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12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也难怪,只要进入“楼市”,就等于弯腰捡钱。这么舒服就能来钱,谁还惦记着那些“出大力流大汗”、“费力不讨好”的老本行呢?
但是,这种行为无异于绑架了政府,因为“楼市”的泡沫尽管都已经被吹到天上去了,但即便是“虚热”,它表面上的“繁荣”也确实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提供了无以数计的就业岗位与GDP。
这就令好不容易才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的政府“左右为难”--- 对于楼市来说,不压,老百姓这关过不去,而且“泡沫”太大迟早有崩裂的危险,那时对经济的伤害可就太大了;但是,压,就会令依然脆弱的经济复苏趋势遭受打击,好不容易才挽回的经济果实就有再次失去的危险。
这可如何是好?
同时,中国的百姓也遭到了绑架 --- 高楼价确实保证了经济的较高增长率,为众多百姓创造了安定就业的机会;但同时,高楼价也狠狠地伤害了普天下的百姓,他们那作为基本生存权利的“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变得更为遥远了……
最后,世界人民也受到了绑架 ---- 中国是世界经济走出全球经济危机阴霾的重要依托,在某种意义上几乎是唯一的希望,如果中国经济再有个“风吹草动”,那简直就跟再引爆一颗全球范围的“经济原子丨弹丨”无二,世界人民就算做恶梦也绝不希望梦到这一出。
再加上那边厢美国佬天天打开印钞机狂印钞票,憋着劲儿地让美元贬值的同时,天天吵吵着让人民币升值,在人民币“必将升值”的预期下,中国的“楼市”更是成为了世界级的“香饽饽”。
因为只要把钱砸到中国的楼市里,海外资金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坐享“三重收入”,即“利率差收入”(中国的利率水平比外国的高)、“汇率差收入”(人民币肯定升值)、和“楼价差收入”(房价绝对会涨)。
说简单点儿,在如今这当口上,有谁能把钱塞进中国楼市,就跟塞进一棵超级“摇钱树”里没什么区别,剩下的事儿就不用你操心了,你只管到时候去“收钱”就成。
而美国佬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印钞机再加上“零利率”政策,又给了那些海外炒家们无数的“超廉价弹药”。
于是乎,就有那大批海外的炒家们跟鲨鱼见了血一样瞄上了这个新“猎物”,他们上天入地,翻山越岭,想遍了各种奇招,纷纷脱离西方国家狂跌的“楼市”及其他各种乱七八糟的这个“市”、那个“市”,一个猛子扎进了中国的“楼市”。
这些国际炒家们到了中国,立马与那些脑门发亮,眼睛发绿,已然处于一种癫狂状态的各路国内炒家们“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共同汇聚成一股蔚为壮观的“炒楼大军”,一起上演了一出叫做《疯狂的“楼市”》的超级大片儿,狂敛了数不清的票房。
日期:2011-02-18 10:15:45
(二)鳄鱼们的盛宴 ---“高房价”的本质
给大家讲个也许会很无聊的小故事。
话说有这样一个小孩儿,最大的爱好就是拿塑料管吹肥皂泡。
他吹泡的技巧很高,而且尤其擅长吹“大家伙”,有的时候居然能吹出跟气球一般大的气泡,令人叹为观止。
于是乎,就有那好事之人过来凑热闹,想看看肥皂泡到底能吹到多大。
大家你吹一口,我吹一口,气泡越来越大。
这时,有人觉得有点悬了,心有戚戚地说“哥儿几个别再吹了,我觉得差不多了。再吹恐怕就破了。”
大家闻言觉得也对,他们看着也觉得有点悬,于是犹豫了起来。
但人群中总有那不甘心的主儿,带着一丝侥幸心理道“我估计至少再吹一下应该问题不大,也许破不了呢?咱不妨试试。”
大家纷纷点头“可不就是嘛,再吹一次应该问题不大。不妨再试一次,反正是最后一下,试完就绝不再吹了”。
那人得到大家首肯,顿时心里有了点儿底气。
他壮了壮胆,怀着忐忑的心情,极其小心翼翼地又吹了一下,然后迅速跑开,好像生怕爆裂后的气泡会炸到他一样。
但当他回头时,奇迹发生了,气泡竟然没破!而且变得更大的肥皂泡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更为耀眼夺目了!
哎--,还真没破嘿!看来我们猜得没错!
所有人都为这次的“冒险”成功而雀跃起来。
这时,人堆里有人又发话了“再吹一次试试!刚才那下没破,这次估计也没事儿!”
虽然还是有“不同意见者”,但这一次,心里有了底儿的人们大都开始持“肯定”态度。
于是,“冒险”与“试验”一次次被持续下去……
而且居然一次次地都获得了成功!
大家的胆子越来越大,心态也越来越稳。
而越吹越大的肥皂泡,已经开始微微颤悠,变得越来越悬,尽管也变得越来越气派,越来越美丽,越发散放出迷人的光泽……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猜得出来。
为什么我会用这么大篇幅讲述一个看起来如此“无聊”的故事,就是因为这个故事极为传神地描绘出了一个当今极为流行的名词儿 --- 泡沫,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制造”这些泡沫的人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
当今的中国经济堪称气势如虹。但同时,在“中国经济”这片艳阳天下,也漂浮着大大小小无数美丽的“气泡”。这些气泡和灿烂的阳光交汇在一起,共同勾勒出了一副美丽夺目但却蕴含着几分诡异的,壮观而奇特的景象。
而楼市,无疑是这些气泡中最大、最漂亮也最诡异的一个。
首先,中国的所谓“楼市”,在很大程度上堪称“鬼楼市”。
因为在中国,很多人买楼,不是为了“住”,而是为了“炒”。
这个比例随着地域、城市的不同虽略有不同,但是在全中国却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在很多地方,你甚至可以看见成片、成区的“鬼楼”,这些地方尽管你看不见任何人类生活的“印记”,但却是扎扎实实“全部售出”的楼盘。就是说,开发商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行为”。
也许你会问,既然不住,这些人买楼干什么?
道理很简单,这些楼房的“居住功能”其实已不再重要,它们都是下金蛋的“鸡”,只要放在那儿,就会“坐地生钱”。
我把这种现象称为“干炒”。
即,只要气泡还没破,只要还有下家“接着”,“炒”这种行为本身就能来钱--- 前面的“炒客”挣后面 “炒客”的钱,先来的“炒客”挣后来“炒客”的钱。
所以,尽管表面上看是有“实物”(房子)的,但这种事儿其实跟“买空卖空”无任何不同。
因为房子这种“实物”本身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它已经彻底沦为了一个“炒做”的工具和手段。
说白了,现如今的“楼市”已经从一个经典的“实体经济”的代言人,蜕变成了一个“虚拟经济”的典型代表。
但同时,它又与真正的“虚拟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
因为“虚拟经济”(如“网络经济”等)只是壳是“虚”的,里边儿可是扎扎实实的“实心儿”,就是说,虚拟经济毕竟也是创造实打实的“价值”的一种经济形式,它的本质并不“虚”,而现如今被大肆“干炒”的“楼市”,则是名副其实的“内外皆虚”,整个儿一不折不扣的“空心儿大萝卜”,本身已毫无任何“价值”可言。
也许你还会问,那么,到底是哪些人买了这些房子呢?
回答也很简单:有钱人。
既然“楼”的居住功能已然无足轻重,那么它们的价格也肯定会高得离谱,一般老百姓是绝对够不着的。所以,只有那些所谓的社会“成功人士”,即,各路官员、资本家、高级知识分子(专家学者)、门类繁多的大小“星星们”,等等,这些我们常说的社会“精英们”,才有资格拥有这种下金蛋的“鸡”,才有资本进行这种“干炒”行为。
不止如此,同样作为“社会精英”的房子的建造者 --- 现如今的房地产开发商们也早已抛弃了自身最神圣的职责,脑袋里根本就没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根弦儿。
他们压根儿就不是为了老百姓盖房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