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密码》
第40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就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计划式福利而言,还有最致命也最不公平的一点,即严重的不平等现象。领袖和高干享受着带有浓厚特权色彩的“超级福利”,中心城市的工人阶层也普遍享有虽然质量不高但也聊胜于无的各种基本福利,中小城市的居民再次之,占国民比例大头的乡村农民阶层几乎与最简单的福利都无缘。那个年代里,高级别国家干部的家庭可以住在与普通百姓的住宿条件有天壤之别的小洋楼里,军人阶层受到特殊的关照,连转业军人都被专门地安置分配给正式工作,这些今天依稀犹存的特殊福利说穿了都是不合时宜的封建式或皇朝式的贵族福利、功臣福利及武士福利的残留版本。

  改革开放后,尽管国家在经济实力上是进步了很多,但社会福利建设却全面退化或者开历史倒车。东亚社会普遍在社会福利上具有精英主义的特点,特色中国的情况尤其夸张,权贵、官僚阶层、垄断企业的超高福利与普通国民的负福利悲剧非常怪诞地并存于同一个时空:够身份、够拉风的政府官员享受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媲美的公车服务;连退休的高级公仆生病了都可以近乎不受限制地花费巨额的医疗费用,而很多老百姓有点难缠的病都不敢去吞钱不商量的医院就医;这个国家名义上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现实中却有大量贫困家庭的父母为子女读小学或中学必须缴纳的莫名其妙的学杂费犯愁,至于所谓名校的高昂“助学费”估计他们连想出也出不起;披着国企外套的垄断石油巨头可以肆意挥霍从社会喝血来的金钱满足领导对茅台酒与名牌进口葡萄酒的偏好、总部对照明的豪华需求或嫡系人马的员工福利,但让他们的成品油价格降低几毛钱以造福社会和回报消费者却比登天还难;这个国家的顶层红色贵族子弟甚至可以将高级公职以接近于世袭的方式继承,部分头脑灵活、有点关系网的低级官员也能设法将子女安插到一些肥缺岗位就业,而每年毕业出校门的数百万大学生却普遍很难靠个人的努力谋到一份好工作。

  有些学者将集权社会主义福利体制归类为国家保险,我看这种国家保险不要也罢,实际上这种体制无论在前苏联还是中国也都早就破产和崩溃了。说一千道一万,重打鼓、另开张,设计和推行规范科学的福利体制才是硬道理,希望在不远的未来能看到我们这个民族在社会福利建设上的进步。
  日期:2011-08-30 10:30:38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是人们对那些经济发达,社会福利内容丰富且保障水平较高,政府廉洁高效的自由民主国家的形象称呼,严格来说它是个表达方式比较自由随便的政治概念而不是严肃的经济概念。
  人们谈论到福利国家时通常是这样理解的:这些国家将维持所有公民的适当的生活标准作为其任务的重要一部分,以立法和制度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承诺保证,政府是负责提供和促进社会福利的工具。
  福利国家的雏形出现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这一阶段的国家只负责对公民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最低限度的社会保障,德意志帝国因“福利宰相”俾斯麦的积极行动成为福利国家运动的急先锋,北欧的瑞典和挪威陆续在一战期间开启了建设福利国家的大门。1945年英国工党在大选中依据贝弗里奇勋爵的设想正式提出福利国家的建设纲领,到六十年代多数欧洲国家转化成为国家负担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公民普遍地享受良好福利,自由市场与社会保障结合推动经济发展的现代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属于政治学概念,它描述的是一种国家形态或者政体风格,突出了这些国家依靠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体系来规避工业化社会风险、促进国民幸福的特点,强调其政府将这种社会功能作为行政职责的重要内容,从而区别与其它的非福利国家。
  日期:2011-08-30 10:35:54
  虽然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福利国家出现了所谓的“福利病”,一些国家在新自由主义思潮下进行了一定的福利政策改革,但是近三十年的全球国家发展态势表明:福利国家在经济的可持续长期增长上表现出的能力是整体优于新自由主义体制占主导的国家群的。比如北欧国家的发展就比美国及福利程度有所些许倒退而逆动的英国强;07年全球金融与就业危机的风暴蔓延后,北欧五国与德国在冲击下形势最好;冰岛的“国家破产”也不是因为实施了六十多年的“福利累赘”(表现为高昂持续的财政赤字)所致,反倒恰恰是90年代推行的大规模银行私有化与以金融业为核心产业才是真正的杀手;即使希腊的主权信用降级与公共财政危机也是因为公务员福利长期超高,法国社会对福利的微辞也主要是攻击该国传统的公务员高福利弊端。由此我们敢于预言,福利国家不仅不会因为具体的福利制度存在需要调整的若干弊端而出现大动作的“反动”(福利体系的优化改革是正常的),21世纪还很可能成为“福利国家世纪”,社会福利将与市场规则和经济法规并驾齐驱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虽然福利国家目前并不能构成一个经济学命题,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不妨前瞻性地给出一个福利国家的相对完整的内涵,这对未来中国走向福利国家之路尤其重要。
  个人主张现代福利国家当是这样的一种国家状态:国家基于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的支持,以立法形式完全承认公民权利与社会权利,严格贯彻福利与保障的“普遍性原则”,政府负责提供确保公民不低于适当的生活标准的货币补助与服务,同时积极推动充分就业、规范劳动市场、改善劳动条件。鉴于福利制度与措施必然因社会发展而具有相应的动态特性,各国社会特点的不同也会表现为福利项目、内容与力度上的差异,同时福利国家在甄别上也应该有可反映出福利化程度的刚性评价指标,我们不妨将政府的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或者社会转移支付率占税收的比重作为最基本的量化评价指标。

  至此我们暂时收住话题,在第六章中再充分展开福利国家的诸多相关细节。
  日期:2011-08-30 10:41:59
  【福利是一种权利】
  我们前面已经系统介绍过社会权利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现代福利除了劳动保障权利外的主要内容从本质看就是公民的社会权利被法律确定并转化为一种公民财产权形式。虽然社会权利与福利意识在现代欧美国家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也确实存在来自意识形态对立面的压力,少数派的自由主义者总是会时不时地发表反对意见,用不同的理由来试图否定社会福利的合理性与福利国家的社会进步。

  实际上,经济自由主义者(国际社会的福利制度支持者同样多信仰政治自由主义)并没有任何有充分说服力的证据来坐实福利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反倒是现实证明社会福利的普及实现了促进经济增长与民众幸福的双重目标。
  反对派宣称福利国家使人懒惰,事实是北欧的劳工参与率(衡量适格劳动力参与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指标)普遍高于自由的美国。
  有学者批评福利国家政策鼓励人依赖社会而不思进取,世人看到的却是北欧人整体的高素质,工作状态中的积极进取以及在国际行动领域屡屡表现出的奉献精神。
  部分人鼓噪改善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带来了财政赤字压力,是剥削未来与牺牲未来的不明智做法。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各国福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与医疗,救济性的支出占的比例并不大,教育与医疗被公认是最有效的人力资本提高办法,属于低风险、高产出的未来投资。政府通过转移支付无论是支持儿童成长、学生完成学业、劳动力技能培训、国民健康促进,都是典型的投资行为,又不是资助纯粹的吃喝玩乐了。某些恶意且弱智的福利反对者拿着放大镜找出个别低素质家庭放开了生孩子、少数懒人拿福利款天天喝啤酒的不良案例根本就没有普遍的代表性。

  认为福利扭曲了市场价格,影响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敢问是美国的次贷对价格扭曲与资源配置劣化的影响大还是福利造成了07年以来的全球经济衰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