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是如何熬过来的》
第18节

作者: wjlawyer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你跑的话,我们攻上去你的办公室。L的叔紧跟着说。
  人群激昂起来。
  看来脱不了身了。我给老总打电话,问能否派肇事司机过来跟他们谈下,并强调说我已身限包围,他们要找我麻烦了。
  那你报警吧。老总听后,只是老是说报警。我有点气。

  给肇事司机打电话,司机说开车在外市,也是叫我报警。听后我更气。
  那有什么办法?自找的。
  在L的叔的跟随下,我返回交警大楼,悄声向警官反映情况。警官很气愤,说,竟有这样的事?我中午下班开车送你回去!
  听到这话,我对这警官顿时充满敬佩,觉得其是正义的化身。我下了楼,等待警官的电话,然后打算悄悄地溜走。
  口干舌燥熬到中午十二半,手机还没响起。我重新在L的叔的押送下上了交警大楼,发现全部科室已是大门紧闭。

  也许他忙得把我忘掉了。我懊恼不已。
  最后的结果是,我打电话给父亲,父亲和两个带点某种色彩的亲戚朋友过来,才把我解救了出去。
  这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接下来是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把肇事车辆拖出来进行修理理赔,核实伤者费用支付情况并全部凭单据给予报销,向医生了解伤者实际伤势如何,软硬兼施叫伤者去进行法医鉴定(结果当然是没什么大问题),最后在电话中进行口水战,我们对几个伤势一点都不算严重的伤者发出通碟:再跳下去,一分钱都不给,你们爱去起诉就起诉。

  正值12月底,南方最寒冷的时候。这样的天气在医院里是呆不久的(如是夏天他们也许会在那享受上五六个月),其中第一个受不了的就是L,主动提出赔3000就了事的要求。
  我们当然一口答应,在交警交钱给他的时候,我对他说:你算有自知之明,可以拿点钱回去过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L做先例,两个星期后又解决两个。
  而对方伤势最重的司机,因要价太高而协商不下。
  我赶紧抓住这机会与委托人解除了委托关系。

  日期:2008-1-31 16:48:00
  律师是如何熬过来的(42)——我也当法律顾问
  在酒店门口,我见到了葛经理。五十多,扣顶帽,浓眉粗眼,典型的东北大汉。
  他十多年前弃官从商,投资多处,颇有收获,相中我们这里一块地,与政府协议,付款百多万,因各种原因,土地使用权证一直办不下来。十几年过去了,现重整旗鼓,打个回马枪,专门回来蹲点把证给办下来。
  他说要请个法律顾问,但不是打为了官司。
  我判断出老葛是想我跑跑腿,法律的东西应不会很多。当天,我就在他授意下去写几份材料,这花费不了多大的脑汁,只是在他提供材料基础上加家工而已。
  跑腿一点也不丢人。我一点都不感到卑微。反而我认为这是年轻律师最大的资本——当你年纪大的时候,当你老谋深算的时候的,是没人敢聘请你当跑退的,而有些机会,就是在跑中产生。

  主任提醒我,不要每天坐班,与他签定份具体项目的法律顾问合同,项目搞完了,合同也就终止。
  我不会坐班的。我小心翼翼回答。我还领着他的工资。但他也理解我多赚外块的需求——只要不影响对他的助理工作就行。
  最初几个月,我的工作是打打字,复印复印材料,或陪陪饭局,我熟悉当地的地理自然人文环境,至少别人讲本地话我还可给他当个翻译,不至于被骗。
  到了国土局要求提供各种文件时候了。红线图,规划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贸局林业局环保局等部门的批准证书,与政府签定的土地出协议等等等,我备了厚厚的一大叠,还破费心思制了个表格,让人从十几年前到现在的变动情况一目了然。
  几个月后,葛经理比较满意我的工作,把法律顾问费用提高了40%(有些受宠若惊)。说法律顾问费好,辛苦费也好,名义不重要;我也没有和他签订合同,他只是口头答应每月会发费用给我,什么时候发,我也不问;我和他是君子口头之约。但他总是提前向我支付。
  06年葛经理与政府签订了第二份土地出让协议,并按协议再次支付了近百万的土地征地费、青苗补偿费等,再寄予厚望等待政府部门帮他把证书给办下来。
  依稀地,听他说常与政府部门觥筹交错;依稀地,听他说项目有了实质进展,高兴了并把我拖去喝酒,把我灌得伶酊大醉;半年后,听到他带着愤怒的口气说,国土部门根本还没把资料往上报!
  事情竟然还徘徊在原点!有些蹊跷。此时主任有几个关于那里几栋别墅确权行政官司,我也参与办理,记得广东国土厅在2004年就处理历史遗留的土地问题专门发文,要求各市在那年集中上报尚未处理的土地确权问题,过期不受理。莫非是这文件起作用?

  当我把这政策告诉老葛时,他微微邹了邹眉头,一点也不惊讶,似乎已料到被人忽悠了。他说他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四十多岁的壮青年,变成现在的老头子了,证还是没办下来。葛经理一脸的无奈。
  过几个月,他和我就经常往外市跑,到那里买房置业。我的顾问工作,就变成了与他去外边溜溜看看风景,或他回东北之后帮他交交停车费、水电费。
  他还问我:你会开车吗?以后你肯定会买车的啊。
  我说不会。

  可惜,他说。要不我帮你在东北弄个驾驶证,不用钱,以后再转回你这好了,我那没有办不妥的事。他又补充道。
  哦。我含含糊糊回答。我其实也不乐意去帮别人开车。当律师是又动脑又支出体力,哪里吃得消?
  再过几个月,他与政府签定了退款协议,并很快拿到首期第一笔退款。他果然有能耐!我暗暗佩服。
  同时,我还产生些担忧:我的法律顾问工作是否还会有呢?他至今还没没跟我提这事。
  日期:2008-02-02 16:34:34
  律师是如何熬过来的(43)——赶鸭子上架

  委托人是我哥学生的母亲(以下简称Y)。她们家从外省迁来我们这从事凉茶生意,前几年赚了些钱,其老公在2006年底检查出患肝癌,住院不到两个月即逝。
  Y自是悲痛,家中有两小要抚养,每月还要供楼,靠凉茶店撑得困难,幸好老公生前买了人身保险,Y申请理赔遭拒。
  死人的案件,而且是保险案件,我脑子一片空白,大致的印象反而是那密密麻麻的保险条款简直不是人看的东西。
  我借口推拖说没空,等有时间碰个面吧。
  过去了一多月,Y又来电话,说经保险公司的朋友介绍认识个律师,晚上准备请其吃饭,叫我也过去听听。

  这种事情是有顾忌的,但我出道不久,与任何一个同行均无过节,相信不会有难堪的事发生。她不会请那律师的,仅仅是做多方面了解而已。我想。
  饭桌上,也许我太年轻,那位年长的律师觉得对其不构成任何威胁,大家互相介绍喧寒几句后,我毕恭毕敬听起老前辈的高谈阔论来。
  开场白时,老律师说,既然发生不幸事情,就请你(指Y)为大家在座的各位打个利是,用喜冲掉它!
  老律师人情世故比我丰富得多了。但我听后不觉为Y的荷包担心起来,吃饭估计是几百的了,还要打红包……。Y不愧为生意之人,立刻心领神会,起身到服务台买了红包若干,逐一派发完毕。(借上洗手间之机,我拆开一看,里面躺着人民币一元。呵呵。)
  吃了就吃了,我也没把这案放在心上,我确实没有能力去打赢这官司。
  在过段时间,Y再来电话,说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要打官司,想请我去打。我?我象触了电似的条件反射起来:我可没把握啊?Y说要不来办公室跟你谈?
  也好。我说。心里琢磨着如何劝她另请高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