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更多的相信武力是有局限的,使用武力的过程对自己是有害的的。所以说兵凶战危,圣人不得已而用之。那么对于社会上数量广大的弱势群体,光靠武力去统治是不可以的,起码要懂得尊重弱势群体的权益。是不是所有统治者都做到了这一点是一码事,但是比较有头脑的政治家是清楚这一点的。李世民就告诉他的子孙,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天下至弱者是水,至强者还是水,不要当老百姓是随便捏的面团。
当然在这一点上是需要中庸的,虽然黄帝和大禹的时代都没人说过中庸这个词,我相信在他们那时已经理解这种意思。对于武力而言,不能迷信,但是又不能没有尚武精神。也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既不能狂热的认为自己的武力天下无敌,又不能唯唯诺诺对于外来的军事压力逆来顺受。秦偏执于前者,宋又更靠近后者。中庸,实际上是很难达到的境界。
日期:2009-02-17 07:17:51
海洋国家的时代
之所以说文化的作用不应当过度高估,因为还有地理因素的巨大影响。仅以英法德三国为例,这三个国家历史长度差不多,都比较早的摆脱了天主教影响,领土面积和人口相差也不大。然而三个国家在长达四百年的欧洲文明扩张期获得的殖民地与财富却相差悬殊。如果我们仔细比较的话,至少能够发现两点规律。第一,距离美洲越远的国家,发展越慢。第二,越靠近欧洲的中心位置,发展越困难。在第二章已经提到,欧洲本身是个大半岛。因此第二条规律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述,那就是:海岸线越短的国家,发展越困难。何以如此呢?第一条规律是很好理解的,距离美洲越远,从美洲获得的财富也就越少。缺少了外部的输血,其发展自然会相对缓慢。至于第二条,这就体现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的具体分析,笔者数年前曾在解析世界近代史的文章《大陆猜想》中专门阐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海洋国家在政治上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稳定性,这一点是大陆国家难以具备的。这种稳定性有利于其海外扩张,同时海洋国家在扩张的过程中所“复制”出来的国家,也往往具有这种稳定性,比如澳大利亚和美国等。
关于近代历史,很多读者可能听到过一种说法:近代五百年是海洋国家的时代。事实基本如此,至少从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的那天起到现在,都是海洋国家的时代。先是英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版图空前广大的日不落帝国,继之以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准确的说,这个说法是有点问题的,应该说近代是海洋国家和准海洋国家的时代。就国家属性而言,美国不是海洋国家,而是英国这个海洋国家在一个大半岛上“复制”出来的准海洋国家。海洋国家和准海洋国家在近代的这种优势,实际上是其先天政治稳定性的体现。政治上越稳定,越能够持续不断的进行战略扩张。
为什么是英国
前面已经提到,远离罗马教廷的西欧国家通过文艺复兴,继承了古希腊文明的内核,因此它们具有了把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得等古希腊科学家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潜质。在扩张的过程中,军队迫切得需要更高性能的武器,这就对金属加工业和化学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商人为了占领更加广阔的市场,也希望能够获得价格更加低廉的商品,这使得手工业和工业各部门都有必要积极地考虑如何降低成本。整个社会对新技术的迫切需要和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潜力结合在一起,毫无疑问必然给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平带来一次飞跃。那么这个飞跃应当首先出现在哪里呢?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首先实现这个飞跃的国家必须具有非常发达的商业,而且其面对的应当是日益广阔的全球市场。这个条件可以把所有东欧国家都排除在外,因为东欧国家缺少港口,也不具备占领全球市场的历史条件。其次,一个商业繁荣的国家,其政治应当是稳定的,国家应当是统一的,否则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商业难以发展。这个条件可以把德国排除在外。德国境内诸侯林立,征伐不休,德国的统一只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早了43年。再次,能够开创产业革命的国家,其社会必然是有活力的,思想是自由的。没有学术自由的社会产生产业革命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科学家缺乏进行研究和发表成果的基本条件,稍不留神就被送上了火刑架。这个条件就可以排除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天主教国家。近代天文学的创始人哥白尼慑于教廷势力,直到临终才将自己的著作印刷出版。同样在意大利,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伽利略晚年被教廷关入监狱,禁止其著作销售。直到三百余年之后,罗马教皇才于1979年公开为伽利略平反昭雪。最后,这个国家最好是政治上比较稳定的,否则科学家可能莫名其妙就混丢了脑袋。政治上的稳定同时也能够促进商业繁荣。这个条件可以排除法国。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首先发现了空气中一种成份可以支持燃烧,将其定名为氧气;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化学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反应方程的配平都依据这一定律。在法国大革命中,出现过一段极端血腥的恐怖统治时期,拉瓦锡即死于这个时期的末端。著名革命领袖之一马拉——就是被右翼刺客刺杀的那位、著名油画《马拉之死》的主角——早年试图弄个科学家的名头充充门面,但因其著述没有科学水准而受到皇家科学会教授拉瓦锡的批评。此公怀恨在心,趁大革命之机公报私仇,大骂拉瓦锡叫嚣要把这个伪科学家埋葬掉,实际上伪科学家是他自己。雅各宾派恐怖统治时期,杀人比吃饭还平常。拉瓦锡于1794年被拉上断头台,罪名很简单,曾经在以前的法国政府当过几天公务员。当时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砍掉他的脑袋只需要一瞬,但是法国以后一百年也长不出这样的脑袋来”。对于某些认为中国文化是酱缸,只有中国人才会搞什么内斗的专家们,希望他们也能够更多地了解一下欧洲历史。尽管法国历史上产生过笛卡尔、帕斯卡等伟大的科学家,这样的国度是不会首先出现产业革命的。
以上已经根据产业革命的几个前提条件对欧洲国家进行了筛选。绝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无法满足这些筛选条件。很明显,具备成为产业革命发源地条件的,就只剩下一个国家了——英国。历史所选择的也正是这个国家。产业革命从18世纪中期开始,到19实际前期在英国完成。产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英国的国力迅速膨胀,占领了面积超过自身国土一百倍以上的遍布世界各地的殖民地,获得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在产业革命之前,中国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始终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明朝时期中国的GDP至少占全世界30%左右,今天美国所占的比例不过25%。尽管产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的工业总产值才刚刚赶上中国。不过近代中国毫无疑问的衰落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这其实涉及到世界文化史上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日期:2009-02-18 09:42:14
李约瑟难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