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
第25节

作者: 就新花样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时候说我是一个职场高手的话,有点过了。但职场老手这个牌子,估计我还能脸不红耳不赤的扛下来。面试根本就不怯场,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语气沉重。包包里精心设计的简历表有三种不同版本,可以让我随时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岗位做出调整。
  找工作对我来说,不是件难事,一般情况下,我也就是用个十天八天的搞定一份工作,但绝对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不是因为找工作的艰辛,而是觉得一旦去工作了,我就象是被牢牢的钉在某个地方,动弹不得。
  我无法进攻,也没有自由。靠打工攒到我心目中金钱的数额,这应该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学历和背景也基本限制了我的空间,如果这样我都能做到年薪百万的高度,那么我去创业,一定能赚比这更多,不用怎么考虑,我铁了心的朝自选的天空一路狂奔。
  说一件事。我不太清楚现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也不知道有多少朋友留意到,在过去的几年,深圳的一些规模中等的人才市场,会经常举行一些专场招聘会,一般都是些知名企业。门票费用也相对较贵,十元。
  可以很生气很负责任的说,这些招聘会提供的职位,大多是虚假的。是企业和人才市场勾搭纯粹是以赚钱为目的而举行的肮脏招聘。特点是服务业居多,要求普遍不高,有确实需要的职位,也会在广告宣传中降低招聘标准,样它们就能赚到更多人的钱了。

  我大概计算了一下,一场这样所谓的招聘会,长则连续招聘三天,短则一天,收到的门票钱是以万为单位的。当你看到长长的人龙,知道有人为了一个希望节衣缩食的时候,你能对这些人渣致以什么样的良好祝愿?
  好笑的是,就是这样的专场招聘会,招聘单位也不会放过做广告的机会,放着精心制作的录像,叫炫着诚信、发展之类的字眼,听着我就想打人。我不敢打人,但却敢打各类电话,也敢当面质问这些公司,不过,结果你也知道了,世界仍然这么的美好。
  如果可以列一张单子的话,这个名单将很长,许多冠冕堂皇的企业都将在里面。不乏一些所谓的上市公司,如日中天的企业。有心人把三年前的特区报翻出来就知道有哪些家了。我诅咒那些我知道的,愿他们安息。
  言归正传,在这家家具公司我的电脑技术突飞猛进,打字速度也快了很多,整天没事就在网上逛。学会使用网络以后,我发现我打开了一扇窗。实体书是一个世界,网络是一个世界,有无数的不同观点碰撞,有无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以往的许多知识性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我甚至觉得想了解的某方面知识开始形成体系。当时主要精力主要投放在管理类上面。网络上各种管理类文章我都看,从《华为基本法》到五百强公司的管理规章和制度;从彼得德鲁克到杰克韦尔奇。我一目十行,如饥似渴。

  我在电脑上看《全球通史》、《上下五千年》等,还顺便重新温习了一下《金庸全集》,省了不少买书钱啊。出于个人兴趣,还研究了一下军事,着重于建国后发生的那些战争。珍宝岛之战、克什米尔之战、炮轰金门、对越自卫还击,研究最仔细的就是抗美援朝了。
  看着那描写惨烈的战争的文字,我时常热泪盈眶。我悲痛于我们的落后,感动于英雄的伟大。精神力量确实可以战胜一定程度的物质领先,但也逃脱不了付出惨重代价的现实。金戈铁马,战火硝烟,有时我恨不得我就在当年的战场上,奋勇杀敌。
  自从离开学校,再没有如此集中的看过书了。因为是在电脑上看的缘故,我的眼睛好象就是从这时开始近视的,还好没严重到让我架上一副眼镜的地步。
  仅仅说是看书,严格的说那是不对的。比如论坛上的一些言论等,这些言论补充了我的一些视野。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真的和假的放在一起,假设你愿意思考并且懂得思考的话,多数的真相还是不难发现的。虽说有些情况还有待检验,但总比片面之词,毕竟好了许多。
  这段时期的学习,就象是囫囵吞枣,它让我找到了点自己知道蛮多的感觉,却还未能转化成实际的战斗力。

  日期:2008-1-16 12:56:44
  二十四、电池行业
  有没有人开始厌烦我这样不停的换工作呢?现在写的是我倒数第二份工作,然后就会进入我的创业主题。
  我再次换了行业,这次我进入的是一家专门生产手机电池的工厂。职位是董事长秘书,后还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是虚职,是总经理为了拍董事长马屁给我的名号。在董事长看来,我作为他的助手,应该连早餐都帮他买好。
  这个领导喜欢听别人说话,然后时不时用一双眼睛牢牢的盯着你,你要是心里有鬼且心理素质不好,很容易被他盯出些什么毛病来。总算当时的我,坦荡且开始平稳,人总是在一天天的长大不是。对于董事长来说,这种死盯着考验人是经过了成本和效率核算的最好方式吧?
  工厂有几个股东,老板们文化都不高,学历最高的是高中,还有几个是小学文化。公司办理许多工商注册出入境等手续等都有经我的手,各自的简历也都是我写的。他们的经历能看得出来,他们出社会闯荡比较早,前期都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积累经验和资源。
  浙江人的禀性也在他们各自的打拼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每个人的起点都不是很高,各自都有过打工或者做剃头匠较低层的经历,但他们分别在各个时期走上了同一条从商的路。也许是一个人做得不错,带动了其它的人进入,在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批发店铺,吞吐量惊人。发展到这个时候,很自然的就合伙起来办工厂了,走的典型贸工技路线。

  这是我工作过的最简单的一个企业,买回新上市的手机电池,工程部拆开,分析结构,出方案。采购部买回电芯、组件、元器件,上流水线组装。顺便报个料,我们生产的电池还算过得去,但有一天我仍然知道了,我们采购的电芯其实就是翻新的,采购部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
  另外我们也生产万能充电器,满世界都有的东西,出厂价也就是三块钱到四块钱之间的东西,手机电池根据型号有不同的价格,一般是十多块钱一块,低的甚至在十块钱以下,很少有超过二十块钱的电池。2004年吧,差不多是这行情。
  万事开头,再加上领导也多,问题天天有,我说你的错,你说他的错。那时候天天开会,开来开去都感觉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总说在同一个地方不能摔倒两次,但事实却是,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同一个错。
  在我看来,当时最大的问题当然就是决策者过多,并且他们彼此谁也不服谁,执行上都按自己的那一套去做,把总经理视若无物。工厂有许久都没有上轨道,整天还是吵闹不休,开会时几个老板轮着来,一个一个的喋喋不休,怪这个怪那个。我们这些打工的就是当然的弱势群体了。这种现象发生的次数多了去了,第一个忍不住的人是我,当然是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