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手艺人——销售技艺是怎样炼成的》
第50节

作者: 万里风行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9-04 20:27:30

  我们说了SWOT这个工具的优点和缺点。那怎么才能应用好呢?要点是客观、透彻、周密、全局观。
  第一点是要客观。很多时候,我们是已经做出决定,然后再为这个决定找理由找支持。所以先不要凭感觉下结论,要保持一个客观的心态,这样应用SWOT时才能少些偏差。比如面对一些必须拿下的单子,一些必须解决的任务时,很容易要把自己的优势过度夸大,不如此不能给自己信心,但是这种情况下的SWOT分析能有什么效果呢?所以任何时候的客观、理性都是必须的。
  第二点要透彻。由于个人的人生经验所致,所以用SWOT时很容易只看事情的表面,而看不到事情的深层次因果。比如客户对你说:“你们的产品的我们很感兴趣,技术部也认为适合我们单位,这样,你再去找找我们老总,我也会在集体会上提出我们的意见。”这个时候,销售新手就很容易乐观,因为表面看都是积极反应。而销售老手就会判断出这个单子的决策人是客户单位老总,这个客户还有客户技术部门负责人都是单子的影响者,现在还远远不能谈到乐观,最关键的一点还没有表态,而这一点的表态能立刻影响单子的成败。如果在乐观的心态下,用SWOT时做出的解决方案很容易把老总的重要性降低,而如果能看出老总才是最关键一点的情况下,做出的解决方案筹码就不会分散掉。所以看问题的透彻性对一个单子的走向是很重要的。但怎么才能做到透彻?这就需要经验,人生的经验,做单子的经验,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第三点要周密。考虑问题时要全面,不但要考虑到最关键的几点,也要考虑到影响项目的细节,很多时候,大的路数都对,但成败反而在这些细节上。举个例子,当年某人拜访某行业客户的时候,去的时候往往被“今天很忙,请改天再来”或者“你去找采购负责人”之类的话给打发掉,后来仔细琢磨过后,去拜访客户前都要打一个电话,预约一下,说耽误对方十分钟左右的时候,介绍某类产品,这个时候大部分客户都会给一个约定时间。再去时,见到客户马上说我是您前天预约好的介绍某某产品的某某,对方都会找一个安静的房间,让某人踏踏实实把产品介绍完,这个电话预约的效果比陌生拜访要强上太多。不然即使同样的拜访者,同样的思路,在某个环节上考虑的是否周密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第四点要有全局观。所谓的全局观就是不只是要看到单子所涉及的种种因素,还要跳出来看看。比如大的行业政策,大的国家政策。比如某人当年做某个单子的时候,一切都顺利进行,就等着招标了。结果那个大的集团被并购了,所有资金被冻结。某人操作某个新产品的时候,在某个主要区域碰到集中招标的情况,而这个传闻已经传闻了两年,大家都不在意的时候,居然真正开始了,结果整个团队的努力事倍功半。所以大家不要觉得大的政策很遥远,在中国做生意,政策因素是怎么重视都不过分的。

日期:2011-09-05 12:26:11

  SWOT就说到这里,回到目标规划,回到分析、选择、设定动作这三个阶段。分析用SWOT工具,下面谈选择。
  上面说到,选择就是做取舍,做限定,在第一阶段分析的基础上,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路,选择最佳投入产出比的路,这个阶段的要点是做减法,不要什么都要,什么都要的结果就是什么都要不成,所以要把目标越集中越好,把目标其余的放弃掉。这个选择的过程你也可以理解为定位的过程。
  举我们熟悉的身边企业的例子吧,现在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人是哪个企业?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联想。不过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候的领头人是谁?巨人公司,这家立志要成为“中国的IBM”的公司,1992年已经风光无限,那个时候,中关村还是一条街,一条有着很多小作坊的街道。而1992年,联想在西郊宾馆召开的第一次代理商大会,到会的不过二十几家代理商。那个时候,“巨人”眼睛里恐怕没有联想的影子吧。但也就在短短几年后,“巨人”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先是卖楼花,后是电脑、保健品、药品全线开战,尤其是保健品,减肥、健脑、强肾、醒目、开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保健概念。1995年,“巨人”的软文和广告铺天盖地,而子公司已经到了二百多家,王者霸气,一显无遗。1997年,“巨人”因巨人大厦而引发的资金连断裂,瞬间崩溃。那个时候的联想却出现了全然不同的气象,1994年,联想成立十周年,香港联想上市。1996年,倚重PC业务的联想超越IBM、康柏,成为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虽然历史无法假设,看着这两家公司,我却总想着一个问题,“联想”和“巨人”一个快速多元化,一个以PC业务为重中之重,这种结果是不是一开始的选择就注定了结局?“巨人”老总史玉柱后来再现江湖时完全是不同的风格,翻身之作“脑白金”成功之后,史玉柱没有再走当年多元化的道路,“黄金搭档”也是在很久之后推出的产品,但这个产品的推广力度远远不如“脑白金”,在推出“脑白金”市场后,才开始操作网游“征途”。我们可以看出,史玉柱的选择呈现了“聚焦”的特点,每一个阶段只做一件事,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如果这种态度的时间再早上十年,今天的电脑市场又是怎么一番局面?

日期:2011-09-05 14:55:04

  为什么说分析后的选择就是做取舍,做限定呢?因为我们长期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你想要得到的太多,反而什么都得不到。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所以两千多年前,孟夫子告诉我们“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可惜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想要得太多,我们上文说的解决方案设计原则之六:关键点要集中优势资源,切忌平分资源,说得也是一个事情,做出取舍,把大部分力量集中在节点上,这样才能会取得优势。上文讲的“巨人”和“联想”的故事,还有很多发生在我们现在商业世界的故事,都说明了做出取舍才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正途。

  我们继续我们身边的企业故事,如果有一些年龄并持续关注国家经济政策走向的朋友会知道,在1996年,国家经贸委曾决定重点扶植宝钢、海尔、江南造船、华北制药、北大方正、长虹等6家公司,力争使它们在 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他们的榜样是韩国大宇集团,这家公司用了不到三十年的时间成为一个庞然大物。其涉足机械、造船和汽车等多个重大领域,到1998年底大宇已成为拥有41个子公司、396个海外法人和15万员工的大集团,在韩国企业中的排名上升到第2位,金宇中在1993年首先提出了”世界经营”的口号。金宇中撰写的自传《旷世伟业》畅销全球。这种经营范围广泛的财团式模式让我们羡慕不已,三九集团的赵新先,这位曾被誉为“中国药王”的先行者,仿照这种模式,建立起了一个遍及全国设计多行业的三九集团。可惜没有等到激情消退,1997的金融危机,让大宇陷入困境,也让国内的模仿者出了一身冷汗。1999年,金宇中出走,大宇神话终结。2005年,赵新先入狱,2006年,三九集团重组。

  那个狂热的年代,还是有着清醒者的,深圳华为,以锐不可挡之势崛起,同时在1997年通过的《华为基本法》中称:“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我们今天看这点会没有什么触动,但如果放在那个狂热的年代,我们会知道,这种取舍,这种给自己设限的行为是多么难以做到。
  但回头去看那段历史,我们会惊讶地看到,给自己设限的,想抓住的东西少一些的却成长起来了,那些狂飙突进的,充满欲望的,什么都想要得却快速倒下,这个世界有着一种充满嘲讽的逻辑。
日期:2011-09-05 15:47:52

  说了这些企业的故事,就是想说目标计划中选择是怎样的含义。目标越集中,把资源聚焦在有限的目标上,成功地把握越大。这一点在销售活动中一样成立,不要想每个人都满意,不要想产品的每个功能都超过对手,不要想解决方案面面俱到才有把握,分析清楚节点所在,主要目标是什么,那就就聚焦吧,把你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的资源投在你的节点上。那种充满嘲讽的逻辑一样存在销售活动中,看着你的目标很少,心里没底,成功率却会大增,你想着面面俱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候,成功率却直线下降。

  还记得案例一的故事吗,A公司的系统集成商、代理商组织了一个有十几个人的小组,住在当地的宾馆里,天天跟客户在一起,还帮客户做标书,做测试,关系处得非常好。刘女士却完全忽略了这些,中宫直进,做通局长的工作从而拿下这个单子。这不是运气,这就是取舍。
  当然,我们不赞成刘女士这种做法,做单子的取舍我们有个标准的,还记得林彪的“一点两面”吗?我们再复习一遍,呵呵。所谓“一点两面”,在一攻势作战中,应集中己方最强劲的力量向着敌方最薄弱的“一点”实施突然攻击,同时部署己方的助攻力量在敌方的“两面”或多面朝该点作求心攻击,以最终歼灭该敌。在“一点两面”战术内,又最为林本人看重的,要数“一点”。强调将“九分之七甚至九分之八”的兵力放到“点”上,将“九分之二甚至少到九分之一”的兵力放到“面”上。在一个单子的资源分配上,大致可参照此比例。但不要忘记“面”也要照顾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