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记——老将弥坚新秀潮涌,华语影坛刀光剑影》
第36节

作者: 方三卓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什么港台明星的“粉丝电影”和内地偶像的“粉丝电影”给媒体和各大公司造成“这是新类型”的错觉?关键在于两地粉丝行为差别太大,对电影市场的冲击不可同日而语。
  港台市场小,粉丝就算有什么动静,能掀起的波澜实在有限。但是内地市场不一样。杨幂、韩庚的粉丝人群庞大,最关键的是这些消费者有高度的热情、组织力和行动力,他们首先改变的市场生态就是院线排片。无论是首映包场还是后期监票,影迷的高度参与开始影响院线我行我素的商业操作,他们必须重视这部分消费者的声音。反过来,影迷(粉丝)强势的存在感会间接影响投资方对某位明星的观感,因为商业价值这个东西不是每个演员都有的,总有商人会嗅到味道。

  主打青春偶像的电影,现在来看都是前期强势,后期萎靡,做粉丝的不用玻璃心。再红的明星号召力都是有限的,电影能突围成功必然有深层原因,我的类型分析法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角度。
  另外太强调粉丝电影,最后受益的未必是某位偶像或者影迷群体。粉丝高度的行动力和组织力是双刃剑,某些公司已经有苗头借粉丝之力走歪路为电影宣传,比如本该由发行公司投资的宣传费通过各种手段转嫁到普通影迷头上,美其名曰“粉丝自发为偶像宣传”,在感情上把影迷和演员捆绑起来。音乐领域有秀粉的集资丑闻,这样的事希望不要发生在电影行业。

  影迷高度参与电影制作、宣发是好事,说明我们的观众依然对国产电影有热情有期待。电影人别负了这份期待。
  日期:2011-09-21 09:02:11
  另外前面提到过WW的电影产业这几年有所回暖,但推到美国爸爸实在够呛。WW的商业电影实践落在大陆后头,资金链、类型化开发都存在很大问题,再加上本土容量小,不管怎么发展都必须倚重大陆市场。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皮特陈高开低走、越混越惨的经历值得台湾影人深思。
  大陆电影市场每月都有变化,阿陆仔的口味不好琢磨,也不好伺候。
  日期:2011-09-27 09:15:29

  最近国产电影萎到无话可说,还好杨子大帝进来趟浑水搅局。演员不停洗牌,制片公司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他不是煤老板那种机动性超强的游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相反,大帝已经布局妥当,大腿抱牢,就等狗屎运降临一鸣惊人。
  【五十二】杨子大帝:第一战
  这位仁兄微博上的口号满搞的:少评多转,拍砖危险,撒野拉黑,恶评翻脸!
  刚进电影圈就带着一股王霸之气,就是不知道他牛逼能哄哄到多久。白蛇还有两天就开画了,片子好,杨子也算树立威望;片子烂,江湖地位还得慢慢熬。内地影视圈多的是傻速来的主,也有一批人在过去几年成为颇具影响力的玩家,那么他和现在的王二当家、于东、覃宏、王长田有什么不同?巨力以后的路线和博纳、华谊、星美、光线又有什么区别?对电影圈可能带来什么影响?老方就这几个问题和各位探讨探讨。

  先把杨子和马珂做个比较。马珂去年营销子丨弹丨非常成功,虽然他的不亦乐乎公司不能和上面几家上市企业相提并论,但这位厉害角色确实一战成名。马珂严格意义上应该和张伟平划到一起:公司只为一个导演开,项目只围着一个导演转,姜文不动,他也不动。最近没他俩什么事,就看杨子这次能否复制传奇了。
  首先,这两个人相同的手笔是大范围铺开硬广:马珂去年投了5000万宣传子丨弹丨,杨子今年青出于蓝青胜于蓝——“三不封顶”宣传白蛇。其次,两个人都表示要与同档期对手“君子之战”,这比大嘴和于东年初到年尾的痴缠要温和许多。目前来看,白蛇从威尼斯之后就坐稳国庆第一大片的位置,形势貌似大好。但是这部电影存在质量和宣传严重脱节的问题:程小东最近一部导演作品是《江山美人》,三个编剧的最新作品包括新少林寺、唐伯虎点秋香2、龙凤店等,编导全是快餐型。李连杰虽然大牌,不过今年姜文和甄子丹联手都救不了关云长,武侠在前期宣传时也是真威武,一上画又没达到预期。说明现在的观众对大牌明星更趋理性,如果没有好故事好制作,牛皮吹破天还是白搭。

  杨子也算新人,他的首战策略除了金元护航算一大优势,本质上还是非常保守:老套故事外加一线巨星。古装武打过去几年都迈不过3亿门槛,今年虽然屏幕增加影院增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套快餐型电影的市场也在扩容。白蛇如果能终结好莱坞横扫国片的势头当然不错,如果还是高台跳水后继乏力,那大帝真该重新评估接下来的电影项目了。

  日期:2011-09-27 11:51:20
  上面提到的四家公司都属于制作发行一条龙,博纳华谊尤其强。去年发行市场里中影老大,华谊老二;今年则是博纳、星美、光线三家争霸。相比较而言,星美主要强在中影星美院线,他们本身更偏重电影制作。而杨子的巨力现在只专注于制作领域,发行能力还比不上其他三家,综合水准自然差一些。不过杨子今年初已经抱牢中影大腿,未来至少合作5部电影;另外有消息说巨力今后几年会收购终端院线慢慢介入发行,如果真是这样,杨子以后的能量不容小觑。

  做比较前,先来看看几大巨头的成长图:
  华谊:1998年开始与冯小刚合作——2006年找到陈国富——2009年创业板上市
  博纳:1999年发行第一部影片——2003年踏足制作业——2010年纳斯达克上市
  星美:2002年投资第一部电影——2005年覃宏接手并掌舵至今
  光线:2006年(联合)发行第一部影片——2010独立制作影片——2011年创业板上市

  小马:2007年制作第一部电影
  这里面华谊自06年陈国富入驻后直接成为内地影坛“台湾帮”的大本营,今年的H计划更是让台湾势力在华谊内部到达顶点。如果说近两年大范围签约台湾艺人挤压内地演员发展空间已成事实,那么今年开始华谊则直接把资源送给港台新人导演。
  博纳在03-08年垄断了80%港产电影内地发行业务,于东的发家可谓和香港影人紧密相连;再加上近几年博纳主推港产合拍片,因此当之无愧是内地市场“香港帮”的领头羊。于东看重香港影人的原因是他们的“规范意识”,这两年博纳合作的香港导演档次已经上去,烂导演都跑光线那里去了。
  星美投的电影里,文艺片占了很大比重。覃宏的理念和王二完全不同:“我一直认为,应该坚持本土导演的发展,因为他们是真正能够体现中国文化底蕴、拍出真正有深度的影片,而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特别商业的那种,看完后什么都留不下。可能短时间内会产生利润,但是没有长性,没有积淀。我承认,在项目开发上面,华谊已经走在前头了……希望星美能够开发出一些新的类型片出来。”

  光线和小马都是最近五年才异军突起的电影公司。光线靠发行起家,他们对发行的重视程度胜过制作,虽然这两年也踏足制片领域,但已经成烂片集中营了。《家有喜事》《花田喜事》《精武风云》《全城戒备》《最强囍事》……这个名单还可以列下去,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光线明年投资的电影,你一定会嗅到批量烂片的味道。小马最近几年势头非常猛,今年的《武林外传》和《将爱》投资回报率极高,他们接下来的项目也是绩优股。小马的李明说过一句话:“华谊是先驱,他们走得早,很多东西值得敬佩;但尊重归尊重,做法上各有千秋。”

  所以杨子大帝要想掀起风浪,必须看清目前业内的几大玩家各走什么路线,有什么特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