,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人才市场上每个人都在竭力的表现自己,我们需要遵守游戏规则,又不能遵守游戏规则,我们必须诚实,又不能诚实,每一次面试,都在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有时你是猫,有时你是鼠,大家都心照不宣,以使这个游戏能接着往下玩。
  在深圳过了这么些年,我找过很多次工作,也招聘过许多的人,一个人有没有信心,是很容易看得出来的。没有经历实践的信心,是苍白和无力的,如果你不能说服自己,就很难说服别人,反过来说,你要过了自己这一关,说服别人也就很容易。
  人成长所需要的养分很多,其中信心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信心我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骗自己,这种自信有另外的说法,称之为自大。另一种是在对自己和环境的客观了解下,做出的合理推论。

  也许一个人可以在部分时间骗过自己和部分人,但却很难做到在所有的时间骗过自己和所有人。这时,我的信心其实是很脆弱的,很容易就动摇。想象一下,连着几次考试不及格,有几个能做到不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大,经不起现实的摧残。
  在人才市场,看来去匆匆的人群,是件有意思的事。看表情下定单,很容易分辩出哪些人是来找工作的,哪些人是来招人的。也许,当一个人来找工作,能做到象一个招工人似的心态,那么要找份工作,想必会容易些。不得不承认,心态确实能左右很多事情的结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