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政府主义思潮与“社会自治”】
长期的杀伐与混乱形成了大范围的无政府状态,对应社会大动荡,民间出现原始无政府主义思潮和变态自治组织。
①无政府主义思潮
乱世生命的微贱和命运的无常,导致三国后期和两晋出现了普遍的思想异化倾向,个人享乐主义及诸种颓废堕落的荒诞思想与行为在社会上层和士人阶级盛行。
魏晋名士的风流不羁翻开史书记录让观察者瞠目结舌,不过他们对福利的认识与思考倒也有值得我们赞许的地方。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给我们展述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论其本质实际上是一个经典的农耕文明状态下无政府主义乌托邦。在这个世外桃源中,没有政府的赋敛、没有地主的剥削、也没有宗法的严酷束缚,人们生活在互爱互助、怡然自得的农业自治社团中,福利是彼此给予和关怀,达到了农耕文明形态下至善至美的境界
竹林七贤阮籍也推崇无君无臣、万物自理自定的理想社会。他认为君主的出现是人类的灾难,尽管人与人存在强弱、贤智与愚钝的区别,但是人际的关系是平等的,消除贵贱贫富才能带来普遍的幸福。
刑台上一曲“广陵散”慷慨赴死的嵇康也是理性社会论的同志,他还特别注重“养生之道”。此“养生”非狭义的个人养生,而是种更崇高的“社会养生”思想,他希望统治阶层节欲施仁,减少剥削和杀戮,给社会以维持和延续生命的权利。嵇康认为养生的根本是“知我知足”,即了解生命的目的、满足正常的欲求,坚决声讨统治者“劝百姓以尊己、割天下以自私”的无耻行径。
那个时代被人视为异端的思想家鲍敬言更是位坚定彻底的“无君论”者,他的反君主理论如黄钟大吕。
“有司设则百姓困,奉上厚则下民贫。”他认为政府的存在使民生恶化,赋税太高则百姓穷困。鲍敬言谴责官家对百姓“劳之不休,夺之无已”,同情人民“食不充口,衣不周身”,这种境况必然最终逼迫底层百姓“冒法犯非”。
他指出君主制度下,权贵们“宿卫有徒食之众,百姓养游手之人”,意即皇族门阀豢养大批白吃饭的走狗鹰犬,老百姓被迫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朝廷“推无仇之民,攻无罪之国”,各国政府鼓动民族仇恨和国家恩怨,转移国内的阶级矛盾,从而使得天下大乱。
最后鲍敬言大声疾呼“古者无君,胜于今世!”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由于魏晋之际沉重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整个中国分崩离析,痛感社会变态与人民疾苦的清醒文化精英无奈之下纷纷祭出了反君主反专制反政府的思想旗帜
日期:2011-09-05 10:49:02
②社会自治
思想领域出现了对立于皇朝意识形态的端倪,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无政府主义的社会实践更是遍及南北、形形色色。
一、北方社会的碎裂
群雄逐鹿的北部中国除了很多并立的正规国家组织,出现了大量被战乱催生的割据小军阀、壁坞主和乡帅主导的民间自治社会体。这些独立或基本游离于传统政权体系外的自卫、自治团体,因其族系、地域乃至酋帅的个人特点不同,在组织内部生产、生活上存在巨大的差异,部众的保障也亦然。
打家劫舍、欺压良民的军阀土匪保障模式很流行,建坞结寨、共同生产、互助互利、保护地方父老乡亲、妇女儿童生存权益的武装民团也相当普遍,大家族聚落壁堡、同根相恤、同命相怜的现象在华北大地上所在皆是。由于组织者普遍的社团管理经验缺乏,生产又受到乱世的强烈冲击,这些民众自治体的生活及福利水平远不如两汉那样稳定和周全。但是比起某些国家实若国奴的百姓以及南方大地主庄园里的雇佣劳动者和奴婢,其生存状态反而普遍高出一筹。
日期:2011-09-05 10:58:45
二、南方社会的乱局
主要以建康(今南京)为统治中心的东晋和南朝虽然貌似没有北方那样长期列强混战,但实际上也从来不是标准意义的统一社会体。南系军阀势力区、望族豪门及中小地主庄园、南下流民自治社区和农民起义控制区始终是基本独立于东晋和南朝各正规政权的三大社会势力。
1、南系军阀的统治
南系军阀除了个别杰出的人物外,普遍关注的是自我势力的扩张与膨胀,特别是武装力量和地盘,治下百姓的民生不是他们的敏感点。由于部分军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儒家观念的熏陶,象祖逖、荆州桓家,尤其是桓温这样社会责任感很强的地方军政首脑还能遵循仁政惠民的传统去关爱普罗大众,他们统辖下的百姓生活相对安定,军人和民户能够享受到一定的社会保障;而多数军阀通常是只知索取和聚敛,不顾百姓之死活。
2、豪门主导的社会
南方豪门贵族以及地主庄园里的民众生活是最恶劣的,不论是依附豪强的自由民还是奴婢,也无论是生活在侨姓士族或吴姓士族(前者指北方南徙的豪门,后者指江南土著的望族)的田庄里。尽管南朝皇帝和政府屡屡试图改革,督促门阀和地主善待庶民、减轻剥削,可是几乎没人把司马家以及宋、齐、梁、陈皇帝的命令当回事情。江南豪门贵族们风花雪月、日夜笙歌,而田庄农户眼里的理想社会则沦落为:家里有五只母鸡、一头母猪,床上有值百钱的布被,锅里有几升米的麦饭(米糠混合的粗饭)就是最大的幸福。如此则既不会偷盗为匪,更不敢与官府作对。
3、流民自治区
江北地区和部分江南区域的侨郡或侨州里,南下流民自我组织的社会体系反倒是比较自由和光明的。大家或聚集在大户名门的旗帜下,或者推举豪杰好汉为首领,大力开发资源、积极组织生产、相对合理分配、自主解决诉讼,比朝廷的正规编户在劳役、赋税、医疗和教育各方面情形都好出很多。这是东晋和南朝废除“侨寄法”、推行“土断法”遭遇部分侨民抵制的主要原因,而南下望族反对朝廷政令统一当然是为了维护政治及经济特权。
并非所有的侨郡、侨州都始终秩序良好。大英雄祖逖刚南下的时候,手下的好汉们就经常干无本买卖维持团体的生计。很多坐大的侨姓豪门依仗势力欺男霸女、劫掠商旅,但是总体上北方来的族群比较好地组织了社区的生产与生活。东晋赫赫有名的北府兵就是谢氏依靠北方流民为主并整编侨地武装民团建立的。
4、南朝草民的悲伤
东晋及南朝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人民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史载“今之劳扰,殆无三日休停,至有残形剪发,要求复除,生儿不复举养,鳏寡不敢妻娶。”当时的朝廷徭役,每月连三天的休停都没有。于是很多人自残身体,希望免除服役;老百姓生了孩子不愿意报户口、无力养育,鳏夫寡妇也不敢再婚嫁。人们通过这样不正常的方式希望获得可怜的免除劳役的待遇,几乎已经完全不是人过的日子了。
<
日期:2011-9-5 11:13:00
【佛教在中国的崛起并引领福利慈善之风】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崛起昌大并确立其在中国古代牢固地位的关键时期,受到南北贵族支持和民众爱戴的佛教僧团组织热心公益事业和社会慈善,由此形成了中国古代福利的一大特色与传统。
①佛教进入中国
佛教官方传入中国是在东汉第二任皇帝刘庄统治期间。佛学东来缘起于汉明帝某晚一个浪漫的怪梦,佛家和史家喜欢将这一事件命名为传奇般的“明帝梦佛”,于是中国有了第一个皇家寺院--著名的洛阳白马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