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局》
第31节

作者: 黄飞鸿007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对于整个后二战时代的回顾不难看到,油价剧烈上涨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萧条有着极强的伴生关系。可以说,只要出现了油价的大幅上涨,就可以断言必然发生或者正在酝酿着一场经济危机。最近的这一轮油价上涨开始于1999年,1998年底石油价格曾经跌破10美元/桶。油价上涨造成了一次危机,也就是从1999年开始网络泡沫的破灭。但是就程度而言,这算不上是一次大的经济危机。油价与经济危机的相关性仍然存在,不过2000年到2001年的危机释放的能量较小,没有抑制住油价的上涨势头。在此后7年的时间里,油价一路过关斩将,不断地刷新历史高点,到2008年7月达到历史最高点147美元/桶。格林斯潘曾经表示,美国经济对于石油的依赖程度已经大大降低了,这一次石油价格的上涨不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不过事实证明他错了,这一轮石油上涨不但严重影响了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而且由于这一轮石油价格上涨持续的时间之久以及上涨幅度之大均远远超过了以往历次石油危机,相应的本次金融危机在短短半年时间表现出的破坏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二战后历次世界经济危机。目前正在直追1929年的大萧条。

  本小节完
  日期:2009-03-28 20:17:45
  石油这种资源还有个特性,储量分布很不均匀.多的地方到处是油井,少的地方丁点没有,不像煤炭和铁矿石分布相对均匀.
  中东这个地区,战略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谁控制了中东,就控制了亚欧非三洲的交通枢纽,各种力量都在这里较劲.所以中东是个火药桶,总是隔三差五的出事情.偏巧这里石油又特别多.这么一来石油就和地缘政治挂钩了,不是单纯的市场供需来决定.
  光是美国和苏联也就罢了,二战中犹太人很惨,战后在中东复国了.中东地区又增加了宗教之间的冲突,这湾水也就越搅越混,局势更加不稳定了.
  至于说石油价格和经济周期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密切的联系,因为石油这种资源太重要了,而且可替代性太低.欧洲油田太少,除了进口一点办法没有,二战中希特勒曾经把煤炭液化当石油用,但是这种技术现在也有很多问题.
  油价比较低的时候,人们会相应的购买或者建立一些消耗石油比较多的资产或者设备.比方说大排量越野车,低油价的时候开着很拉风,满大街瞎逛.当石油价格上涨的时候,大家都做多或者囤积石油,导致其他领域的消费或者投资被挤占,经济出现减速的兆头.但是做多太厉害了,油价肯定要跌,因为消费被抑制了囤积又太多了.经济危机往往在石油价格从最高点下降的时候发生,做多的人都赔钱了,期货市场里面赔了只能砍掉消费和投资.如果是贷款炒期货,那就要拖欠贷款或者变卖家产了.问题大排量汽车买了你也不能把排量改小,耗能比较厉害的机器想要改造也不是说改就改得了的.这样一来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变得不活跃,没事都在家呆着不出门,经济就危机了.

  任何经济活动,从物理角度说,一定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严格的说是消耗负熵的过程.石油是现代社会主要的能源,能源消耗量降低,经济活动必然是不活跃的.基本原理就是这样.相应的用其他指标也能够看到经济的运行情况,比如社会总用电量.用电量如果负增长的话,经济十有八九是负增长的.
  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经济新闻,每个月的用电量变化是很重要的指数,对股市有影响的.
  日期:2009-03-30 09:26:54
  后石油时代
  二战后以往历次危机过后经济复苏的时候,石油价格基本回到了危机发生之前的水平。不过这一次恐怕不会。换句话说,这一次人们很难看到石油价格能够回到10美元/桶左右的低油价时代。而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肯定会对经济危机的结束产生不利影响。如此一来,实际上油价就成为欧美经济走出危机的一个限制性因素,这一限制性因素长期起作用,则经济危机的时间延长,最终结果会迫使人们改变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经济要从石油时代向后石油时代过渡。目前多数分析报告所预测的世界经济将在2009年下半年或者2010年上半年见底,恐怕过于乐观了一些。深层的影响力估计会在更长的时间内起作用,使得整个人类社会开始向后石油时代过渡。而美国之成为美国,是必须依靠奢侈的生活方式作为基础的。美国人自称为“车轮子上的国家”,与石油密切相关的奢侈靡费的物质生活无以为继,这个国家将会因此变得面目全非。

  何以会造成石油价格未来在高位继续徘徊呢?当然这一前提是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不出现极其严重的负增长。这种程度的负增长一旦出现,各国经济生活事实上肯定已经面目全非了,也无需油价来影响。在经济生活比较正常的情况下,长期影响油价的主要因素是石油的生产。如果以恒定速度开采石油,那么按照现在已知的石油储量会在四十年左右采完。如果我们把石油的开采速度考虑在内的话,恐怕地球的石油是人类永远也采不完的。不过这绝不是说地球的石油资源是无限的,而是石油生产必须服从一定的物理规律,开采难度将随着开采过程逐渐加大,以至于到某一时间开采的成本高于出售石油的收入,于是剩下的石油也就无法开采。每一个油田和每一个产油国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开采速度逐渐增加而后又逐渐下降的过程。开采速度的顶点就是著名的哈伯特顶点 。

  对于美国来说,这个顶点在70年代已经出现。此后美国自身的石油开采速度逐渐降低,相应的也就越来越依赖于进口石油。美国人口只有3亿,不足全世界的5%。但是这个国家消耗的石油则占世界年产量的25%。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增加了美国的贸易赤字,成为美国在近年陷入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贸易形势的变化,也与美国的石油生产表现出强烈的相关性。1971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刚刚开始从顶峰下降,同一年美国的贸易也从顺差转变为逆差。目前美国的石油自给率只有35%,每年石油进口量达到6亿吨。按照石油价格从2001年上涨80美元考虑的话,也就是说从20美元上涨到100美元的话,美国需要为此每年多花4200亿美元。2007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为7000多亿美元,油价变化对于美国贸易赤字的影响可见一斑。从这个角度说,油价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力没有下降,反而在一定程度加强了。石油价格空前的上涨,也必然对应着经济危机空前的破坏力。

  不但美国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顶点,加拿大英国等产油国家也出现了这样的顶点。这就意味着这些国家的石油生产速度在未来将会逐渐下降。此外,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有一批重要的产油国将越过石油生产的顶点,整个世界的石油生产速度有可能已经越过了顶峰,或者将在未来数年达到物理顶峰。这就意味着石油资源还可以供人类开采很长时间,但是石油的产出速度是不足使用的。如此一来,石油将成为长期笼罩在美国经济头上的阴云,阻碍其经济触底复苏,并迫使美国改变其生活方式。然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这个国家而言是致命的,其国力将一蹶不振。

  注释:1953年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预言美国的石油生产会在1966年到1971年年达到顶峰,后来这一生产高峰果然在1970年出现,故此称为哈伯特顶点。不论是单个油田,还是一个地区,石油生产速度都大致符合哈伯特曲线。这个曲线的形状像一个扣在地上的大钟,哈伯特顶点就是钟的最顶端。以解析式表达如下,其中x为石油的开采速度:

  本节未完
  日期:2009-03-30 15:38:56
  多早晚生活水准下降的美国人对于花费巨额开支保护这么个办不了多少实事的总统感到厌倦和愤怒的时候,美国的种族矛盾就到火候了。现在美国人还只是对银行高管和三个汽车巨头比较恼火,没把矛头对准奥巴马。
  等美国经济再倒退一段,失业人口再多些,奥巴马就难做人了。安保标准降低容易出事,保持不变又很难向纳税人解释花这么多钱保卫总统到底有什么用?
  奥巴马欧洲行安保严密 500人随行带AB血型
  中新网3月30日电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作为上任总统后的第一次欧洲之行,奥巴马此次启程前往英国参加G20峰会启用了前所未有的安保措施。其中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对基地组织及其在欧洲的支持者威胁的担忧,另一方面美国也唯恐奥巴马的黑人总统身份激起欧洲激进种族主义者的攻击。

  据称,此次陪伴总统出行欧洲的500人的随行队伍是从罗马帝国以来就很少见的。回忆起1998年克林顿参加伯明翰G8峰会时,还曾经在街头摊点与顾客共享薯条。
  奥巴马的出行也将由众多诱敌直升机陪伴,欧洲出行期间,也将乘坐加强防御的凯迪拉克总统专用车。如果遇上最坏的情况,比如说1981年那样的枪击,总统根本不必去医院,他随身的医护队伍连总统的AB型救急血型都带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