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29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但问题是,你怎么就敢保证你能回回把风险转嫁给别人,而不是别人转嫁给你呢?
所以,这种“对冲风险”的说法,就好像是对赌场中的赌徒们说“没事儿,你肯定会赢钱的,因为倒霉蛋儿永远都是别人”一样荒谬之极。说这种话的人,除了可能会挨众赌徒的大嘴巴之外,估计落不着什么好。
此外,金融衍生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高杠杆性”。
说白了,就是我们熟悉的“以一搏十”、“空手套白狼”。
这种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往往可以用极低的所谓“保证金”,撬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金交易量。这就等于人为地放大了盈亏水准,赚就赚它个不亦乐乎,赔就干脆赔得脱裤子。
有了这两条儿,说这“金融衍生品”堪比赌博,相信就没有什么人会有异议了。
唯一不同的是,赌博这玩意儿是世界公认的“恶习”,而金融衍生品则不同,人家那叫“金融创新”,是“高雅”的玩儿法,赌博可和人家没法儿比。
而且,玩儿这种高雅游戏的,都是一些博士级的精英,是百里挑一的“数学奇才”。
说得不客气点儿,如果说金融衍生品诞生的初衷还有那么一点儿“金融”的意思,“经济”的意思,就是说,还有一点儿“实打实”的东西的话,那么现如今的金融衍生品则越玩儿越疯,越玩儿越离谱,已经纯粹成了一种“数字游戏”,甚至是“数字魔法”,越搞越复杂,就像一团乱麻,绕来绕去把许多设计者自己都绕蒙了。
据说在最疯狂的时候,许多大型投行(投资银行)每个月都要向市场上推出数种“新产品”。这些投行手底下有一大群数学天才,专门负责设计各种“模型”,把一切能够“包装”的东西,包括坏账、垃圾和驴粪蛋儿,都涂脂抹粉一番,然后再“打包出售”,攫取巨大利润。
在这种“数学狂欢”的刺激下,美国的金融业欣欣向荣,“创造”了无数的新财富和高薪就业岗位,一时间风头无人能敌。
但是,金融衍生品毕竟还是一种赌博。
尽管是一种“高雅”的赌博。
而且,正因为它很“高雅”,比赌博更受人待见,所以它的影响力更大,影响面也更宽。
就是说,一旦赌输了,它的冲击波将是“核裂变”级的,其破坏力之巨大远不是“低俗”的赌博所能比拟的。
赌博只是毁一个人,至多毁一个家。
而金融衍生品则不然。
它可以毁掉一家银行、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是,全世界。
日期:2011-03-10 10:33:41
(二)登峰造极的“美国梦”--- 格林斯潘的“重大贡献”
俗话说,天下无人不想做“美国梦”。
但是,这“美国梦”到底是什么?
相信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不同的解释。
可是无论你如何解释,每个人的“美国梦”中都有一个因素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房子。
尽管经历了克林顿总统执政时的“黄金十年”,但是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最富强的“金元帝国”里,依然有600多万公民无力拥有自己的住房,无力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这些人主要是美国的少数族裔和新移民,他们是一群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被“黄金十年”遗忘了的人。
尽管存在着巨大的社会不公,他们也只能选择默默地忍受,从来没有幻想过某一天会有好运从天而降,来到他们的身边。
但这一天,还真就到来了。
二十一世纪的头两个年头,对于全体美国人而言,是永生不能忘却的。
这两年发生的事情,将左右这个国家在新世纪当中的航程。
2000年,小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同一年,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裂;
2011年9月11日,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爆发。
美国社会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当中,美国经济在泡沫破裂和恐怖袭击事件的双重打击之下也变得一蹶不振。
为了救市,美国政府迅即推出了大规模减税政策,美联储主席格里斯潘也投政府所好,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连续11次降息,使美国的利率水平从2000年的6.5%左右,一竿子降到了2003年的1%。
这就等于说,2003年时的美国金融市场,利率已经接近于零,美国似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借贷者的天堂。
但这利率虽说降了下来,“弄钱”变得异常简单,可是美国经济中已经没有了像互联网那样的热点,就是说,这些钱即使得来也很难找到新的去处,没有了用武之地。
于是人们想到了绝对保险,百试不爽的“住房”。
但是,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基本饱和,该有房的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住房,实现了各自的美国梦。
按照经济的一般规律来讲,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可以说已经开发殆尽,没有什么“做头”了。
且慢!
真的是这样吗?
不是还有600万没有住房,离美国梦的标准相去甚远的人吗?
是的,是有这样一群人。
但是这些人是一群没有资格拥有住房的穷人。
这样的人,你让他怎么买房子?
这可是个“硬伤”,是步“死棋”,从理论上来说根本没法解决。
但美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不信邪”的民族,最富“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民族。
这种创新和冒险精神曾经帮助他们度过了无数险关,直到把自己的国家攒成了世界经济的“巨无霸”,唯一的“金元帝国”。
所以,对美国人来说,只有他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让穷人住上自己的房,而且还是快速地住上自己的房这点事儿,根本不可能难倒身经百战,经历过无数大世面的美国人。
他们想出了一个奇招,叫做“次贷”。
次贷,说白了就是可以把钱贷给没有任何担保资产和信用记录的人,只要你肯买房,就把钱贷给你,把你买的房子本身作抵押就成。
就是说,通过“次贷”这招儿,美国穷人就可以“兵不血刃”地拥有自己的住房,或者换一个说法,只要房价不跌,即便是穷人,几乎也可以不付任何代价地实现“美国梦”。
但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
次贷成立的前提是,房价一万年看涨,绝不能跌。只要房价不停地涨下去,银行才有赚钱的可能,房主也才有还清贷款本息的可能。相反,只要房价一跌,一切都会顷刻间玩儿完。
但已经在位二十余载的格林斯潘,对自己掌控全局的能力分外自信。
挟着一手缔造美国经济战后景气最长的“黄金十年”的辉煌战绩,格林斯潘相信自己能够为美国经济找到一个新的“长期增长点”。
他相信只要按照他设计的蓝图走,房地产市场上的太阳将永远不会落下。
而且,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在美联储主席的位子上干不了几年了,所以,在这所剩不多的在位时间里,他要为自己毕生的事业画上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于是,年近八旬的格老拿出了比年轻人还惊人的魄力和热忱,力挺“次贷”。不但连续释出降息的举措,还大力鼓励广大购房者选择“浮动式利率”。
所谓“浮动式利率”,是和“固定利率”相对而言的,就是说,利率会跟着市场变化进行浮动,市场上的利率高,购房者的利息负担也会加重,反之,则会减轻。
格老之所以大力主张“浮动利率购房”,就是因为他觉得在他的蓝图之下,美国将长期保持低利率水平,因此,采用“浮动式利率”将能够帮助购房者节省一大笔利息费用。
这就埋下了一个隐患,就是说,如果宏观经济情况发生波动,市场利率不降反升,“浮动利率”将亲手埋葬掉许多人好不容易实现的美国梦。
这一点,作为“老江湖”的格老不会不知道。
但是,对自己毕生经验的无条件自信,将这位老人最后的理性无情地淹没了。
他的如意算盘是,只要维持低利率,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买房;只要越来越多的人买房,房价就会一万年看涨;只要房价一万年看涨,就不可能出现任何金融问题。
而事情的进展,也完全符合格老的预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