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明白!-不被忽悠的“经济学”-写给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普通人》
第13节作者:
士兵突击2011 理由也很单纯,越豪华、越离谱、越“别墅”的房子,才越能来钱,而且是来快钱。既然如此,傻子才会撅着屁股给那些“穷鬼们”盖房呢!资本家可是“见利眼开”的,所以都一窝蜂地弄高档房子,老百姓的事儿根本没放眼角儿 --- 我管你有没有房子住呢,我的任务是“挣钱”,又不是给你房子住!
所以,在这些社会“精英们”的共同努力下,“楼市”这个最美丽的气泡,才被吹到了今天这个程度。
也许有人会说,今天的楼市泡沫已经到了极为危险的程度了,这些人就不害怕吗?
实话实说,肯定害怕过。
而且肯定不止一次地动过“开溜”、“闪人”的心。
但每次都能“涉险过关”,让这些人的胆子越来越大,所以一直“坚守”到了今天。
这就好像是本文开篇的那个故事里描绘的场景:每一个人都不信“这会是‘最后的时刻’”,每一个人都觉得“只有自己不会是那个最后的‘倒霉蛋儿’”。
所以,尽管也害怕,尽管心里也没底儿,但是吹气泡的嘴却谁也没敢闲着 --- 明摆着气泡还没破呢,这个时候要是谁停嘴了,那不是白吃亏啊?
不止如此。
因为这个气泡的“主推力”是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们”,所以,他们就拥有着各种绝对的优势资源,如资金、如信息、如知识、如权力、如“社会影响力”与“发言权”……,等等等等,而这些资源都是绝大部分百姓所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的。
因此,这些“精英们”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强势群体”,他们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游戏”的主要参与者,所以就有能力撑开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静待一条条小鱼小虾们(社会弱势群体)纵身跃入其中,然后暗地里计算着“收网”的时间,做好了“收网”的准备…….
一出精彩绝伦又惊心动魄的大戏的帷幕就被如此这般地扯开了。
中外各路炒家,各种社会精英,成功人士,影视明星们,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或白或黑或灰的巨额钞票狠狠地砸进楼市里,齐心协力挑高楼价,然后看着那些勉强可以够着楼价边儿的老百姓或无知或无奈地一个个也跟着“跳”进去,直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
他们就像是一条条“食人大鳄”,张着血盆大口等着猎物往里跳,但绝不会轻易下嘴,跳进来的猎物越多越好。他们就等着那么一刻,一旦他们亲自吹起来的楼市“泡沫”马上就要绷不住的时候,赶紧“抽身而去”,把一个个烂摊子都留给那些可怜的猎物们。
就是说,那个时候,才是他们真正“下嘴”的时候,他们会看着河里拼命挣扎,却无力回天的猎物们,狞笑着,毫不犹豫地“猛咬”下去,连一点骨头都不会留。
但是,鳄鱼毕竟也只不过是鳄鱼,它不是神仙。即便它们是“泡沫”的始作俑者,却未必都能把握好“泡沫”真正破裂的那个瞬间:它们中的许多人,也必将成为可怜的“牺牲品”,成为不折不扣的“倒霉蛋儿”。
鳄鱼们“自相残杀”的惨烈一幕必然会上演,而这一幕,将把这出戏推向“惊心动魄”的最高丨潮丨!
到最后,只有最强壮与最聪明的那些鳄鱼 --- 极少数的幸运儿,才能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活着跳出这个“鳄鱼潭”。
当它们站在岸上,回过头来看着满潭的“残肢断臂”和殷红的鲜血时,恐怕就只剩下“心有余悸”的份儿了。
就是说,在这场“鳄鱼们的盛宴”中,在这场毫无仁义可言的“集体杀戮”中,几乎不会有最后的胜者。
日期:2011-02-19 10:57:04
(三)比孙子还孙子的孙子 --- 气死人不偿命的“刚性需求”说
关于房价这个话题,最令人厌恶的一幕是:
每当“望楼兴叹”的老百姓用无助而充满渴望的眼神望着我们的专家、学者、开发商们,以颤巍巍的语调询问“房价是否存在‘拐点’”时,我们的这些“社会精英们”总会以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口气,毫不留情地碾碎提问者心中最后一线希望,拔掉他们心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 房价不可能出现拐点。因为房子是一种具有“刚性需求”的商品。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加快,未来会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都需要有房子住。所以,中国的楼市增长前景异常看好,不存在什么泡沫,或者至少泡沫没那么严重。
总而言之一句话,楼市不但不会出现“拐点”,相反只能在大量涌现的“刚性需求”的支撑下“越飞越高”。
因此,买房要看早。
于是,那些曾经盼望着楼市能出现“拐点”,好让自己的“有产者”之路走得更轻松一些的老百姓们彻底绝望了。
他们只能咬咬牙,用颤巍巍的手拿出毕生积攒的血汗钱,狠狠心扔进那“深不见底”的楼市……
而中国的楼市,在这些或无知、或无奈的“血汗钱”的支撑下,也真就离“拐点”越来越远了……
这真是一件令人最为痛心疾首的事情。
这些蛊惑人心的“社会精英们”,实在是比孙子还孙子的孙子。
因为他们的“理论”从表面上看几乎“正确无比”,所以总能成功地“忽悠”一拨又一拨糊涂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往楼市的火坑里跳。
这些糊涂人真就相信了“农民工大量进城必将带来数不清的‘刚性需求’,从而进一步支撑高房价”这种连幼儿园的孩子听着都会觉得可笑之极的所谓“房价无拐点论”。
其实,只要我们好歹用脚趾头想想,我们都能轻易看出这句话的巨大破绽。
现如今这房价,是广大“农民工”够得着的吗?
别说农民工,就算是一个清廉的省部级干部,够着都吃力吧?
所以别说几亿农民工进城,就算全世界的农民都在中国进了城,他们也不可能带来任何“刚性需求”,因为他们一万年都够不着中国房价的边儿!
反过来说,如果连进城“农民工”都可以够得着城里的楼价了,那“城里人”的收入得高到什么程度了?买房还不易如反掌?“房价”还会是一个问题吗?
所以,这种所谓的由进城农民工带来的住房“刚性需求说”,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忽悠!
居然就有人信!
说白了,一种人们完全不具备购买能力的东西,是无法用“刚性需求”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的。
如果一定要说“刚性需求”,那全世界人民对“钻石”还有“刚性需求”呢!
问题是你买得起吗?!
也许有人要抬杠“你不能这么说。是个人都需要房子住,没房子人们就无法生活;但是没钻石人们照样能过日子。所以,房子才能说‘刚性需求’,钻石不行。”
没错,我承认你的话有道理。
但是,当房价离人们的购买力十万八千里的时候,“房子”和“钻石”并无区别。
何况现在的房价已然超过了钻石。
不过我还是得承认你的那句“人们没房子住就无法生活”是正确的。
所以,当这种生活的“刚性需求”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只能“剑走偏锋”,将就着“活”了。
比如说挤在父母破败的“陋室”里啃老;比如说十几个人蜷缩在一间阴冷潮湿的“蜗居”里凑合;比如说当街搭一个根本无法遮风挡雨的简陋的“窝棚”苟活……
不要告诉我,你没有从电视里看到过西方国家或许多发展中国家里的“贫民窟”是什么样。
也不要告诉我,你没有在我们自己的国家见到过类似的风景。
……
总之,人总得活下去。
只要不死,人就得想办法,而办法总是多种多样的。
但所有这些办法,都与本文开头那些“社会精英们”大言不惭标榜的“楼市刚性需求说”毫无瓜葛。
简单点说,如果现在的楼价发展趋势不得到根本的扭转,当我们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数亿农民工蜂拥而至时,我们是绝无可能看到“高档楼盘被农民工一个个地买走”这一幕的上演的,我们可以看到的,只能是一个个“贫民窟”如雨后春笋般布满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这些“贫民窟”里将日复一日地上演无数的“人间悲剧”……
我们已经在很多国外的影视剧里看到过太多类似场景,我们不希望同样的场景在我们自己的家乡被我们所熟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