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密码》
第21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新古典综合派的干预主张还包括了运用收入、价格及调节生产要素供给的政策,比较显眼的是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以抑制工会与垄断这两种不利于自由竞争的因素,以及反对自由贸易和要求外汇管制的倾向。
  日期:2011-08-04 18:27:10
  新凯恩斯主义(New-keynesian Economics)是二十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派现代经济学新势力,它是回应和反思70年代“凯恩斯主义理论危机”的产物。
  新凯恩斯学派(New-keynesian School)很清楚凯恩斯经济学说在微观经济理论上不够严密的缺陷。为弥补凯恩斯在这方面的漏洞,更加令人信服地解释衰退与危机,新凯恩斯主义者们,主要是美国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掀起了重新研究微观基础理论的浪潮,针对风险、工资、价格、信贷、利率、外部性、信息甄别、垄断竞争、委托--代理关系的道德风险等一系列微观市场的基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新凯恩斯主义者创造了很多非常前卫的微观理论和概念,其中相当一部分被学术界评价为很有价值的新观点。然而就整合各种理论以形成一个完整自洽的系统而言,虽然他们的创新彼此未必矛盾,但却很难整体协调到一起。新凯恩斯主义学者中颇富盛名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评价这一缺憾时承认:“我们用很少有趣的效果创造了太多的怪物。”

  日期:2011-08-04 18:30:05
  新凯恩斯主义者得出的重要研究结论是:主要由于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相对价格粘性的因素,市场具有不完善性或者说市场在经济波动时会失灵;在真实世界中,劳动力、商品、信贷、保险领域无法自动实现市场出清,也就是说劳动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均存在缺陷,即使在做出承认自然失业率的让步后,政府也应该在市场经济面临持久性的巨大冲击时采取干预行动。

  需要注意的要点是:新凯恩斯主义体系是立足于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的前提基础上的,他们论证了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必然不均衡,从而证明了自由市场机制的不稳定。但是新凯恩斯主义主张的国家干预方式是粗调(Coarse--tuning),既不同于凯恩斯的主张也有异于保守主义经济学提倡的微调(Fine--tuning)。

  关于政府干预私营经济的必要性,以新凯恩斯主义者中最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思想最有代表性。他认为政府和普通经济组织相比具有两个重要的基本特征:首先政府是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的普遍性组织;第二,政府具有普通社会经济组织不具备的强制力。当市场失灵时,政府积极予以干预和纠正具有征税权、禁止权、处罚权和交易费用低的四大优势。

  新凯恩斯主义的诸种理论一般都体现出明显的非经验主义风格,比其对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的数学构思倾向更贴近于真实的世界。他们借鉴了理性预期的思维,紧紧抓住价格粘性与工资粘性做文章,以价格确定行为及决策选择为突破口,阐述了对经济和市场的新理解。
  日期:2011-08-04 18:36:20
  新凯恩斯主义提出的一些经典理论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且过目难忘,我们不妨目睹下他们的若干标志性地阐析。
  凯恩斯认为工资具有刚性,可升难降,而且实际上存在兜底。新凯恩斯主义者通过细微而深刻的研究,论证了无论名义工资还是实际工资都具有粘性。由于受雇者能通过罢工、跳槽及工会保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资本方也出于种种考虑而愿意在工资上让步,所以西方职场中通常在职者的工资总是高于理论上的均衡值,如此则无法实现劳动力市场出清,且必然导致部分社会成员的非自愿失业。是为工资粘性理论。失业现象对厂商是有利的,但对社会显然是不利。

  商品的价格同样也存在粘性。由于不完全竞争与信息不充分,厂商在名义变量发生变化时总是倾向于调整产量来适应而非变动价格,这种倾向显然与传统认为的市场将自动实现均衡的理论相左,意味着商品市场同样是非出清的;新凯恩斯主义确定厂商是商品市场的价格确定者而非价格接受者;更前卫的观点细心地指出,真实世界中往往只有初级产品市场和服务业领域因为本身的供求特点适用于经典的市场调节法则,而制造业通常并非如此,也就是说这个领域实际起作用的是成本决定论,厂商正常的定价思路是成本加上目标利润。价格粘性现象意味着当经济下行时,生产方在总需求减少的压力下会削减产量而维持价格不变(个别寡头企业甚至会考虑更高的定价),产量削减将削弱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产生新的失业,从而将事态导向萧条和危机。

  归纳而言,价格粘性问题是指厂商因种种因素在市场波动时维持价格稳定而调整产量的倾向及能力。他们讨厌价格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而且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处于价格决定者而非接受者的地位。如此必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对规模经济的追求将促使企业减少产品的种类而增加产品的数量,此举也导致社会福利的实际损失。
  日期:2011-08-04 18:40:33
  新凯恩斯主义对风险、不确定性和不对称信息市场的研究成就也精辟到风采照人。
  斯蒂格利茨指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及行为动机可能不一致,而且存在非对称信息,因而代理人的行为未必符合委托人的利益,委托人却不得不承担这种风险。

  信息甄别理论的经典之作是乔治.阿瑟. 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模型”和迈克尔.斯彭斯的“劳动力市场模型”,它们分别就逆向选择机理和信号传递的作用进行了精彩的分析。
  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模型”揭示:在旧车交易市场上,由于交易双方关于车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卖车者更了解交易物的真实质量而买方不清楚,于是卖车一方便会试图以次充好,而买者采取的策略只能是根据个人对市场上旧车平均质量的估值来决定支付的价格。这种情况下事情的演化非常有意思,高于买方估价的质量好的旧车将逐渐退出市场,而“烂车”因价低优势反而容易成交;而当购买者发现买来的二手车质量低于原先判断时,大家会进一步降低估价,次一等的“好车”也被陆续驱逐出市场;最终的结果是旧车市场成为破烂车展览观,该市场也萎缩直到完蛋。

  这是一个典型的违背市场优胜劣汰法则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我们也可以视之为“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好产品在竞争中败北于不良产品,次品更容易成交。
  日期:2011-08-04 18:49:27
  斯彭斯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也称“信号传递模型”)同样相当耐人寻味。
  在劳动雇佣市场中,求职者通常对自己的能力比雇主了解得更清楚,老板则肯定希望招募那些能力与水平高的人为自己服务,但后者很难判别应聘者的能力高低。应聘者可以划分为高能者与低能者两组,前者有更强的动机发出自己能力较高的信号并传递给老板,比如文凭和较高的工资要求,以将自己与低能者区别开来;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现实中低能者也会宣称自己属于高能力人群并发出类似的虚假信号;于是高能力者给出的相关信息的价值打折扣了,老板为真与假的信号困惑,他将采取与完整信息条件下不同的录取和薪酬策略,最典型的情况是依据求职者的自我报价来权衡,雇佣方愿意提供出现了偏差的平均工资,而正常的工资应该是高能者高薪、低能者低薪。

  逆向选择在这个模型里又出现了,这种选择的结果之一是在职者的工资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出清时的水准,于是又增加了失业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