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记——老将弥坚新秀潮涌,华语影坛刀光剑影》
第35节

作者: 方三卓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夺命深渊这种电影,就是一个简单的探险故事;真人真事改编,没鬼没妖,不深沉不装B,国内要是能编出来,放广电审稿绝对没问题。可惜国内探险类题材的电影目前还是真空状态,这个空白只能让好莱坞填补。看过深渊的人都说情节俗套,人物塑造刻板,IMDB上评分也不高;除了3D那点赚钱噱头,真没有过人之处。那为什么简单的故事我们编不出,这个市场空白我们占不了?我认为国内的很多编剧都脱离群众,不擅长从市井生活中提取素材。比如前段时间有个大学生花136天骑车穿越欧亚大陆,他要证明“一个没有钱、没有背景的人也可以靠自己实现梦想”。这就是最好的故事,编剧们为什么不能把眼光从帝王佳人转移到当代的普通人身上?

  冯小刚前段时间炮轰审查制度,觉得塑造不出反映时代的伟大作品“很痛心”,我倒是觉得现在有太多审查“安全区”的题材被人刻意忽视。坐在故纸堆里谈批判谈艺术能搞出什么深刻的创作,不贴近生活就没有生命力。
  目前除了加勒比海盗在国内有4.6亿票房外,进入内地票房前50位的中外电影里没几部是冒险题材。今年恐怖片算正式开发起来了;就算鬼吹灯拍不了,也不意味着惊悚/冒险类电影就没有任何发展余地。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日期:2011-09-15 07:38:38
  2、关于粉丝电影
  杨幂很争气——继刘亦菲抢走几部合拍片中等投资女一后,又一位内地小花突围成功。她明后两年作品不断,合作对象与电影规模同步提升,上位趋势保持不变。

  她的上位不仅对目前的女演员版图有冲击,无形中也对恐怖片进一步类型化标准化起到推动作用。今年几部主打青春偶像的电影,归根到底是片商开始有意识地细分观影人群,可以为特定人群制作特定电影。因为前几年请一大堆明星的制作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靠谱(比如天堂口),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赚钱的往往是明星,而制作公司却独资承担风险。所以他们必须寻找新的更理性的模式。这从明年几大电影公司的新项目中可以看出来,光线、星美、华谊真正的TOP制作都控制在一两部内,剩下的全是中小制作。这对演员号召力的要求相对比较低,新人相对也更容易获得机会。

  为什么说杨幂对恐怖片进一步标准化有推动作用?我认为从孤岛惊魂和蝴蝶公墓的制作模式可以看出来:孤岛票房属于踩狗屎运,杨幂爆红是谁也说不准的事,所以当初拍片用她并没有特别之处:低成本,青春题材,惊悚故事,养眼美女,大赚学生钱。发行方在后期宣传中有重点、有步骤推出话题当然是成功的关键。但这些还停留在传统操作上,并没有太大突破。而杨幂第二部恐怖片蝴蝶公墓不一样,这部电影取材自网络小说,对整个电影项目来讲是在交叉整合多种媒体资源。虽然之前的荒村公寓也是来自网络小说,但那部电影和年初的罪恶迷途一样,本质上还是在堆明星,何况那些明星并没有太强的市场号召力和公众认可度,定位不细化,档期不够好,所以这些电影都没有把媒体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因此杨幂的意义在这里:

  受欢迎的网络小说+青春恐怖题材+合适档期(暑期档)+超级人气明星+中等规模投资= 可盈利的电影
  如果投资更大的蝴蝶公墓证明上述这个等式成立,那么以后做恐怖片就有规律可循,至少剧本来源、演员选择、档期制定都会有全新的思路。电影公司如果对投资恐怖片慢慢产生信心,并且市场反响良好,那这就是类型片良性发展的开始。
  日期:2011-09-20 10:16:06
  【五十一】从粉丝电影向类型片进化
  接着上面话题继续。
  首先电影类型的划分就没有“粉丝电影”一说,公认的类型是动作/爱情/科幻/剧情/惊悚等,但没有什么粉丝型电影。这个词也不知道是哪家媒体先喊出来的,很不专业,对观众、业内人士都是误导。

  粉丝电影还是卖明星的老套路,只不过把以前当红的港台青春偶像换成了内地偶像而已。99年谢霆锋的《特警新人类》,03年吴建豪的《少年阿虎》以及周杰伦的《头文字D》《不能说的秘密》本质上都一样,换汤不换药,谁红谁演主角,制作方利用年轻偶像的鼎盛人气创造票房价值。最近暮光之城里的那个对眼小狼人也开始独自挑大梁演动作片,鬼佬初中小女生算是疯他迷他了,但他的新片《绑架》还是很清楚地划分到动作/剧情类里面。暮光、哈利波特吸引的群体也是广义的粉丝,只是文学作品和演员魅力合起来影响力更加惊人而已。

  内地市场目前出现“粉丝电影”的叫法,一方面说明本土新人偶像崛起,他们表现出一定的商业潜力和票房号召力,观众——特别是他们的粉丝受众群给予热烈回应,但媒体和各大制片公司跟不上这种变化,所以炮制所谓的粉丝电影;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市场对类型片的概念比较淡漠,一旦出现新情况就不知所措。
  今年以青春偶像为卖点的几部电影,虽然类型特征都非常明显,但真正利用好明星优势的只有孤岛惊魂一部。孤岛绝对是年度案例,值得全面研究。上面有朋友提到进影院挑电影的标准是故事和类型,明星只是其次,这就涉及类型片划分的科学依据。
  日期:2011-09-20 10:19:18
  海外有大量文献研究电影类型问题,常年稳定的最受欢迎的类型是:
  剧情>喜剧>动作/冒险>爱情,外加综合型科幻/幻想类。
  男性倾向冒险,女性倾向爱情,所以把性别偏好融合起来的大船和蓝人全球全年龄段通杀。
  仅以今年暑假为例,全球票房表现最好的类型片前五名是

  冒险>动作>喜剧>剧情>惊悚
  而中国观众的口味是这样的:
  如果再综合02年至今的国内票房前20名,国人喜欢的电影类型符合通用标准,只不过比老美更爱大场面大特效。
  惊悚/恐怖片本来就非常讨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可以划分出稳定的受众群,这些都有科学依据。所以这种类型片如果加上合适的商业噱头就具备足够的票房潜力。那么为什么大武生、无极限以及可遇见的五月天电影最终票房不给力呢?
  仅从类型片角度分析,大武生虽然是动作/剧情类电影,但遇上同是动作/剧情以及开了外挂“特效”“大场面”的美队,整体卖相上就少了一项竞争力。

  无极限主打的是爱情,受众群本来就偏女性,虽然制作方也想加入动作元素吸引男性观众,但无论宣传口号还是预告片都背离了动作片的划分,再加上定位的粉丝消费力实在太低,悲剧是必然的。
  至于五月天的3DNA,各位觉得院线会给这部“放大版现场演唱会”多少排片?上映前3天包场再给力,到后期也会疲软。
  日期:2011-09-20 10:24:07
  回到孤岛,杨幂对电影市场的最大启发并不是她的明星效应,而是如何利用当红明星挖掘最受欢迎的类型片的票房潜力。国内目前真正开发出来类型片的是冯小刚/宁浩的喜剧系列、裹脚布一样又臭又滥的海量古装动作片,以及少部分剧情片。
  至于科幻、冒险等赚钱大户在国内就是空白,变形金刚等视效大片上一部火一部,落山鸡之战这种B级片都能砍下2.2亿票房,可见观众对这类电影有多饥渴。为视效片建造的五星级影院基本就是为好莱坞做嫁衣,白白把市场让出去。

  我不相信国内搞电影的看不到这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别把“审查难过”的祥林嫂借口抬出来,不做的原因就是心态浮躁只想赚快钱。因为拍穿越剧、古装剧、武打片不用动脑子,吃吃老本就可以,最多换个包装多买版面炒话题;此外开发新技术费钱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有回报,干脆把技术活外包给韩国公司并美其名曰“国际合作”。没有自主产权核心技术就没有真正独立的电影工业,国你妹的国际。

  现在内地电影市场的机会就在于新类型的开发,谁抢到头香谁就是王。开发新类型必然有风险,而高人气年轻演员在媒体“吸睛”度上比前辈演员更有优势,对电影或许有促进作用。因为新类型+新演员=新鲜,而广受欢迎的类型片+超高人气新人演员+靠谱制作=潜力票房。文化创意产业卖的不就是新鲜么。
  日期:2011-09-20 10:55:07
  粉丝群体要警惕发行公司走邪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