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政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录『盐铁论』之深析》
第58节

作者: 晋观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8-14 19:47:00

  地广第十六,评:
  这是本次盐铁会议第二次重点边疆和边防问题,上一次讨论还是在“忧边第十二”;而此时的讨论明显比前述更深入、更细致。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领土大扩张时代,在此之前中原政权的直辖范围仅限于长江、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而经历了汉武帝时期的大扩张后,中央政权的触手伸到了广大新征服领土上,如东瓯、南越、夜郎、古滇国、哀牢、朝鲜、河套、河西走廊、西域等地。这些新进领土的经济价值其实并不为当时的中原政权所熟悉,中原政权也是一边征服一边再慢慢考量;这也正迁出了“地广篇”的核心问题——这些新征服领土的经济价值究竟如何,管理的投入(军队、官吏等人员的开销等)和土地的收益(农产品的产量、矿藏的开采量等)究竟孰轻孰重?所以归根到底一句话:这些新占领土的性价比如何,是否值得中央继续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成本来维持对当地的占领和管理?

  其实大夫和文学在此的分歧并不在于为何要开疆拓土的原因,因为大夫自己也认为“故无功之师,君子不行;无用之地,圣王不贪”、和文学所言“诸侯列国,不及不食之地”并不冲突。双方的真正冲突在于对这些新占领土的经济价值的判断上,因为这些新占领土的农耕价值在当时确实和中原是无法相比的、不是崇山莽林就是飞沙走石;按当时的农业水平,这些地区的农业开发是难度很大的,时至今日这些地区依然不以粮食种植见长、而以经济作物种植闻名——云南以橡胶咖啡等热带作物种植为主,广西是我国的蔗糖生产基地、外加荔枝等特色瓜果,福建以茶文明、外加龙眼桂圆菌菇等,新疆以葡萄哈密瓜著称、还有上好的棉田——这些今天的经济作物在汉代是几乎没有的,所以文学在此质疑广大新占领土的经济价值也是完全入情入理的,在这个问题上大夫其实并不占多少理。

日期:2012-08-14 20:35:14

  而且从后来的历史来看,中原政府对那些“老少边穷”地区的管理也确实心不在焉。以今天的云南为例,自从汉武帝在古滇国故地设置益州郡后,到东汉时益州治所北移到今天成都后,中央政府对滇国故地的管理日趋松散;到南北朝时此地已经形成了爨氏地方独立政权,唐时有六诏,宋为南诏;元代蒙古皇室派出梁王世守云南、形成藩王政权,明代也在云南设置宣慰使司、实行土司自治政策。云南真正得到中央重视是要到清代中期的雍正乾隆年间,而之所以云南在那时才引起中央重视是因为:当时日本的德川幕府下限运令、削减的九成对华铜的出口,造成内地铸钱之铜紧缺、铜钱价格飞涨,政府为了稳定物价连民间的废铜都要求必须上缴回收;而正在此时,在云南会泽地区发现了大量铜矿、因其产于云南就被冠以“滇铜”之名,这刹那间吸引了正为铜紧缺而忙得焦头烂额的中央政府的目光,也使得中央真正关心起云南来、通过“改土归流”把云南直接收于中央管辖之下。

  通过云南的历史变迁,我们不难看出:中原王朝对土地占有的欲求也并非如我们传统所认识的那样贪得无厌,中原统治者在土地扩张上也是会充分考虑性价比的。所以今天我们不时会听到有人苛责我们的老祖宗“宋朝为何如此轻易的放弃了安南(今越南)?”“明朝为何把清川江以北随便划归朝鲜?”“郑和下西洋就不搞点殖民占领的?”等等。这是我们从今人在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从工业化背景下对资源的需求这一角度来评论古人,须知古人并无这些对石油、有色金属、橡胶、乃至殖民地市场等等的需求;囿于当时生产力的局限,他们也自然不会费心去争夺这些在工业革命后才显露其价值的、当时的“不毛之地”。

日期:2012-08-14 21:23:21

  贫富第十七
  大夫曰:“余结发束修年十三,幸得宿卫,给事辇毂之下,以至卿大夫之位,获禄受赐,六十有余年矣。车马衣服之用,妻子仆养之费,量入为出,俭节以居之,奉禄赏赐,一二筹策之,积浸以致富成业。故分土若一,贤者能守之;分财若一,智者能筹之。夫白圭之废着,子贡之三至千金,岂必赖之民哉?运之六寸,转之息耗,取之贵贱之间耳!”
  文学曰:“古者,事业不二,利禄不兼,然诸业不相远,而贫富不相悬也。夫乘爵禄以谦让者,名不可胜举也;因权势以求利者,入不可胜数也。食湖池,管山海,刍荛者不能与之争泽,商贾不能与之争利。子贡以布衣致之,而孔子非之,况以势位求之者乎?故古者大夫思其仁义以充其位,不为权利以充其私也。”
  大夫曰:“山岳有饶,然后百姓赡焉。河、海有润,然后民取足焉。夫寻常之污,不能溉陂泽,丘阜之木,不能成宫室。小不能苞大,少不能赡多。未有不能自足而能足人者也。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故善为人者,能自为者也,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文学不能治内,安能理外乎?”
  文学曰:“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故贤士之立功成名,因于资而假物者也。公输子能因人主之材木,以构宫室台榭,而不能自为专屋狭庐,材不足也。欧冶能因国君之铜铁,以为金炉大钟,而不能自为壶鼎盘杅,无其用也。君子能因人主之正朝,以和百姓,润众庶,而不能自饶其家,势不便也。故舜耕历山,恩不及州里,太公屠牛于朝歌,利不及妻子,及其见用,恩流八荒,德溢四海。故舜假之尧,太公因之周,君子能修身以假道者,不能枉道而假财也。”

  大夫曰:“道悬于天,物布于地,智者以衍,愚者以困。子贡以着积显于诸侯、陶朱公以货殖尊于当世。富者交焉,贫者赡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戴其德,称其仁。原宪、孔伋,当世被饥寒之患,颜回屡空于穷巷,当此之时,迫于窟穴,拘于缊袍,虽欲假财信奸佞,亦不能也。”
  文学曰:“孔子云:‘富而可求,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君子求义,非苟富也。故刺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君子遭时则富且贵,不遇,退而乐道。不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妄取。隐居修节,不欲妨行,故不毁名而趋势。虽付之以韩、魏之家,非其志,则不居也。富贵不能荣,谤毁不能伤也。故原宪之缊袍,贤于季孙之狐貉,赵宣孟之鱼飧,甘于智伯之刍豢,子思之银佩,美于虞公之垂棘。魏文侯轼段干木之闾,非以其有势也;晋文公见韩庆,下车而趋,非以其多财,以其富于仁,充于德也。故贵何必财,亦仁义而已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