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从一个良好的开局逐渐滑向极度危险的深渊,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打断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使中国陷入了分裂与混乱之中。
日期:2009-03-17 09:14:50
国家安全
上述观点恐怕会招致广泛的反对和质疑。普遍的反驳观点可能是这样的:中国从鸦片战争后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国势积弱,就算我们当时一门心思搞建设,难道就能搞的下去吗?不照搬美国的先进制度,中国怎么能自保?但是事实上中国的确就可以做到,即便是西方陷入了世界大战,中国也照样可以踏踏实实搞建设。
冬着棉夏着单,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四季更替使然。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同样需要面对不同的国际大气候,而且国际大气候从来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晚清所对应的时间段,是西方文明的扩张期结尾段。此时的西方列强挖空心思要把全世界都纳入其殖民体系,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安全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是到了民国初年,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之所以拿出一章的篇幅来讨论二十世纪西方文明,也正是为了说明不同时代的更替。进入动荡期的西方列强是不可能有力量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只要中国积极发展提高国防力量,晚清的局面就不可能重演。把晚清的事情简单的照搬到民国初年,实际上和三伏天穿着羽绒服晒太阳是一样的,遗憾的是中国人的思想长期陷于这个误区。
为了更清晰的理解当时中国的处境,我们不妨逐个考察一下当时的西方列强。首先,英国对于中国的领土野心是比较有限的。整个近代英国是侵略中国最早的国家,但是英国所占领的中国领土,也不过香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占领北京时期,如果英国要求清政府割让大片领土,清政府也会接受,否则日后也不会割让台湾。不过英国并没有提出什么领土要求,正统的西方国家更多的是在乎商业利益,中国毕竟不是印度,英国尚未野心膨胀到要直接统治数量庞大的中国人的地步。美国与英国是类似的,对于中国没有大的领土野心。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不会有分裂中国的想法和行动,但是领土野心是基本没有的。至于法国,在拿破仑之后法国在一对一的战争中没有取胜过,而且法国本身也是正统的西方国家,更多的追逐商业利益而不是中国的领土。德国统一较晚,虽然在西元1900年有瓜分中国的企图但随后意识到直接统治中国是德国无法做到的,此后的德国全力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可能有力量到中国搞军事占领。俄国在近代对于中国领土完整造成过巨大危害,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俄国无力在参与一战的同时在中国发动战争。一战后由于英美等国对苏俄(联)的封锁与围堵,苏俄(联)也不可能再对中国提出领土要求。至于列强的联合入侵,在一战爆发后是不可能出现的,战争期间各国忙于欧洲战争,不可能在远东发动联合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迅速出现了苏俄(联)与资本主义世界的对立,两个阵营之间的互相遏制和对立成为主要矛盾,也不可能联合侵华。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辛亥革命之后唯一能够对中国造成较大危害的,只有日本而已。或者说,中国只要能够避免日本的入侵,那么当时的中国在安全上就完全不成问题。晚清的局面不可能再次出现,因为国际大气候已经完全不同了。
日本的威胁实际上也远比多数读者所习惯认为的要小。如果日本不能够不战而得东北,日本绝没有实力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即便是在甲午战争中,只要清政府迁都西安而不投降,日本也完全没有力量把战争打下去,只有财政破产一条路可走。清政府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不愿意迁都再战,以国家权益换取其苟延残喘造成了日本甲午战争的全胜结局。
日期:2009-03-18 09:20:47
克伦威尔与拿破仑
既然不照搬美国的制度中国也可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并且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那么将照搬他国制度作为判断这个革命成败的标准是不是合适就有待商榷了。不过惯性思维恐怕仍然会让人们继续坚持赋予辛亥革命这样一个听起来很神圣的历史使命,因为所谓的民主化似乎是二十世纪历史的大趋势之一,中国总是要臣服于这样一个趋势的。辛亥革命既然发生于那样的时代,似乎也就必须承担那样的任务。
为了求同存异,不妨认同民主化是二十世纪的历史趋势好了。但是事情并不仅仅如此简单,即便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中国真的可以毕其功于一役,通过一次革命就把美国的体制复制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吗?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如果纠缠于历史的细节,那是谈上几年也难以有结论的。考虑到便于普通读者的理解,不放宏观上考察一下其他有一定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完民主化历程,再来对比中国结论就会一目了然。
为了与中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像荷兰这样的小国就暂时不考虑了。而且荷兰是经由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而走向君主立宪,与纯粹的国内革命属于不同的路线。英法两个国家领土相对较大,历史也远比美国要长,下面就以这两个国家作为例子来分析一下。首先,英法两国距离意大利都不算远,法国还直接与意大利接壤。这两个国家可以算得上是饱受古罗马文化熏陶,时间至少也在一千年以上。英法两国和希腊的距离要远一些,但是无论怎样也比中国近的多。当这两个国家在近代发生革命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实现了一步到位的民主化。英国是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欧洲大国。在1649年处决查理一世之后,按照比较简单的想法,似乎应该有个华盛顿式的人物让英国进入一个共和制的时代。历史的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英国在革命之后名义上宣布了进入共和制,但是实际上是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时期。1653年12月克伦威尔公然带兵解散了议会,这种做法与被他推翻的查理一世并没有多少差别,但是并没有如查理一世一般招致全国举兵讨伐。随后克伦威尔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护国主。克伦威尔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此后是三十年的君主制时期,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进入了君主立宪时期。英国学者对于克伦威尔的看法是比较复杂的,不过克伦威尔并没有因为其军事独裁而被罩上窃国大盗的帽子,实际上克伦威尔的统治时期,是整个英帝国霸业的重要奠基时期。如果不进行军事独裁,克伦威尔在当时无法建立一个有效率的政府。在内政方面,克伦威尔以铁腕平定了国内的种种乱象,恢复了社会秩序。这位清教徒出身的独裁者统帅着一支清教徒军队,并且把清教徒式的生活推广到整个英国,限制纵欲和享乐甚至消费,尽可能将资源投向扩大再生产。尽管这种生活让很多人觉得别扭,但是毕竟是有秩序的。国内稳定的同时,他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大海。克伦威尔颁布了《航海条例》并挑起了与荷兰的海上战争,这就是第一次英荷战争。这次战争是英帝国夺取海上霸权的重要阶段性战争。虽然英国没有在海战中打败荷兰,但是结果是有利于英国的,英国俘虏的大批荷兰商船充实了英国的远洋船队,从荷兰人手中夺得了全球航运贸易的头把交椅。从此之后,荷兰人作为“海上马车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