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密码》
第49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再往前追溯,很可能在秦始皇时代的咸阳就出现了印度佛教僧人的踪迹,但是据记载这些“妖人”被我们的始皇帝下令囚禁起来。由于史料语焉不详,我们无法贸然确定秦始皇囚禁的“外国沙门”就一定是佛教徒;但是考虑到与中国始皇帝几乎同时代的古印度著名大君“阿育王”曾经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派遣佛教使团传教,而小西域地区(我国新疆,与包含中亚的大西域概念相区别)和南亚自古就有商路沟通,这件事情的性质很可能有几分真实性。

  西汉皇朝则可以确定民间已经有佛教在活动,尤以南方为盛,这和当年佛教在中南半岛地区的扩散乃至北上有相当大的关系,但是并未被皇家正式注意和接受。
  东晋末期,中原乱起、五胡纵横,佛家昌大的关键历史期到了。这一期间先有神僧佛图澄来华光大佛学,再有圣僧鸠摩罗什随吕光进入东土,中国本土也出了一位惊天动地的佛家定鼎宗师、在世界佛学历史和中国社会福利保障史上地位举足轻重的释道安大师。
  日期:2011-09-05 11:21:58
  ②神僧佛图澄开启佛家慈善救济之门
  神僧佛图澄是西域人,国别不好确定,他于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以79岁高龄来到当时的首都洛阳。神僧不仅显密双修、身具大神通,而且知识渊博、学理畅明,因而在中国落户后迅速征服无数学士百姓而名动神州。相传最盛时大师身边子弟众达万人,其中专业追随受教者数百,风采直追伟大的孔子;稍后因整肃中土佛教而名垂千古的佛门圣师释道安就是神僧的得意弟子。神僧后来成为石勒及石虎的座上宾,被尊崇为后赵大国师,一方面大概是因为石氏认为自己是胡人,佛教为胡地之教,另一方面是神僧确实多次展示了惊人的神通造诣。

  由于佛图澄的影响,后赵贵族和首都百姓纷纷皈依佛教、捐资兴佛;大师本人生前也一心行善,影响了英雄的石勒和残暴的石虎而救生灵无数。神僧本人并不同意达官贵人浪费钱财奉佛,也不主张普通百姓荒废生活而竞寺出家。他曾经指斥权贵“贪吝积聚,方受现世之罪,何福可希?”言下之意你们与其聚敛奉佛不如对百姓宽厚些、少点搜刮,同时力主慈善救济,将源起古印度的佛门子弟兴学、行医和赈济贫困的传统介绍入中国,而此前的佛家只限于清修祈福。相传直到后赵建武十四年(公元348年),神僧才于117岁高龄辞世。

  日期:2011-09-05 11:32:46
  ③圣僧鸠摩罗什入中原
  圣僧鸠摩罗什也是西域人,父亲是天竺人鸠摩罗炎,世代为北印度某王国的贵族(应该位于今克什米尔),母亲是高贵的龟兹国公主(鸠摩罗炎出家,后到小西域发展事业,与龟兹王族联姻)。圣僧家学渊博又出身豪门,自小慧根天纵、英才过人,青少年时期留学罽宾国(位于今阿富汗喀布尔河谷平原和克什米尔西部),游历西域和印度,成人后是名满天下的佛学大师、龟兹国宝。

  氐秦苻坚天王志在一统六合,一心恢复两汉盛世,所以在中原征伐各路势力的同时,专门力排众议、发兵西域,恢复中原对塔里木盆地的控制权和大西域的国际影响。他在派遣前秦名将、后来的后凉国主吕光统帅秦军远征西域前,再三交代远征军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务必要把“声满葱左、誉宣河外”的鸠摩罗什(形容圣僧当年名振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世界,连中亚的阿姆河流域的人们也交口称赞)礼聘到长安来。吕光征服西域后(这是继东汉“定远侯”班超征服小西域后,中原人第二次征服辽阔的天山南北),虽然前秦因淝水惨败而四分五裂,他依然尊崇苻坚大帝的嘱托将圣僧请到了中土,不过貌似吕光本人和吕氏家族不太尊重和听从大师。

  后秦灭凉,姚兴和苻坚一样识货,派专使将时年58岁的圣僧请到了长安(实际上姚兴发兵派叔父姚硕德灭后凉主要原因还就是为了请大师),苻坚没能达成的宿愿被后秦王朝实现了。
  鸠摩罗什学贯大乘和小乘佛教,在汉地又生活多年,所以入长安担任后秦国师后,大力弘扬佛法,培养了众多的人才,尤其是运用其语言天赋为中国翻译了几乎所有重要的佛学典籍。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入长安到公元413年圆寂,圣僧及弟子们共计译经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纠正了中土四百年来他人译经之误,成为后世流传最广的佛教经典。

  圣僧本人主要致力于督导弟子求学、翻译佛经,但百忙之余不忘规劝姚氏善持国政,要求弟子行善济贫,为苍生福利辛劳一生。
  日期:2011-09-05 11:44:36
  ④天才大师释道安
  这一时期中国人自己的佛学泰斗释道安成就了更了不起的大功德,从而成为万世景仰的佛门领袖之一。
  释道安(公元321--385年),古常山郡扶柳人(今河北衡水),儒学世家出身,俗姓卫。大师幼年即孤,为亲戚所养,12岁出家修行。相传大师长相颇丑,因而不为师傅们喜欢,在修行所经常被业师和师兄们差遣打杂和干农活,直到他惊人的记忆力和悟性为住持发现才亲自为他剃度受戒、传授佛学。后来住持大人发现小河难兴鲲龙,特准释道安大师游学天下。道安于24岁时到达后赵都城邺城,有幸成为神僧佛图澄的弟子。在神僧驾下,道安结交了众多来自中外的著名学者及佛门名人,并长期亲聆神僧教诲,自己潜心琢磨,遂成一代宗师。

  神僧佛图澄没有门派和出身之见,非常喜欢释道安的慧根。老人家公开对众弟子说:“此人远识,非尔俦也!”(这个人的远见卓识,你们大家根本没得比);每次老人家讲法,必安排道安复述阐释,并代为解答同门的疑问。佛图澄圆寂后,释道安离开大乱的后赵游历四方,遍访名士道友,精研儒释二学。过了知天命之年后,道安大师已经名满华夏,为一代宿儒兼佛门宗师。道安先受东晋将军桓朗子邀请暂住江陵,后经襄阳守将朱序(此君在淝水之战中于阵前大喊“秦军败了!”而令苻坚雄师崩溃)力邀定居襄阳讲学,时年53岁。

  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前秦名君苻坚听说释道安在襄阳讲学,遂命令长子苻丕统兵攻击襄阳,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请到大师释道安。攻克襄阳后,苻坚大喜,对谋臣权翼表示:“朕以十万之师夺取襄阳,唯得一人半”。这里的一人就是指释道安,另外的“半人”是指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习凿齿。道安大师入长安后,苻坚如获至宝,尊其为帝师、国师,对他毕恭毕敬、近乎言听计从。

  道安大师不仅在秦廷之地位比亲王勋贵要高出很多,而且是学界领袖、佛门首师。天王下令:“学士内外有疑,皆师于安。”京师和四方学生颂扬:“学不师安,义不中难。”
  当年道安大师受到世人推崇之程度不亚于后世的牛顿和爱因斯坦。这是中国古代人对知识、道德和真理的尊重程度,足以让今人羞愧难当。
  日期:2011-09-05 11:54:27
  道安大师学贯古今、通晓儒释,一生传播佛学,培养徒众无数。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整肃中土佛教,制定了中国本土的僧规戒律和僧团组织的“宪法”。
  系统的印度佛教戒律是在释道安之后,由圣僧鸠摩罗什和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大师引入中国的。虽然三国时有天竺僧带来戒法和简单的僧侣纪律,但是在道安大师整肃佛门规则前,中国佛教可以说没有严格的戒规,更谈不上统一的组织传教法则。天才的道安大师以为佛教要在中土发扬光大,离不开严密的组织原则、纪律和规范的佛学知识体系,于是亲自编撰《综理众经目录》这本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佛经总目(现已散佚),并且制定了主要的清规戒律。现存条目有:“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这些清规戒律历经千余载流传,成为中国佛家标准的僧尼规范。

  根据和道安大师同时在襄阳治学又一起被请赴长安的习凿齿先生的真实观察与评价,道安在襄阳主持的檀溪寺“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道安被苻坚天王尊为天下学宗国师后,道安的清规戒律“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