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暗格——双鱼玉佩始末》
第12节

作者: 秦州老舅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5-15 12:11:00
  我分析道:“所幸通缉榜文上的肖像与本人大相径庭,应该可以瞒天过海!”
  “此并非长久之计!”不师古说道:“其一,卢生背负着双重通缉身份,不敢随意示人;其二,名义上郑国已然困死于地宫,不可重出于世;其三,郑容乃是始皇帝旧臣,扶苏之死已然敲响了警钟。”

  我毕恭毕敬道:“烦劳从详讲来!”
  不师古应言即说:“胡亥听从中车府令赵高的谗言排除异己,残害忠良,大将蒙恬吞药自尽,其弟蒙毅被迫自杀,相继又有诸多老臣含冤而亡。事态如洪水漫延,胡亥的魔爪在向外肆虐的同时兼而往内,杀戮十二公子于咸阳,处决六公子于杜邮,更碾死嬴元嫚、嬴阴嫚、嬴诗嫚、嬴嫶嫚、嬴惠嫚、嬴丽嫚、嬴季嫚等十公主。后来公子将闾昆弟三人,亦拔剑自裁。其手足三十一人莫不遭厄,未得善终。只有公子高主动请缨往骊山守陵,方才免于一死。帝王昏庸,朝纲败坏,若郑容回去岂不羊入虎口,胡亥定教他追随先帝于九泉之下。”

  日期:2015-05-15 12:58:00
  我化用诸葛孔明出师表中的精辟之谈:“亲贤臣,远小人,此大秦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二世所以倾颓也。”
  不师古呵呵一笑:“真知灼见,此言得之。”其时日已西沉,鸡犬闻于阡陌,我草草果腹,抱定了秉烛夜谈的决心。值得庆幸的是,不师古未厌其烦,欣然陪我促膝长谈,紧接着说:“卢生、郑国、郑容三人不宜再逗留于咸阳,而我对于这伤心地亦无所留恋,遂打算相与隐姓埋名,侨居别处。”

  日期:2015-05-15 14:02:00
  我问:“秦兼天下,普天之下则莫非王土,你们将欲何往?”
  不师古道:“我们同样纠结于这个问题,若要离开秦土,向东则入夷,向西则投戎,向南则服蛮,向北则靠狄。但这些羌人是靠不住的,他们惧怕虎狼之师的大秦军团,我们若深入其地,指不定会被遣返乃至当成叛国贼进献于秦,借以取悦。”
  我愁然叹惋:“悲夫!天下何其之大,竟没一处乐土以供容身。”
  不师古跟着道:“倒不必杞人忧天,正如卢生当初诈作《禄图书》,言及亡秦者胡也,舍此夷蛮戎狄之外,胡人恰恰与暴秦形同水火,可谓是仇深似海,誓不与其同日月。想到此节,我们便决定携带家眷翻越长城,投匈奴而去。可喜的是,匈奴之地并非如想象中的那么鸿蒙未开,不知教化。我倒觉得比起中原,它的美更惹人心醉。最后我们选择在盐泽的楼兰国落脚永驻,那里山清水秀,花草丰腴,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

  日期:2015-05-15 14:42:00

  “常言道,爱屋及乌,恨屋亦及乌。”我顺势说:“匈奴对秦人恨之入骨,他们怎不驱逐你们?”
  “常言也道,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师古冷笑了一声:“入家敬掌柜,进山拜大王的规矩我们还是懂的,两手空空如何使得,总要拿出点像模像样的东西聊表诚意才成,让楼兰王尝到甜头,我们自然就少吃苦头。待得郑国将淬有稷泽白玉膏的和氏璧献给楼兰王时,楼兰王笑靥如花,因之也对我们礼遇有加,此后更是视为上宾。”
  日期:2015-05-15 17:14:00
  我心里默念着“楼兰”这个差点史佚其名的匈奴小国,今时今日,无论谁对它的了解都还停留在空壳阶段,所知止于一星半点。或许你听过酒鬼李太白的醉言醉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我也见过王昌龄大言不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说句题外的话,文士休要狂言舞刀,武夫莫学骚人弄墨,否则必然见笑于方家。千年以来,能真正做到既文且武者,仅两人而已,一曰曹,二曰毛。

  日期:2015-05-15 17:59:00

  言归正传,我借不师古之便,询问了秦时楼兰的概况,不师古说:“楼兰是匈奴国中数一数二的城郭之国,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各式建筑错落有致。虽不比秦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雄伟大气,但毗邻盐泽,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物弥补了建筑的缺憾。此外,楼兰人口稀疏,总和尚不及大秦之万一,国土亦不甚广袤,往东接连敦煌,西北止于焉耆、尉犁,西南抵达若羌、且末,粗粗算来仅抵得上大秦江山之一隅。尽管如此,可住久了我同样为它所倾倒。只是楼兰有些风俗,我坚决不能接受。”

  日期:2015-05-15 19:52:00
  “是什么异风怪俗令你这般深恶痛绝?”我问。
  不师古称奇啧啧,追忆客居楼兰期月以后,楼兰王大肆挑选精壮之士与他切磋。一时间国君尚武,全民皆兵,楼兰王每日都免不了恶战几场。一则楼兰王的确勇武过人,二则他贵为一国之主有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伤他分毫?

  毋庸多言,输赢立判,楼兰王八日之间连克七百九十六名劲敌。大获全胜的楼兰王日益骄纵,其性情与当年的秦武公如出一辙。楼兰王越战越勇,无一败绩,最终遍寻对手而不可得。为求痛快一战,楼兰王竟然驱兽以搏,正如秦武公卖弄力气扛鼎而亡一样,楼兰王也因炫耀武力而反遭兽噬。
  日期:2015-05-15 20:56:00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楼兰王死便死矣,其子照旧承继父业,接手楼兰。不师古忽而恶狠狠地道:“我万万料想不到,储君接手的不单是父亲手中的权柄,还要接手父亲的遗孀,更为离谱的是,新王得册封母亲为妃嫔。我们四人得悉后当场发作,直骂此等乱人伦,毁纲常之事与禽兽何异!但楼兰人习以为常,他们对这种父死子娶其母,兄死弟娶其嫂的事早已司空见惯。那天的国宴我们四个都没有出席,后来我听楼兰武士讲,前任楼兰王临死前还特意将和氏璧留于夫人作嫁妆!”

  日期:2015-05-16 00:34:00
  我无语,不师古又道:“当时新继任的楼兰王伊骨那呼仅在舞勺之年,而其母阏氏也只是徐娘半老,朱颜尤在。我很纳闷,伊骨那呼娶了阏氏,往后该叫她什么?”
  不师古摇头晃脑地说着,眼神中满身鄙夷之色。而我也跟着糊涂了,叫娘?叫新娘?我半开玩笑地道:“实在不行就叫娘娘吧。”
  不师古被逗得一乐,转而哀叹道:“其实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我们又何必用自己的道德理念去衡量他人的价值观。慢慢地我接受了现实,尽管阏氏是伊骨那呼的生母,但两人结成连理后也是会巫山云雨的,甚至在将来阏氏还要为伊骨那呼诞下子嗣,以续香火。这一切是那么顺理成章,可又是那么事与愿违,阏氏怀胎十月后,居然难产而死。若深究起酿成祸端的原因,至少有一半要归咎于那块淬有稷泽白玉膏的和氏璧。”

  日期:2015-05-16 09:10:00
  “阏氏难产而死,怎奈搭上性命生下的婴儿竟是个死胎。”不师古又怜悯道:“人之不幸,莫过于此。事后我们听负责接生的稳婆谈起胎儿临盆时的状况,方才彻悟。描述中难产的阏氏,新生的死胎不正与休眠状态一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