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农业社会福利体系从招徕流民定居到安置边防军民安家生产,覆盖了赋税、徭役、教育、国防、弱势群体关怀、物价稳定、灾害预防与应对、商旅与出行方便、节日喜庆典礼、国家丧葬等几乎所有重要和常见的领域,在全球古典农耕文明中是最为系统和发达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赋税与劳役主要保证统治基层享受的古代社会,政府主动减免税收与轻徭薄役是收益者最广的实在福利。
日期:2011-09-01 10:48:08
【西汉学者的贡献】
西汉国民福利系统的产生与定型,除了深受先秦的黄老和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外,西汉的贾谊、晁错、董仲舒三位文臣学者的贡献也颇大。
贾谊的《论积贮疏》探讨了农业生产、粮食储备、预防饥荒和百姓稳定的问题,提出了重农抑商的理论,主张限制商品经济发展。此外他还是给文帝出主意让“列侯之国”(离开首都、回到封地)的倡议人。
晁错也积极主张“贵粟备荒”,反对奢侈浪费、力主驱民还归农务。
大儒董仲舒则整个建立了新儒学体系,他的“教化论”和“限民名田论”对西汉的社会政策影响非常大,而且影响到后来很多世纪。
当然我们以今天现代社会的观点来看,这三位名人的主张也有错误和荒谬的地方。
日期:2011-09-01 10:56:19
【东汉的田庄福利】
东汉基本继承了西汉的福利思想和制度,但是东汉皇朝的社会福利因为其专有背景与西汉相比有些新的变化。
刘秀是依靠地主武装起家的,地方地主势力支持下的东汉皇朝对地主阶级的利益自然不好过于触犯。加上技术的进步带来农业生产力的显著发展,东汉经济与西汉以自耕农为主不同,地主田庄非常发达和普遍。
于是除了皇家给予的国家福利外,东汉一朝多了层社会福利----田庄内部福利。东汉田庄存在普遍的经济剥削,使用奴隶劳动的也不少见,但是儒家的社会伦理道德使东汉的多数田庄主并非我们容易认定的那样野蛮残暴,组织化的的田庄生活很多内容其实是温情脉脉的。
很多田庄里都有私塾和医生,庄主的同族或者普通庄户一般都可以享受到适当的教育和医疗保障;雇农和壮丁的劳动时间也并非极端苛刻,有些田庄还实行了类似现代的节假日休息办法,当然每个月通常只有两、三天;田庄自身的出产部分用于大家的消费,与外界交换来的其它商品一般也会分配部分给庄户。田庄制使得东汉的社会流动性显著下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东汉田庄内部的很多文明进步因素,田庄内部的福利是相当明显而普遍的。
日期:2011-09-01 10:59:25
【东汉的国民教育福利】
刘秀本人文化程度极高,读过相当于今日清华大学的国家最高学府--太学。虽然他没能毕业,但是太学生身份可是类似今天的博士,刘秀可以说是历朝皇帝中文凭最高的一个。由于刘秀父子都高度重视教育,加上西汉后期经学兴盛、儒生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所以东汉皇朝的教育事业及教育福利那是又前进了一步。
东汉朝廷有专项经费保证京城太学和各地官学的运营,对需要解决食宿的学子也有专人照应。朝廷法令要求地方将优秀的学生送到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这也是一种福利),对家贫的学子实施政府资助以保证他们完成学业。甚至连在华的外国留学生,不论是附属国和异邦的贵族质子还是普通商客的子弟,都可以享受朝廷的教育福利。
上行下效,东汉的地方门阀和缙绅也都很热心支持教育公益事业,这种事例不胜枚举。
东汉末期的学生爱国运动和党人议政风气便与东汉皇朝教育普及有相当大的关系。
日期:2011-09-01 11:01:08
【宗教组织兴办福利的起点】
东汉皇朝出现了宗教组织兴办社会福利的雏形,领导“黄巾之乱”的张角就是典型。太平道教这个组织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社会底层和部分名流商贾参加,除了宣传鼓动因素外,它的互助性质的福利保障措施也是一个重大原因,特别是医疗。同期的五斗米教也类似,东汉末年的五斗米教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教团国家组织。
教育福利、田庄福利、宗教组织对福利的介入是东汉时期的社会福利予人印象最深刻的变化
日期:2011-09-05 10:35:19
第四节混沌期的福利情况
【乱世的悲哀】
上讫三国下至大隋朝,中国社会整体始终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其中只有短暂的统一太平时日。
在这个大混沌期里,整体来看人民的福利大大倒退,尽管中间的大小皇朝王国都照猫画虎抄袭或模仿两汉的做法,环境如此、也无法责怪。具体的一些细节变化倒是值得我们留心,其中有些影响到了后世。
最大的特征是乱世之下,人民普遍颠沛流离,福利毫无保证。晋朝虽然曾经统一中国,但它治下的中国普通百姓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苦难深重的;南迁后的东晋,无论国家编户还是贵族私属(附庸人口)实际上与同期的很多异族皇朝或政权统治下的汉人相比都更为悲惨。隋朝初期情况略有好转,但是旋即被隋炀帝引起的天下大乱所破坏。
日期:2011-09-05 10:37:43
【非汉民族福利意识的进步】
混沌融合期中,受汉族先进文化和传统影响,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的福利意识进步显著。
比如五胡乱华期间,汉化多年的匈奴族早已重视子弟教育,羌族和氐族也不遑多让,甚至最野蛮落后的羯人与鲜卑人也奋起直追。
后赵的开国者石勒目不识丁,但他要求京城里所有羯人贵族子弟必须接受义务教育。这种教育完全是政府免费的,范围当然只针对一部分家庭,谁敢拒绝送孩子上学或者孩子在学校表现太差,家长将受到惩罚。石勒的“义务教育”才真正体现了强制性义务教育的内涵,第一免费,第二必须参加。
前燕帝国还偏处东北的时候,慕容廆、慕容皝父子就极端重视学习汉朝的生产方式和各项制度,慕容鲜卑把招徕流民、分配田宅、助农稼穑、兴办教育、减免赋税这套中原福利体系学得是象模象样。慕容廆亲自写了本数千字的《家令》,传授子孙汉式统治办法和自己做君主的心得体会;他的继承人慕容皝甚至多次自己当老师教诲鲜卑和各族上层的子弟,还经常亲自组织考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也重视教育、鼓励学习,但和慕容皝的文化程度可没得比。
氐族及前秦是汉文明最优秀的学生。苻氏集团还在枋头受制于后赵时,族长苻洪就组织所部(该部主体是氐汉混合,氐族汉化度极高)共同生产,一起盖房子然后公正分配,一起劳动、共同就食。形式看上去与曹魏和两晋的军屯类似,但部众的生活水平绝非曹魏兵士那样低下,更不象两晋的非人待遇。说句不中听的话,枋头集团的福利应该比我们当年的人民公社还强,尽管技术上不如后者先进。
苻坚和千古名相王猛统治时期,更是全方位以汉文明的优良传统为楷模,在纷攘乱世中创造了一片祥和安乐的局部环境。古书记载(部分是后人写的,没必要刻意美化一个异族君主):苻坚之时“政理称举,学校渐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人心劝励,号称多士,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阔,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唐朝的史学家称赞苻坚之朝堪比文景之治和贞观盛世。氐秦帝国采取的兴办教育、修路通商、赈济贫困、尊老养幼、轻徭薄赋政策几乎与西汉完全一样,其受国民爱戴程度由淝水战败、关中大乱后(遭到鲜卑叛军攻击),长安周边百姓前仆后继、慷慨赴死援助危难中的苻坚天王可见昭昭。
这个时期就连巴氐族为主建立的西南成汉王国也处处效仿汉朝的惠民富民政策。这个小国的老百姓在多数时间生活安乐,后来重新落入东晋军阀手中后普通百姓才再度堕入人间地狱。
日期:2011-09-05 10:41:05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