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16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别忘了,中国是谁的天下,中国的政党和政府是为着什么人服务的。
这可是我们国家存在的根本。
退一万步讲,就算以上这些都不谈,仅仅是为了确保自身的执政基础不被动摇,使自己能够更长久地拥有执政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事儿到了一定的份儿上,政府也必然会“出重手”,必然会“有所作为”。否则就是拿脑袋上的“乌纱帽”当儿戏了。没有那么傻的政府。
所以,公然挑战政府的“承受底线”是一件极为愚蠢的事儿。
这就好像一个人闲着没事儿喜欢拿手指头戳电门玩儿,戳了一次两次没电着,就觉得有底气了,这回敢戳高压线的电门了。这种人完全是“玩火”,找死,被“电死”也是活该,谁让他自己个儿不想活了?
日期:2011-02-22 09:04:07
(六)该出手时就出手 --- 政府的“组合拳”
说了这么多政府的事儿,那么,政府到底有哪些招儿可以使呢?
首先,要出重拳遏制“投机”。
政府手里有“公权力”,这种公权力一旦利用得好,将有无穷威力。
这种基于“公权力”的招儿,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个是“行政督导”。就是说,通过一系列的强制规定和所谓“窗口指导”,清除楼市中投机的成分,强行挤掉楼市泡沫。
政府现在实行的诸如提高二套房贷首付,叫停三套房贷,摽死可购房套数,或限制金融部门向房地产行业的贷款金额,严厉打击“捂地套利”行为等等,都是属于这个范畴的招儿。
另一个就是“金融调控”,如通过提高利率或准备金率,以及央行向各大商业银行出售各种金融票据等手段,收紧银根,控制流动性。
就是说,通过金融调控的手法使在市面上流通的热钱减少,同时增加投机者的财务成本,令他们不堪重负,也就会逐渐淡出市场。
当然,金融手段不同于行政手段,这一招儿一旦使下去,虽说打击了投机客,但也同样会打击广大拥有“刚性需求”的老百姓,因此是一个有利有弊的招儿。
不过,只要打击了投机行为,挤掉了泡沫,房价本身会有所回落,至少会变得相对平稳,因此,最终老百姓还是受益比吃亏多。
其次,要解决“高地价”问题。
受了这么些个指责,有些地产商们可能会喊冤:又不是我们想抬高房价,现如今这土地这么贵,我们不建高档房能挣着钱吗?
所以,如果想解决“高房价”问题,必须先解决“高地价”的问题,别总是拿我们地产商当“炮灰”,我们搞的又不是慈善事业,你总不能让我们天天喝西北风吧?
这种辩解,尽管带着几分矫情与狡猾,但也确实不能说毫无道理。
现如今这土地价格,确实已经顶到天上去了。各地“地王”频出,地价记录不断被刷新,令人瞠目结舌。
为什么土地会这么贵?
首先,因为“土地”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大来源。
俗话说“土皇帝”,就是说,对地方官员而言,自己脚下那“一亩三分地儿” 是自己个儿的“势力范围”,那可是人家的“命根子”啊!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地过,留下买路财!
因此,要想让自己脚下那有限的“宝贝土地”尽量多生财,抬高“地价”就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当然,地方政府作出这一选择也并非全因“发财心切”,毕竟是咱人民的“父母官”,要为人民做事,手中没俩钱儿哪行。
但地方上的税收大都上缴国家了,剩下的“财源”实在有限,因此也不得不打土地的主意。
所以,为了使地方政府将注意力稍微从“土地”上挪开点儿,中央政府有必要考虑进行财税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尽量让地方政府手头“宽裕”点儿,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地价飙升”的源头。
除此之外,现如今广泛实行的“土地拍卖”制度本身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拍卖”,绝对是造成地价高腾,最终导致房价居高不下的罪魁之一。
众所周知,一般来说,只有世间罕有的“稀罕物”才会以“拍卖”这种方式来决定其价格,就是说“拍卖”这种行为本身往往是非理性的,只要还有人在“喊价”,就算价格已经高得离谱,一般情况下还是会有人“跟进”。
这就跟玩牌九赌博一样,只要有人敢玩儿命,就真有冤家敢陪着他一起玩儿。
所以“拍卖”这种方式本身,往往会把一种东西的价格哄抬到离谱的程度。
这已经是常识中的常识。
因此,古玩字画这些国宝们用拍卖这种方式交易大家没意见,但关系老百姓生计的住房大事,居然用这种“拍卖”的方式来决定就实在是荒唐至极了。
也许有人会说,“僧多粥少”,不用“拍卖”的方式怎么办?
“僧多粥少”,这可是一个关键词儿,绝不能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
现在的问题是,在“房地产”这口“粥锅”边儿上,为什么“僧”会如此之多?这些“僧”们的手里,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银两”?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不就是因为各路黑道、白道,再加上各式各样灰道上的江湖好汉们,看准了“房地产”市场上的巨大泡沫,冲着这个大泡沫的面子,一窝蜂地扎进来了吗?
所以说,这其实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只要气泡不破,凑热闹的人就永远不会少。
只要凑热闹的人不减少,甚至越来越多,气泡就必然会越吹越大。
仅此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不能全怪人家地方政府。
嫌我的地贵,你可以不买啊!是你自己愿意买,和我有什么关系?!
就是说,现在的高地价其实和“高房价”没什么区别,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人买单”(炒作资金丰沛)的原因造成的。
所以,只有中央政府出手,把那些本来不该买单却混在人群中充数的“买主”们都干掉,这事儿也就解决了。
而且是从根儿上解决。
具体来说,可以用以下两招儿:
一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强行挤掉泡沫,那些来凑热闹的人一看无利可图,必然会变得兴味索然,自行离开。
二是要强化“行业准入”政策,不能是个人不是个人,好歹手里有俩钱儿就能轻松混入房地产业的“淘金大军”。
但是,这可都是“硬碰硬”,需要“死磕”的招儿,所以绝对需要中央动真格儿的才行。
另外,就是千万别听信那些“只要提高土地供应量就必然会奏效”的大忽悠。
中国的耕地面积有限,可供房地产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也远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更何况现如今大量“已出售”或“已开发”的土地,根本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用到正道上。
你总不能等着有一天把中国能玩房地产的土地都折腾光了,老百姓却依然都睡在大街上呢吧?
真到了那个时候,不出“大事儿”才怪呢!
所以说,只有“挤掉泡沫”和“闲人免进”这两条儿,才能真正起到遏制“地价”狂飙的效果。
总之,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不同,不能太“市场化”了。在房地产业中放进一些“计划经济”的元素,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儿。
另外,为了显示中央政府与地产业不正常现象“死磕”的决心,还要扎扎实实地祭出“问责制”这把杀手锏。
否则,甭管你上边儿说得多热闹,底下的人根本不听那套,或者干脆跟你玩儿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躲猫猫”游戏,一样气死你没脾气。
只要中央政府肯下决心,扎扎实实地狠办几个“执行不力”的主儿,摘掉几个“窝囊官儿”或“黑官儿”、“灰官儿”的“乌纱帽”,上演一出痛痛快快的“杀鸡给猴看”的好戏,不但可以大快人心,更会坚定百姓对政府的信心,让我们的政策更具“公信力”、“说服力”和“严肃性”,能够更好地被执行下去,再也不敢有人或明或暗地“碰瓷儿”。
最后,政府要亲自出面,出钱为老百姓,尤其是低收入百姓的住房“埋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