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怎样被埋没掉的(职场规律总结,20万字)》
第24节

作者: e路狂飙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0-19 08:26:15

  如果除了对本职工作娴熟以外,其他方面都没有多少成长,这时候即使你感觉这些年来自己还是有很大的进步,实际上也是正在逐渐变成偏才,或者说正在变得越来越残废。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体系当中,很多高级人才,由于专业细分性极强,尽管工作非常稳定,但是一旦失业后同样非常难找工作,某些“结构性失业”也是这么造成的。比如原来在北方广大农村地区,活跃着一批技艺高超的皮匠和毡匠,本来活得非常滋润,但在八九十年代大工业生产模式的巨大冲击下,被迫放弃了苦练了几十年的手艺。再如,有一帮专注于喷墨打印机油墨的技术人员,现在面对激光打印机的飞速发展,面临着非常大的困惑。与此同时,一旦各类电动汽车成为市场消费主流,以前专注于汽车发动机技术的那些专家们,也可能会面临结构性失业的困境。

日期:2011-10-19 13:30:33

  评估后的结果,先跟自己的理想状态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系统和细致的报告。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优势,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优化和升级,应该采取何种计划和进度,心里基本上就有数了。当然,类似的自我诊断在五年当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并适时作出调整,以利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日期:2011-10-19 19:54:44

  占相当比例的普通中国人,在职业发展上存在这么三种非常典型的态度。一种是“从一而终”,一旦进入单位,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只求把本职工作干好,对得起自己的薪水,其他的并不关心。另一种是“无为而治”,认为自然和随意就是最好的,并不去刻意追求什么,也不去做什么特别的规划。还有一种是“率性而为”,就是人生一世,说到底还是为自己活着,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图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三种心态,第一种是受传统儒家教育影响,是非常传统的一种主流心态;第二种有黄老思想的底蕴,更多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所信奉;而第三种则是来源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在女性和年轻人当中很有市场。

日期:2011-10-20 08:39:10

  持这三种心态的群体,也会由于一种误打误撞的巧合因素,有很多人发展的不错,但整体的发展状况肯定要差很多。只有导入职业发展安全概念,并实施职业发展安全管理,才能更好提高职业生涯的含金量。职场上的成功,既是一个结果,又是一个动态过程,而职业安全,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也许你前五年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并不代表后五年还不存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东西根本没有人会去教你,也许有人会善意提醒,但也只是点一下而已,很难做到系统和深入。

  ——
日期:2011-10-20 12:48:13

  (030)
  铁律之三十:任何领域都有自己的江湖规则,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可能十分不合理,也为世人所诟病,甚至还会给你带来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只要捅破那张若有若无的纸,犯了江湖中的规矩,你本人再也难以在这个圈子当中混下去了。
  不管表面的规则如何,任何行业和领域都有着比较独特的潜规则,也许这些东西跟正式的规则相左,也非常不公平与不合理,然而你一旦违背他就会付出沉痛的代价。比如,有的企业,尽管在字面上的企业文化中讲的很好,任人唯贤什么的,但在实质上却是典型的论资排辈,你作为新鲜人,如果非要挑战这种秩序,最终肯定只能是自己灰溜溜走人。还有同工同酬、解聘补偿等这些问题,从法律和道义角度来讲,我们确实应该主张自己应有的合法利益。但现在社会上管理不规范的公司太多了,如果你较真起来,恐怕非但问题解决不掉,纷争旷日持久,还会给自己留下“不良”记录,导致后来的一些公司不敢用你。再如,向有关部门检举公司或者领导的一些灰色情况,或者带头造老板的“反”,即使公司和老板存在着大的过错,也是犯职场大忌的。人在江湖上混,该受欺负的时候就得受欺负,该吃亏的时候就得吃亏,遭受一些不公平待遇之时,该忍气吞声就得忍气吞声,否则前面会有更大的挫折等着你。

日期:2011-10-20 19:31:51

  K先生,我的一位朋友,当年曾经在一家企业化程度很高的事业单位工作。有一次单位组织到某沿海城市旅游,带队的吩咐大家次日上午八点在宾馆楼下集合。由于他去这家单位时间不算太长,心里想道,按中国人的普遍习惯,安排八点钟集合,一般差不多需要八点半人们才能聚全,自己八点之前下去就是了,不用搞得太早。第二天上午七点四十五分,他在正往楼下走,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了过来,都问你怎么回事儿,大家都到齐了,就差你一个人,车快要开了。他看看表,离八点还早着呢,心里还纳闷,这怎么可能呢。这位朋友就边走边想,三步做两步赶到了大巴旁边,没曾想到,确实大家都到了,就差他自己,再一看表七点五十分。一看见他,带队的老同志劈头盖脸就批评了一顿。K先生本来要争辩什么,看了看当时的情况,感觉众怒难犯,也只好作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