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怎样被埋没掉的(职场规律总结,20万字)》
第23节

作者: e路狂飙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说到这里,又派生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人认为会说,自己对任何领域都不是太感兴趣,而又想有所发展,怎么办?!这是十分常见的一个问题,然而我们如何面对和破解呢?其实,这说起来也非常简单,没有兴趣可以培养兴趣,没有爱好可以培养爱好。我们每个人原本对很多东西都不存在爱好和兴趣,譬如网游、文学、诗歌、舞蹈、绘画、数学、机械,这些东西都不是与生俱来,无一例外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进入其中的状态之后,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痴迷的感觉。倘若在事业上有了这种感觉,他可以带领你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过关斩将,甚至助你到达事业的巅峰。

  日期:2011-10-08 14:22:06
  无论你之前的基础如何,进入痴迷状态之后水平都会突飞猛进,并自然能领悟到其中的很多技巧和窍门。武侠小说当中那些盖世奇功的痴迷者自不待言,我们现实生活中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当年“熊猫烧香”病毒的制造者李俊,学历只是一个水泥厂自办技校毕业的中专生,但就是“兴趣”和“痴迷”这两个魔鬼,使得他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阅读了近千本电脑编程、计算机英语、网络技术方面的书。我当年就此事跟一些朋友开玩笑说,什么叫人才,这才叫人才,无论是什么行业和领域,倘若一个人能潜下心来,认真阅读1000多本专业方面的图书,几年下来,不是高手那才叫奇怪呢。

  日期:2011-10-10 08:13:09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的精神。说白了,就是要将玩网游和打麻将的状态用在事业上。我曾经跟很多朋友分享过一个观点,就是人的懒与不懒不能抽象的去谈,应该分领域和方向去看待。譬如牛顿这样的科学巨人,在力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在科学方面无疑勤奋到了极点。但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经常领带不结,鞋带不系好,马裤也不扣好,衣冠不整,有些邋遢,在生活方面可以说不是一般的懒惰。我们身边还有不少人,几乎天天不梳头、不洗脸,衣服脏了也不换,你可以说他惰性非常强,但一打起麻将,可以不吃饭,不睡觉,通宵达旦,勤快的不得了。现实中也有很多人,天天在梳洗打扮方面非常勤劳,但工作上的事情却往往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总而言之,人更容易在自己感兴趣甚至是痴迷的领域表现出勤快的状态。

  日期:2011-10-10 09:35:15
  很多人休闲方式都不太一样,有人喜欢逛公园,有人喜欢商场购物,有人喜欢看书,有人喜欢听歌,有人喜欢找别人聊天,有人喜欢下象棋,林林种种,不一而足。倘若把休闲娱乐同某种学习结合起来,实际上更加有利于我们取得成功。比如,你是从事社科文化创意类工作的,就可以将观看“百家讲坛”、“文化中国”、“世纪大讲堂”、“头脑风暴”等类似的视频节目作为重要的休闲方式。你是从事平面设计工作的,就可以将观看电影大片以及时尚杂志,逛大型商场当作一种休闲方式。你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可以用阅读图书、与朋友交流和观看网络深度访谈等方式打发你的业余时间。

  日期:2011-10-11 19:48:53
  利用休闲的方式来关注跟自己工作相关的一些东西,存在着很多好处。其一、利用休闲的方式关注这些东西,虽然带有一定目的性,但基本上可以率性而为,没有什么压力,在一种比较轻松和淡定的状态下,更容易吸收和领悟其中的很多东西。其二、一般而言,工作当中时间安排都比较紧,很难找来相关的一些东西来充电,但这些东西可以通过业余时间加以弥补。其三、知识最为重要的价值在于储备,你在休闲时间积累和沉淀的东西,也许一下子用不上,但经过日积月累的酝酿,还是容易结出沉甸甸果实的。其四、至为关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慢慢培养与工作相关内容的兴趣,人与人之间能够日久生情,其实人与很多事情也一样,特别是在休闲放松状态下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更是如此,一旦对工作相关东西的关注进入痴迷状态,取得成就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日期:2011-10-12 12:36:03
  也许我们身边经常有朋友会问,成功有秘诀吗?而实际上,这可以说是有,也可以说是没有。如果说是有的话,就是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是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努力培养出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永不满足,变成一个高潜能人士。这是因为,只有你的兴趣和所从事的工作合二为一,你工作起来才会乐此不疲,富有激情,在这个方向上付出的努力要远远高于别人,而且关注效率和领悟能力也会大大优于那些竞争伙伴,倘若再加上永不满足这一特征的话,达到很高水平的概率也会千百上千倍的增长。

  ——
  日期:2011-10-12 19:29:43
  (029)
  铁律之二十九:随着年轮的不断变化,你会在某个工作岗位上越来越专业,同时也会变成偏才,变得“残废”,除此之外什么都干不了。这个时候,应该去反思一下,看看需要补充一些什么营养,如何优化自己的能力结构,以确保职业生涯上的安全。
  人才和产品一样,尽管“细分”是非常必要的,但“细分过度”并不是什么好事。如果你的专业程度局限在某个工作岗位上,而不是某一相对宽泛的领域,就存在很大问题了。在内部发展,将你换到同级岗位,或者进行职位提拔,都会因为难以胜任不予考虑。即使在外部寻求机会,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而且组织结构一旦发生战略变革,你很有可能就是下岗对象。这并不是什么危言耸听,而是每天都在我们周围环境中上演的真是事情。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还发生在某些行业技术精英身上。

  日期:2011-10-13 08:17:31
  工作年限与职场竞争力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工作年限的延伸并不直接带来职场竞争力的提升。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朋友,表面看上去,十多年来一直绑定在某一岗位之上,工作也非常敬业,似乎应该有很强的职场竞争力。然而,无论他们对内还是对外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结果都是铩羽而归,胸中往往会很郁闷,感觉老天真是对人不公,自己这样的老好人,竟然如此遭际。说到这里,老天还真是非常公正的,他只对客观规律负责,无论你主观态度如何,不管你在道德上是好人还是坏人,主要犯规,同样受到惩罚。也并不是老天心胸狭窄、睚眦必报,而是他要严格确保规则的“火炉效应”。自救者天救,遵循“真正的规律”就是顺应天道。

  日期:2011-10-15 08:50:26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你太注重工作岗位本身,基本忽略了相邻岗位和专业领域的关注,其中又包括职位横向、职位纵向、行业内部、专业导向等几个方面的忽略。第二、对尽职敬业和脚踏实地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误以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达到了职场规范,靠勤奋努力就可以换来公司和社会上的认可,其实这包涵着更加丰富的内容,可能没有人会对你讲,必须靠自己去观察和领悟。第三、对专业化概念有所误解,认为就某一点上钻得越深越专业,实际上,专业在内涵上相对宽泛,更侧重于某一领域,在下面还会分为很多模块,专业大致上可以与部门对应,而岗位对应的是模块。如果不熟悉更多的相邻模块,即使干上一万年,也很难说明你专业。第四、专业中有核心模块和非核心模块之分,如果你只掌握非核心部分,可能关注程度还非常高,你的职场竞争力整体上还是要偏低。第五、专业聚焦程度越高,岗位专属性和个性化程度也就越高,这无疑降低了适应其他岗位的能力。

  日期:2011-10-15 12:31:26
  企业经营要考虑安全性,个人在社会上发展也应当牢固树立职业生涯安全的理念。假如您已经在某一岗位上呆了五年左右的时间了,就应该对自己的状况做一个全面评估。诸如五年来自己在岗位上积累了多少资源,倘若在公司内部转岗都能胜任哪些工作,能胜任哪些更高级别的岗位,如果选择跳槽能够到达什么平台和拿到何种岗位和薪酬,能力结构优化和升级已经达到了怎样程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